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及活检病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30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发现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高符合率为92.3%,诊出率较高。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诊治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2.
田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9,(2X):107-108
目的:分析宫腔镜\B超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息肉的准确性,从而分析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10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745例,其中8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全部病例在宫腔镜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并对全部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诊刮和电切术,术后送病检。报告子宫内膜息肉74例,诊断符合率达88%,宫腔镜检查及电切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较B超及诊断性刮宫更准确、直观,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宫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对淄博市博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36例术前已排除恶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辅助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3个月有效率94.4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辅助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良性子宫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具有疗效好、微创、操作简单、时间短、安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刮宫.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1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炎1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机化组织6例及宫内节育器30例.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余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符合者8例.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其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以及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可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2008年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164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结果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1例,符合率63%子宫内膜息肉36例,符合率94%,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50%。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以更详细地观察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可以直视下活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手术均能耐受,均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其中3例患者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胀、出冷汗等现象,勉强配合完成检查,无1例放弃检查;术后常规口服抗炎药物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病变阳性率最高的手段,不仅能准确地显示病灶存在的部位及形态特征,还能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后刮宫。对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且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院285例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并行病理诊断的异常子宫出血病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应用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治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369例,其中异常子宫出血285例,年龄24~70岁,平均47岁,表现为月经过多37例,月经周期缩短69例,经期延长72例,持续出血79例,绝经后出血28例。无盆腔急性炎症时随时对其实施宫腔镜检查术。1.2 B超检查:采用美国产ALT350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在宫腔镜检查前1~2 d检查,确定有无子宫内膜或子宫病变以及与盆腔的关系。1.3宫腔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6例因各种指征行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6例患者病理诊断与B超、宫腔镜诊断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9.03%和81.7%,二者总符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206例均能耐受,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11例(5.3%)患者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胀、出冷汗等现象,勉强配合完成检查,无1例放弃检查。术后常规口服抗炎药物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可靠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6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6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152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74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6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12例,符合率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异常子宫出血中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诊的120例接受宫腔镜+B超诊断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将其同组织病理诊断相结合,观察分析单一应用B超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3.33%(64/120);B超+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104/120),其中就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而言,发病诱因中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生长过长、子宫内膜息肉、宫颈内胚胎残留、宫颈肌瘤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83.33%、90.00%、71.43%、60.00%和66.67%,均高于单一B超诊断符合率,二者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B超检查未发现宫腔占位性病变、行宫腔镜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术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6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增生28例,节育器异常9例,剖宫产瘢痕憩室12例;镜下未发现结构异常78例。结论:宫腔镜诊治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集检查、诊断及治疗于一体,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异常子宫出血874例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性刮宫的患者(除外流产患者)874例。按年龄组分为绝经组、非绝经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病史、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年龄组发病情况。结果 874例患者中发现子宫恶性肿瘤16例。绝经后患者组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最高,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征兆,要首选的检查是诊断性刮宫。非绝经组诊刮指征主要为异常子宫出血,病史及组织病理结果主要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器质性病变、与妊娠有关疾病、孕激素应用不当。结论 B超、宫腔镜、诊刮相结合的检查是异常子宫出血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减少漏诊及创伤,要结合病史、B超、宫腔镜联合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严曌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73-274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6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同时镜下或诊刮取病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病变20例(32.8%).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42例(68.9%).病理检查结果异常54例(88.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及宫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9例女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妇科检查后结合B超、病理诊断和官腔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结果 宫腔镜检查联合B超及活检病理诊断宫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98.6%.其中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占56.7%.其次为子宫肌瘤(包括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炎.发病年龄以育龄妇女为主.结论 宫腔镜是检查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方法 之一,可了解宫腔病变与子宫出血的关系,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能明确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3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7日2006年1月7日对32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宫内病变,同时宫腔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31%。子宫粘膜下肌瘤90例,符合率为94.4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5例,符合率为65.32%,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为83.33%。宫腔内胚物残留8例,符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B超两项先进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及宫内胚物残留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断率偏低,但宫腔镜检查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内膜形态学变化,指导定位活检,减少漏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阴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索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7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做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并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TVS联合纤维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86%,远远高于TVS。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先行经阴B超进行筛查,子宫内膜厚<5mm的患者,可以不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对于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需作宫腔镜检查,同时直视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的诊断准确程度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镜进行诊断的27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B超诊断、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宫腔镜诊断符合率均高于B超诊断符合率。结论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准确性高,明显优于B超检查,可作为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良性病变59例占93.65%(59/63),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复合性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其余4例为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占6.35%.63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众多妇科检查方法 中准确率较高的一种,其具有诊断直观、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与病理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马红霞  安利红  颜橙红 《海峡药学》2011,23(11):134-13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及给药方法。方法对12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70例,合并宫颈息肉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子宫内膜炎3例;胚物残留2例。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好的方法,对病因和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顺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对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160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6.25±5.20)min,术中出血量5~60mL。功能性出血81例,占50.6%;子宫内膜炎32例,占20.0%;子宫内膜息肉31例,占19.48%。病理检查确诊功能性出血78例,占48.8%;子宫内膜息肉33例,占20.6%;子宫内膜炎28例,占17.5%。病理检查异常133例,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总符合率83.1%;术后随访,经宫腔镜诊治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2.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贫血等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辅助病理检查,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