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B超对198例脂肪肝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病因、声像图表现及防治对策,让人们对脂肪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分析我院检查出的198例脂防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改变,甚至对患者的心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锻炼,远离脂肪肝;发现有脂肪肝,应正确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局灶性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超声影像技术对门诊病人以及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共25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其声像图可分为两类型,I型,叶段型脂肪肝22例;Ⅱ型,团块型脂肪肝3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与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脂肪肝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莉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01-1102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对机关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发现238例符合脂肪肝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238例脂肪肝患者按程度分为轻度162例,中度50例,重度26例,其声像图表现为弥散浸润型223例,非均质型15例。结论超声对脂肪肝的检出率高,对开展人群健康体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09年1~12月6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西门子Prima二维凸阵成像仪,探头2.6~5.0 MHz;东芝32B线阵成像仪,探头3.5 MHz进行检查。结果:声像图表现为肝内可见大小不等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数均匀,为强回声,管状结构变细或显示不清,病灶无球体感,无明显声晕,无占位效应。合叶段型脂肪肝48例,团块型脂肪肝12例。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有其声像图特点,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且操作简便、检查无创,是诊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肝片治疗糖尿病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54例中、重度糖尿病脂肪肝伴有功能异常的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13超声像图和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服药3~5个疗程后,患者肝功能、血脂及B超声像图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控制血糖稳定的胰岛素用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护肝片对糖尿病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112例脂肪肝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  赵慧 《中原医刊》2006,33(16):82-82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区2005年度2600多例健康体格检查中B超发现的112例脂肪肝患者的B超声像图和血脂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脂肪肝B超声像图变化及对其操作相关技术问题。方法对112例脂肪肝B超检查操作的特点及血脂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12例脂肪肝患者按其声像图特点分为均匀型、非均匀型和局限型三型。112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在脂肪肝B超检查操作时为了减少技术上的偏差,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至关重要,同时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和各种功能,在不同仪器的声像图中要形成自己的肝脏回声光点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60例患者的经腹超声表现,对脂肪肝的超声表现进行分型.结果:依据病变累及肝脏范围将脂肪肝分为两种类型:弥漫型和局限型.160例患者中145例表现为弥漫型(其中2例治病前表现为弥漫型,治疗后表现为局限型),15例表现为局限型(随诊半年后,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型).结论:脂肪肝根据回声的分布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根据声像图及彩色多普血流图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经腹部超声对其与肝肿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利欣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用甘利欣进行治疗,ALT〉150U/L患者给予甘利欣150mg静滴,2周后改口服;ALT(150U/L患者口服甘利欣胶囊150mg。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B超声像图的改变。结果:治疗3~6个疗程,总胆红素、血脂、B超声像图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甘利欣治疗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脂必妥治疗138例脂肪肝B超声像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脂必妥治疗脂肪肝的B超声像图变化。方法:对138例患者用脂必妥治疗,进行B超声像图,血脂、临床症状的观察,病例经B超探查而确诊,每例病人每日服脂必妥1.05g每日3次,8周为疗程,共3疗程。结果:服药治疗后,显效率44.9%,总有效率为94.2%,治疗前后比较患者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脂肪肝患者经脂必妥24周治疗后,B超声图改变与血脂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一致的,提示B 超检查可作为脂肪肝疗效评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化疗后其肝脏声像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应用超声诊断仪观察其化学治疗前后肝脏的声像图。结果:42例乳腺癌患经化疗后39例出现脂肪肝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化疗致脂肪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淑凤  张君  翟亚川  王效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704-704,713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茵陈四苓散加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50例子四逆散合茵陈四苓散加味治疗1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肝脏B超声像图亦改善。结论:四逆散合茵陈四苓散加味治疗脂肪肝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36-2537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的肝脏变化,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变化进程进行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乳腺中心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3例,术前检查排除已经发生肝转移及慢性肝脏病变的患者,于术后化疗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0.5 a1、a观察肝脏的变化。结果:选取的患者,术前超声观察肝脏结构清晰,实质回声正常。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患者肝脏回声增强,6个周期后肝脏回声表现为典型的脂肪肝声像图。化疗结束后1 a仍有部分患者肝脏表现为脂肪肝声像图。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脂肪肝,超声给动态观察脂肪肝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经济的方法,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美国通用公司LDGIQ-α200及东芝SSA-550A型诊断仪,检查了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其声像图表现与异位妊娠部位、病理发展阶段有明显差异。结论: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点,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超声声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男12例,女15例,起病年龄5-53岁,平均18.5岁。肝脏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光点粗密、增强。其中单纯增强型8例,类似脂肪肝声像:结节硬化型19例,表现为树枝状、网格状回声增强及结节样改变,伴有肝内管系结构紊乱:部分患者伴有脾脏肿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声像图改变明显,超声检查可为该病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阴道超声对盆腔炎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80例盆腔炎性肿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声像图特征。结果:盆腔炎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为多样化,正确诊断172例,误诊8例,正确诊断率95.6%。结论:阴道超声对盆腔炎性肿块的诊断准确性高,误诊患者年龄较大、病程长、多为慢性发病,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卵巢结构不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附睾结核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附睾结核声像图的认识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用高频超声对经手术证实的19例附睾结核患者用直接方法进行探查。结果:附睾结核青壮年多见,68.4%的附睾结核位于附睾尾部,31.6%位于附睾头部。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作为附睾结核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声像图特征,同时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Aloka-3500超声成像仪(探头2.6~5.0MHz)和Philips飞凡超声成像仪,探头3.5MHz,对102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作多个方位的断面扫查,在病灶区切面内记录其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性质及血流情况等。结果102例均为相对独立的异常回声区,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3型:局限浸润型14例;叶段浸润型31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结论应用超声对局灶性脂肪肝检查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已确诊为脂肪肝、肝硬化的328例患者胆囊彩色超声声像图的改变作回顾总结分析,认为超声检测脂肪肝、肝硬化对胆囊的影响程度有特异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超声影像学临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23-125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胆囊及脾脏的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方法采用彩色超声仪观察了160例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胆囊及脾脏,进行了超声测量、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脂肪肝患者在超声上均有明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在脂肪肝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