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目的:通过对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早期诊断,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贴覆同侧颞肌去骨瓣减压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改善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48例患者中20例死亡,均为脑疝患者,其中17例患者为偏瘫进行性加重,3例患者出现失语。28例患者均有好转,生活自理18例。经TCD检查的20例患者,发现血流异常,给于干预,有15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去骨瓣减压颞肌贴覆术,可以使贴覆的颞肌给脑组织皮层供血,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增加脑血流量,并为侧支循环建立争取时间。脑外伤早期使用TCD监控颅内血管的血流量,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痉挛的金标准,但有创伤性,限制了其应用。由于经颅多普勒(TCD)具有无创、易重复,可床旁检测和术中监测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同时进行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探讨TCD诊断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痉挛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修补前后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10例均能明确描述临床症状情况的颅骨缺损患者术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术后2周复查TCD,对比二者之间的变化,分析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TCD...  相似文献   

4.
经颅超声多普勒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风 《江苏医药》1996,22(11):771-772
经颅超声多普勒(TCD)于1982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颅内主干动脉的严重狭窄和闭塞及评价侧枝循环改变等的作用已被确认[1,2]。随着TCD仪器的发展,特别是双通道TCD仪的出现,人们在脑血管中栓子的检测和脑血管调节功能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喜人的结果。一、栓子的检测Spencer等[3]1990年在顿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分流过程中行TCD监测,发现一种具有下列特征的高强度信号(Hiah-intensityTran-sientSingals,HITS):(1)持续时间短暂,在O.OI~O.…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21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明显下降;MCA收缩期的平均血液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4周后的GCS评分、6个月后的GOS评级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愈后康复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CT、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辰  李育臣  张凤荣 《河北医药》2007,29(9):954-95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及脑电图(EEG)的诊断价值.方法 MRI检查确诊为SCI的患者,进行头颅CT、TCD、EE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66例SCI患者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45例(68.2%).TCD异常率63.6%,TCD发现SCI患者有广泛的脑血管损害.EEG异常率37.9%,均为轻度异常.结论 MRI对SCI的诊断优于CT.EEG异常检出率低,无特征性改变.有脑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患者如TCD发现有大血管病变,临床上应警惕SCI发生之可能,应进行头部MRI、CT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万景雯  郑刚 《江西医药》2006,41(4):208-209,245
目的 观察兔与人类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波形改变.对利用TCD无创监测颅内压研究作一些探讨。方法 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及TCD。对26例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结果 颅内压升高过程中,动物实验与临床中均观察到相似的TCD频谱演变,出现5种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赢流频谱、收缩峰、振荡血流、极小的收缩峰图形和无血流。结论 特征性TCD频谱能够可靠地辅助颅内高压诊断。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Spencer等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到,表现为短暂出现在血流频谱中单方向的高强度信号一微栓子信号(MES)。此后.这项技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动物实验模型到患者栓子检测等多个阶段,TCD微栓子检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颈动脉剥脱术术中及术后检测.心脏换瓣术术中及术后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药物疗效检测评价等.但所得结果不尽相同。近年来在栓子信号与伪信号的鉴别上也有很大的进步.提高了检出率和准确率.有助于研究栓塞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现将其信号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园园  牛联芳  路钢 《云南医药》2008,29(2):124-12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用TCD检查仪检测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指数、RI指数。结果PI指数、RI指数、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在手术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可用TCD间接评价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TCD与DSA对50例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TCD对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仪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行DS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TCD与DSA比较,极大提高了TCD对颅内缺血性病变检测的准确性,TCD检查是一种无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DSA检查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TCD组(28例)、颈动脉超声组(28例)以及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30例),TCD组患者接受TCD检查,颈动脉超声组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接受两种方法共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数据显示,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组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TCD组和颈动脉超声组,颈动脉超声组的诊断正确率高于TCD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的诊断正确率最高,单独检测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应该将两种方式联合起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特征和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异常率为89.13%,脑电地形图(BEAM)异常率为39.13%,TCD与BEAM对比研究表明,TCD异常率明显高于BEAM异常率。