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具有自身独特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该疾病在我国报道相对比较少,本文分析了3例ALCL患者的治疗及疗效评估,为同行对该类疾病的总结提供经验及借鉴. 例1 男,58岁,于2012年3月20日以"贫血1月"入院.入院查体:仅重度贫血貌,余未见异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相关检查,coomb's实验阴性,DIC全套正常,生化:ALB29.57 g/L、ALT 48.10 U/L、ALP 277.72 U/L、GLB 13.310 g/L、TP 42.88 g/L、LDH:517.5 U/L.PNH检测正常.血清:FER>1650.0 ng/ml.腹部CT示:脾大,腹膜后多发稍大淋巴结.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呈铁粒幼细胞贫血表现.胃十二指肠镜未见特殊.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42岁,因“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余天”于2006年5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人院查体:左锁骨上扪及2~3个肿大的淋巴结,大者约1.0cm×1.5cm,质韧、触痛、可活动,余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不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无哕音,心腹未见异常。鼻咽、双肺、腹部CT未见异常。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乳腺、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肠镜未见异常。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转移腺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例1 男,2 0 0 0 - 0 2 - 0 6出生,次日接种卡介苗(BCG)。2 0 0 0 - 0 7- 18偶然发现左腋下有1包块,质软,边界清晰,触之无波动感,检查见其左臂外侧三角肌上缘有(1×2 )mm卡疤,彩超示左腋下淋巴结群有不同程度肿大,最外侧1个淋巴结肿大约为(3 5×3 0 )cm ,底部2个淋巴结也明显增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因咳嗽、右胸隐痛6个月,痰中带血丝2个月。无发热、盗汗。于1985年3月30日入院。体检:T、P、R、Bp均正常。全身浅在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居中。心(-)。左肺(-)。右肺语颤减低,中、下肺野呼吸音减弱,X线正侧位胸片示:右中下肺叶巨大圆形高密度阴影.术前诊断:右中、下肺肿瘤。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肺部病灶暂时性“恶化”、纵膈淋巴结肿大、胸水、心包积液及结核性脑膜炎均已有文献报道。本所在肺结核化疗中遇到 2例出现颈淋巴结结核 ,均系肺结核“部分督导化疗”管理的病人 ,其诊断、化疗、观察均在本所进行。例 1,女 ,2 7岁 ,因咳嗽、咳痰伴乏力 10d于 1999年 9月 2 1日就诊。病人无结核病接触史。查体 :体温36.7℃ ,脉搏 72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肝、脾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示左肺上中野及右肺中野有斑片状密度不均影 ,边不清。痰涂片查结核菌 3次阳性 ,痰培养 ,白细胞 …  相似文献   

6.
1 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AP)病原的变迁我在 1 95 0年任住院医生时 ,新入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人的 2 5 %为典型肺炎 ,即胸片示大叶性肺炎 ,当时基本上均为肺炎双球菌肺炎 (即目前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 ,约 1 5 %为化脓性肺炎或肺脓肿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引起 ,约 3 5 %为各类型的肺结核 ,约 1 5 %为非典型肺炎即胸片示肺内未构成叶、段实变的小片阴影 ,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 ,还有约 1 0 %为寄生虫引起 ,包括阿米巴肝脓肿并胸腔感染、肺脓肿 ,胸片示肺多发性结节状病变 ,有疫水接触史的血吸虫 ,咳果酱痰 ,有到过疫区…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0岁,因右肺癌术后1月,拟行化疗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2月开始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外院胸片未见异常,抗炎治疗后咳嗽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咳血1次,于2006年2月8日入本院呼吸内科,CT检查示右下肺癌,纵膈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纤支镜检查示声带活动正常,右肺下叶开口处被新生物完全阻塞,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于2006年2月21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下叶切除及肺门淋巴结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右肺下叶低分化鳞癌。术后开始出现进食梗阻感,未引起重视,以后逐渐加重,行胃镜示:距门齿29 cm处可见菜花样隆起,大小约1…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因“咳嗽、左锁骨上无痛性肿块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行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示:转移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K)亚型CK7(+)、CK20(+)。肺CT示:右上肺占位,双肺广泛结节灶,提示:右肺癌?双肺转移癌。腹部CT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于2007年7月18日来我院住院。  相似文献   

