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ACP方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HCQ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MCP方案)治疗6个月以上,因为没原因停用MTX、HCQ的37例轻中度SLE患者,换用ACP方案治疗6个月,观察其补体、血管炎样皮疹、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dsDNA阳性率、血管炎表现、补体特别是补体C3及SLE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e index,SLED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结论病情活跃的轻中度SLE患者可以较早采用AZA、HCQ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科用131"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Graves病1例,现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女,42岁.因反复发热15 a,怕热、多汗9 a入院.患者1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时达40℃,伴反复口腔溃疡,于我院行免疫学等检查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1:100,尿蛋白+++),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初始剂量为60 mg/d,症状缓解后使用维持剂量10 mg/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氯喹在狼疮性肾炎且伴发周围血管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将狼疮性肾炎且伴发周围血管炎67例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实验组在该治疗外另给予羟氯喹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x2 =4.70,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及血沉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实验组各生化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羟氯喹用于狼疮性肾炎且伴发周围血管炎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80岁。因反复四肢瘀斑、瘀点1个月,发热、咳嗽、咯痰半月,复发加重3 d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因受凉感身软乏力而到当地医院查血象示PLT 65×109/L,给予氨肽素治疗,但随后即出现四肢对称性瘀斑、瘀点,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1周(具体用药不详),皮疹消失出院。入院前半月,皮疹复发并伴发热、咳嗽、咯痰又到上述医院,给予头孢美唑、林可霉素、地塞米松(具体诊治不详)治疗1周,热退,皮疹消失,咳嗽、咯痰减轻,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四肢关节疼痛,因患者家属拒绝患者骨髓穿刺检查而…  相似文献   

5.
我科用131I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G raves病1例,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2岁。因反复发热15 a,怕热、多汗9 a入院。患者1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时达40℃,伴反复口腔溃疡,于我院行免疫学等检查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1∶100,尿蛋白+++),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初始剂量为60 m g/d,症状缓解后使用维持剂量10 m g/d。15 a中狼疮曾复发2次,具体时间不详,目前仍用“醋酸泼尼松10 m g/d”维持,2 a来未再次发作。患者9 a前出现怕热、多汗、体重减轻,伴心悸,双侧眼球轻度突出等症状,经我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 raves病”,长期规律服用他巴唑,但多次停药后复发,目前剂量为10m g,口服,3次/d。查体:T 38.9℃,P 110次/m in,R 20次/m in,BP 128/72 mm Hg。甲状腺Ⅱ度肿大,质中,未扪及结节,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HR 110次/m in,心律齐,心音亢进。余查体无特殊。查血RT...  相似文献   

6.
现将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8岁。因关节痛伴胸闷憋气2个月于2004-04-08第1次人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指、趾关节疼痛,于附近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特点和实验检查的改变。结果:24例红斑狼疮患者有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儿童、成人、老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都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2岁。因全身起皮疹伴瘙痒4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于双下肢伸侧、双侧臀部出现红色皮疹伴轻微瘙痒,逐渐泛发至胸背部及双上肢。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过敏性皮炎、副银屑病等。予盐酸西替利嗪、复方青黛胶囊口服及激素类外用药膏,效果差。患病以来偶感乏力,无发  相似文献   

10.
11.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误治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85-668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任何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诊断、足量和持续的用药是治疗本病,预防对其他脏器损伤的关键。现就1例SLE误诊误治为银屑病病例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抗风湿药物羟氯喹对患者脂质的影响,旨在探讨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预后方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迁延,预后较差.由于其病情的复杂性,对于SLE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发病机理方面[1].在治疗方面,据辩证结果而论治使用多味中药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方中药在治疗SLE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不但毒副作用少,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患者乐于接受,尤其现代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SLE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如何使辩证准确,论治得当,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也是热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特殊类型,5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发病缓慢,病情轻,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1].但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对我院1990-01~2003-10误诊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老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要 女,78岁。因咳嗽、咳痰1个月伴右侧胸痛半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黏稠,不易咳出。未予治疗。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右侧胸痛、憋胀感、气短、活动后明显。乏力、体重下降,夜间出汗较多,无发热。在家中用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无缓解。查体:T36.2℃,P104次/min,R24次/min,BP90/60mmHg。皮肤无皮疹、红斑,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右侧呼吸动度弱,右下肺叩浊,呼吸音减弱。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二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无红肿。胸片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双下肺感染,肺纹理增多粗乱。  相似文献   

17.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由于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隐匿、多样,加上基层医院检测条件等因素,往往造成延期诊断甚至误诊。本文对近5年临床所见23例SLE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重视,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1 一般资料 按美国1982年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本组23例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  相似文献   

18.
对乳腺癌伴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在儿童期发病常缺乏典型表现 ,首发症状多样 ,疾病演变相对缓慢 ,极易误诊。现将我院 1992 - 0 1~ 1998- 12收治儿童 SL E9例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为女性。年龄 8~ 14岁 ,其中 8~ 10岁 2例 ,~14岁 7例。临床表现 :发热 9例 ,红斑疹 7例 ,蝶形红斑 1例 ,水肿、尿少 6例 ,面色苍白 7例 ,关节疼痛 5例 ,腹水 1例 ,抽搐 1例 ,偏瘫、失语及吞咽障碍 1例。血沉增快 9例 ,白细胞减少 6例 ,血红蛋白降低 9例 ,网织红细胞增高 2例 ,血小板减少 4例 ,蛋白尿或 (和 )管型尿 7例 ,coomb's试验阳性 2例 ,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