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腮腺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超声已作为目前涎腺检查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本院曾收治1例异位于面部右颧区的腮腺混合瘤,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9岁,于2014年7月21日以“右面部肿块3年,肿胀不适1周”主诉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面部花生米大小肿块,无明确不适感,未治疗,逐渐增大,近一周来面部肿胀不适,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在当地小诊所进行抗炎治疗无效,以“面部肿物”收治入院。查体:右侧颧部触及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使用仪器为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超声显示:右颧部探及一23 mm×15 m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为密集细小均匀低回声,可探及细小斑片样强回声,见图1,CDFI: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61,见图2。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59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耳旁下方偏后侧有一肿物,近1个月肿物明显增大,无压痛,质硬,无活动度,与周围无粘连。  相似文献   

3.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辉  方健 《华夏医学》2000,13(4):457-458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5%[1,2],占涎腺肿瘤的80%以上[3]。我院自1982年5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混合瘤47例,现将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性别 本组病例中男性22例,占46.81%,女性25例,占53.19%;女性稍多于男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76岁,平均41岁,其中年龄在20~50岁的31例。1.2 肿瘤发生部位 本组病例中左侧21例,占44.68%;右侧26例,占55.32%;其中发生在腮腺浅叶41例,发生在腮腺深叶4例,同时累及腮腺浅叶及深叶2例。1.3 病程 从发病到就诊最短10d,最长50年,病程在3年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选取43个腮腺混合瘤和54个腺淋巴瘤,对比分析两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并将超声二维影像导入MaZda软件中,手动勾画病变的感兴趣区,分别选择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rob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error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Fisher系数以及三种方法的联合(Fisher+ POE+ACC+MI)提取最具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纹理分析和超声医师评估的误判率。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以及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腮腺混合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超声特征中,两者在囊性变和血流丰富程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MaZda软件提取的30组纹理参数中,共8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纹理方法的评估结果中,MI的总误判率为53.61%(52/97),POE+ACC为44.32%(43/97),Fisher系数为21.65%(21/97),三种方法联合为17.53%(17/97);且三种方法联合的总误判率明显低于超声医师的总误判率(29.90%,2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结论:超声影像纹理分析对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腮腺疾病。现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混合瘤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超声诊断。1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患者中女6例,男9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8·3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HP-IP及Se-quoia512彩超仪,探头频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的范围及如何防止面神经损伤,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方法:分析腮腺混合瘤98例的临床资料。按肿瘤所在的区域选择手术进路。结果: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范围可在腮腺浅叶内作局部广泛切除。随访1.5-15年,随访率90.8%。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出现暂时性面瘫9例。术后1.5-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6例。3个月后恢复3例。结论:腮腺混合瘤手术范围可在腮腺浅叶区域进行局部广泛切除。面神经损伤,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均可防止。  相似文献   

9.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78-281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91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共91个瘤体),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和CT检查,依据瘤体直径将91个瘤体分为A组53例(瘤体直径>2.0 cm),B组38例(瘤体直径≤2.0 cm)。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出总体以及A、B两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6.0%、75.6%,CT分别为72.5%、78.0%、65.9%,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4.6%、77.8%;CT分别为58.5%、61.5%、55.6%,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66.7%、71.4%;CT分别为92.1%、95.8%、85.7%,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高频超声诊断效率优于CT检查,而对于小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CT检查的诊断效率优于高频超声。  相似文献   

10.
11.
132例腮腺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132例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混合瘤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由于包膜不完整及多灶性的特点,术中采用“无瘤”操作及摘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是避免肿瘤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不同声像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追踪观察46例(46个)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46例声像图表现:实质均匀低回声14个占30.4%,实质非均匀低回声21个占45.7%,混合回声7个占15.2%,囊性回声4个占8.7%,根据肿瘤形态是否规则,包膜是否完整,边缘是否整齐与恶性混合瘤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46例腮腺混合瘤中12例为恶性,总诊断符合率78.3%.结论: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能在声像图上提供病灶的血管分布和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13.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既控制肿瘤的复发又尽量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要点。本文就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除术与肿瘤简单摘除术3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比简单摘除肿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病人进行腮腺区CT平扫,其中10例进行腮腺区CT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③结果 腮腺混合瘤CT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边缘较清楚,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组织。④结论 CT可显示腮腺混合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11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及恶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术前诊断不明及非专科医疗单位广泛开展腮腺区手术,对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方法采用单纯肿瘤摘除术,所以造成术后复发的病例仍不少见。现将我科1984~1994年间11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或恶变病例进行总结,并就其复发原因、复发的间隔时间、复发与恶变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发病情况:1984~1994年间,我科共收治腮腺混合瘤及混合瘤恶变病人51例(均经病理诊断),其中11例为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或恶变,约占216%。11例中复发性腮腺混合瘤8例,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恶变3例(首次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瘤)。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6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对8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8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愈后情况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与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可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腮腺肿瘤9HD%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口腔颌面部肿瘤以涎腺肿瘤较多,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涎腺肿瘤以原发性为主,转移肿瘤很少.在涎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80%.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手术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定的74例腮腺混合瘤发病情况、临床检查、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手术术式提出了治疗原则及并发症造成原因、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