9.
例1 女性,74岁,因咳嗽、咳痰、咯血2年,低热、胸痛半年余来温州医学院附二院于2005年11月10日就诊。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和CT均示左下肺散在性斑片状阴影,伴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肺炎?肺结核?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咳嗽、咳痰和低热有所好转,但仍有咯血和胸痛,接着予以“INH+RFP+PZA+EMB”四联抗结核治疗15d,七述症状未见明显减轻,复查胸片,左下肺阴影未消失,  相似文献   

10.
王东云 《中国校医》2000,14(6):450-450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1例肺癌误诊病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3岁 ,咳嗽 3月余 ,加重 2周入院。初起为发热、咳嗽 ,经门诊按“感冒”治疗后热退好转 ,但仍反复干咳 ,又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多次门诊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入院前两周咳嗽加重 ,无咯血 ,无胸痛。查体 :体温 36 .8℃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并可闻及高调干罗音。血常规 :血红蛋白 10 5g L ,红细胞 3 .5 7× 10 1 2 L ,白细胞12 .2× 10 9 L ,中性 0 .80 ,淋巴 0 .2 0。B超示 :肝、胆、胰、脾、双肾未发现异常。胸片 :右…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食管呼吸道瘘极为罕见。现将我院1980 - 2 0 0 3年收治的 3例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2 8岁。轻度的吞咽困难、疼痛 2周 ,与体位有关的饮水后呛咳 1周 ,无结核中毒症状 ,X线胸片示肺尖部边缘锐利的高密度斑块状阴影 ,胸部CT示肺门区、纵隔内有较多的肿大淋巴结、部分钙化 ,缓慢吞服美蓝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显示左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似有壁外性受压 ,隆凸下后外侧壁可见 2mm小窦道口有蓝染情况。诊断为结核性食管支气管瘘予以强化抗痨治疗。 3周后呛咳症状明显改善 ,4周后呛咳消失 ,3个月后纤维支气管…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男性,32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月余于2 0 0 3年3月1 1日入院。入院当天体温39.3℃,每日痰量约5 0mL/d ,黄色脓样痰。X线及CT胸片示右下肺含气脓疡7cm×7cm。初步诊断为:(1 )右下肺支气管囊肿并感染,(2 )右下肺脓疡。结合病史考虑前者可能性较大。即予以头孢噻肟钠4 .0 g/d,0 .5 %甲硝唑2 5 0mL/d ,静脉滴注1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痰液为白色,量<5 0mL/d。术前用抗菌药物共1 0d。体温平稳3d后,于2 0 0 3年3月2 1日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中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维持血药浓度。术中见脓肿位于右下肺,约7cm×7cm大小,手术顺利切除…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3月 ,青州市中小学生爆发EB病毒感染 ,共 31 0例(男 1 89例 ,女 1 2 1例 ) ,年龄 6~1 8岁 ,平均 1 3岁。1 .临床特征 :发热 31 0例 ,≤ 38.5℃ 75例 ,38.6~39.5℃ 1 32例 ,≥ 39.6℃ 1 0 3例 ,热程 2~ 1 1天 ,平均 (3 .82±1 .3)天 ,皮疹 2 53例 (81 .6 % ) ,多为淡红色斑丘疹 ,猩红热样皮疹 31例 ,皮疹持续 2~ 8天 ,平均 (3 .1 6± 1 .55)天 ;浅表淋巴结肿大 30 5例 (98.4 % )、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明显 ,肿大淋巴结持续 7~ 2 6天 ,平均 (1 3.6± 3 .7)天 ;咽部充血 30 9例(99.1 % ) ,扁桃体肿大 1 7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淋巴结细针穿刺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分析,在淋巴结肿大患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细针穿刺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分析,并与病理组织诊断和细胞形态学比较。结果 1淋巴结肿大97例,淋巴结炎4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4例,淋巴结转移癌29例,与病理组织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5.8%。2淋巴结炎患者没有异常淋巴细胞抗原表达;NHL存在异常淋巴细胞抗原表达;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可见一前向散射光(FS)或侧向散射光(SS)较大的CD45阴性无血液系统来源标记的细胞群。3淋巴结炎患者均为正常细胞周期,NHL和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出现S期比例增加或异常细胞峰。结论淋巴结穿刺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肿大淋巴结性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20例肺结节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结节病临床诊断 ,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 2 0例肺结节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例肺结节病患者 ,男 7例 ,女 13例 ;年龄 14~ 6 3岁 ,平均 4 1 6岁。主要症状依此为咳嗽 6例 ,胸闷气短 6例 ,红斑 4例 ,视力下降 3例 ,乏力 2例 ,头痛 1例 ,X线及CT检查提示双肺门肿大 19例 ,单侧肺门肿大 1例 ,纵隔淋巴节肿大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6例 ,双侧少量胸水 3例 ,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 14例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活检共确诊 8例。Kveim试验阳性 ,SACE(6 9 8± 12 6 )U/L。结论 肺结节病多见青中年成人 ,女性发病多 ,临床症状不典型 ,在诊断方面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胸片及以纤维支气管镜为主的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现报告莱姆病(Lyme disease.LD)2例。 1 病例资料 例1 黄××,女39岁,已婚,汉族,干部。患者于1988年3月出现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同时出现右前臂发痒,数月后出现红斑,后自行消失。同年6月起常感全身乏力、胸部不适,伴阵发性胸部隐痛。同年9月查体胸部平片示:双肺门有对称性结节状影像。后查OT 1:100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1989年1月起按“结节病”服强的松治疗无效。1990年5月检测抗BB(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 1:64( )、IgG 1:256( )。胸部平片示:右肺门淋巴结肿大,以莱姆病住院治疗。住院时查体:  相似文献   