结论通过TCD与BEAM的对比研究,探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改变的特点及规律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联系,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常规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死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死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CD诊断在脑梗死分类及病因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2013年7月至11月间完成TCD检查的80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0例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有560例;头晕、头痛为主诉的有240例。运用TCD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有254例,其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的有165例,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之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有2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有9例。后经CTA或MRA验证的有87例,均与TCD诊断相符合。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TCD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TCD的开展为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发现提供了便捷的检查通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时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尼莫地平静脉给药组,(C)尼莫地平术野灌洗组,术中采用TCD探测病变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尼莫地平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术后CT评价脑梗死情况,半年后进行COS评分.结果:(1)C组脑血流速度在尼莫地平灌洗后明显下降(P<0.05),A、B组则无明显变化;(2)术后A、B、C 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20%,13.6%,7.69%,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3组患者GOS评分比较:B、C 2组比A组预后更佳(P<0.05).结论: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缓解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术后静脉榆注,能够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癫痫发作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例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EEG异常率100%,13例(65%)均有痫性放电,7例(35%)表现为2.3~7Hz中至高波幅弥漫性及局限性慢波。TCD异常率95%,12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增快,7例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血流减慢。血液流变学异常率65%,显示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粘度、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等均高于正常值。结论癫痫发作时脑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变,并有血液粘稠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219-22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部血管超声(CUS)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本组患者行TCD检查、CUS检查以及TCD+CUS检查,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检查,分别计算TCD检查、CUS检查以及TCD+CUS检查对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分析具体诊断结果。结果 TCD+CUS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与CTA/MRA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显著高于TCD检查和CUS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D检查对脑梗死阳性、梗死分布和患者血流异常诊出率与CUS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D与CUS联合法对脑梗死患者诊断效果与影像学检查相近,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展、病灶分布有更好的了解,对其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该种诊断方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的头颅磁共振(MR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的特点。方法对22例PD患者进行头MRI及TCD检查,总结PD患者的头颅MRI及TCD改变的特点。结果①PD患者头MRI可表现为:未见异常、脑萎缩、白质高信号、白质腔隙性脑梗死等;②TCD改变以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为特点(P〈0.05)。结论PD患者头颅MRI改变缺乏特征性。TCD主要改变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TCD检查对研究帕金森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门深经颅多普勒检测人工心瓣膜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信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文辉  倪秀石  王淦 《江苏医药》1999,25(5):325-327
采用双门深经颅多普勒(TCD)和TCD-8软件对26例人工心辩膜患者进行脑动脉微栓子检测。以在线状态下有经验医师的人工判断作为微栓子信号(MES)识别、计数的黄金标准,观察、分析双门深TCD和TCD-8软件检测ME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发现.双门深TCD和TCD-8软件检测MES的敏感性为59.6%,特异性为64.4%。双门深TCD为识别、检测MES提供了新方法,但在线状态下人工判断仍然是必需的。MES相对强度阈值对双门深TCD检测ME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冯雯  张玲  袁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0-13
目的:对120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指标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颈动脉CDFI各检测指标与TCD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检测项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完成颈动脉CDFI及TCD检查。首先将120例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有无斑块与TCD各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再将其分为无斑块组、单侧斑块组、双侧斑块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斑块数量与TCD各组测值之间的相关;并将斑块组分为硬斑组、软斑组和混合斑组3个小组,再对该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分析斑块性质与TCD各组测值之间的关系;最后对颈动脉(以右侧颈动脉为测量部位)内-中膜厚度(IMT)与TCD检测指标进行比对,分析IMT与TCD参数值间的关系。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的各条比对血管PI、RI、S/D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p、Vd、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数量、斑块性质、IMT与TCD检测指标无相关性关系。结论:除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外,其余颈动脉CDFI检测指标与TCD检测指标无相关性关系,因此联合应用颈动脉CDFI和TCD检测,才能较全面地反映脑血管和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