17.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TAPVC)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我科自 198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对 11例TAPVC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 5~ 2 8(11 6± 6 2 )岁 ,体重 8~ 5 5 (2 1 2± 6 8)kg。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合 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 ,活动后气促、心悸 ,8例有紫绀。体格检查胸骨左缘 2、3肋间Ⅱ -Ⅲ /Ⅵ级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 ,6例有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显示肺血增多 ,右房右室增大 ,7…  相似文献   

18.
例1,女,67岁,左鼻腔肿块、出血。切除肿块活检病理切片HE镜下:肿瘤细胞多形性,以椭圆形、肾形等细胞居多,部分圆形、卵圆形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LCA(3 ),EMA(-),CD3( ),CD20(-),CD45R0(2 )。病理诊断:(鼻腔)弥漫性小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MR I示上颌窦黏膜增厚,胸、腹MR I未见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HOP方案化疗一疗程后CR,间断施行局部放疗5000 cGy,B-CHOP、COEP、CHOP等方案巩固化疗,持续CR。病程第49月,贫血渐进性加重,WBC:3·8×109/L,Hb:62g/L,BPC:168×109/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对22例淋巴瘤临床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的认识.方法 :收集沭阳仁慈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22例患者,复习其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病理组织学形态与细胞学形态,并对淋巴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进行分析与探讨,按WHO(2008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与分类分型.结果:(1)22例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1例(95.4%),霍奇金淋巴瘤1例(4.6%).NHL21例中B细胞淋巴瘤15例(71.4%),T和HK细胞淋巴瘤6例(28.5%).B细胞性淋巴瘤15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11例(73.3%),套细胞淋巴瘤2例(13.3%),滤泡性淋巴瘤1例(6.6%),小B细胞性淋巴瘤1例(6.6%);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6例,其中NK/T细胞性淋巴瘤4例(66.6%),其中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鼻外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1例.(2)22例HL和NHL中,男性1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4.5:1,发病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岁,病位以颈部淋巴结多见.结论 :22例淋巴瘤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多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起病部位.  相似文献   

20.
蕈样肉芽肿 (mycosisfungoides,MF)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为其同义名 )。早期MF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与炎症性皮肤病相似 ,所以 ,误诊率高。我院自1993- 2 0 0 3年首诊MF患者共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6 7岁 ,主因发热 17d伴皮疹 1d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 ,对青霉素、优维显过敏。查体 :体温 37.7℃ ,血压180 / 10 5mmHg ,双扁桃体Ⅰ度肿大 ,前胸及双下肢大片状红色皮疹。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无效 ,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活检病理示反应性淋巴结炎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胸腹部CT :两侧胸腔少量积液 ,脾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