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的民族之所以繁荣昌盛,一直繁衍到如今的十几亿人口,其中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3.
4.
胃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祖国医学认为,胃癌乃属于“胃脘痛”、“噎膈”、“伏梁”、“积聚”等范畴。《素问·腹中论》认为:“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由此可见,古人早在几千年以前已对胃癌有所认识。对其发病机理亦提出正虚邪实,而以正虚……脾胃正气不足为多见。《灵枢·百病治生篇》认为:“……”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论》:“元气之充足,皆内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虚在胃癌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虚而致痰湿内留,郁结化热,热毒内灼,伤阴耗气,为瘀成结。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胃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应用现代医药科学知识,以阴阳和人参为例,阐述了中医药的理论和药物的科学性;其次探讨了近百年来中医药命途多舛的原因;最后从中医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提出21世纪中医药的兴旺须建基于中国文化之上。  相似文献   

6.
徐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I0001-I0001,2472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许多地方都兴办起了中医学院,其对于我国中药学教育发展以及中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并且培养了许多中医工作者。但是,目前中医药大师级的人物却很少[1],这不得不引起当代中医药教学工作者的反思:大师级人物的缺乏是由于大多数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不够。本文对中医教学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中药、针灸两大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有关针灸的报道时,常常可以看到"针灸热"这样的字眼.给人的感觉是,直到现在针灸才引起西方人的注意,才为西方人所理解、接受和应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19世纪初西方就掀起了一次"针灸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热"仅仅持续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便冷却了.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医学在西传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语言与翻译问题.本文试图根据西方第一次"针灸热"及其很快衰落的历史事实,分析语言与翻译问题对中医西传的直接影响以及深入开展中医翻译研究对中医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中,由于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常可发生扭伤、肌肉痉挛、骨折等运动损伤.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疗法作为中医保健疗法在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医德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医学与社会》1999,12(6):41-43
医德的产生、发展,始终受着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空前交融,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如此。医德作为道德组成部分,无疑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医德作为调整医务领域内人们行为的特殊规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机制和运行方式。但它离不开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而社会则是人们之间保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本文从对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实践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之间联系的把握上,即从文化现象的联系中探究医德发展的规律。1 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德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生长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与传统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一支流。它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分化出来,带着母体的哲学精神与方法,又以无数医家的经验为生存发展基础,延续至今。今天的中医学面临着历史的选择,是如同其他传统科学一样被淘汰,还是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近年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研究,阐述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和中医英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中医英译中,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掌握英汉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样重要.中国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哲学、历史、宗教、地理等知识.一些译者不重视中国文化知识,认为不管是英汉翻译还是汉英翻译,出现错误往往是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汉语毕竟是母语,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翻译的问题往往正是出在对汉语词义一知半解,甚至是错误理解上,所以在中医英译时应注意中国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痛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针灸相结合,辨证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38倒。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对该病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辨证分型 ,把黄褐斑分成肝脾不和 ,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三型 ,予以中药内服、外敷 ,并辅以针灸治疗黄褐斑 45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3例均为女性 ,年龄 1 7~ 49岁 ,平均 35 .8岁 ,病程 2个月~ 1 8年 ,平均 2 .6年 ,其中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38例。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1肝脾不和型 辨证要点 :胸胁胀闷 ,喜叹气 ,纳差 ,大便溏或干溏交替 ,经前诸症更甚 ,脉虚弦或左弦右弱。治则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以逍遥散加减。方药 :柴胡、当归、赤白芍、炒白术、茯苓、制香附、佛手片、紫丹参、菟丝子。针灸 …  相似文献   

16.
中医针灸技术施于人体俞穴,通过不同的操作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针灸技术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悠久的,非常经济的,受人尊重的一颗璀璨明珠。针灸技术越来越受人民的欢迎,中医针灸技术不断发展,新的俞穴探讨,通过经络反射,达到新的治疗目的,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医针灸事业,必须熟练掌握奇经八脉、五俞、十二经络及任脉、督脉,在人体的网络覆盖,交会穴位,起止顺序,在临床实践中,取穴准确、补泻有度,明确所施每一个穴位归属哪一经络,运用复杂的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与人体生命的相互融合,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学科繁荣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中医丰富博大,源远流长。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密切相关,其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1 发作期哮喘发作之际 ,患儿多表现为壅盛、哮鸣、喘急、咳嗽咯痰为主。其证又有寒、热、虚、实之别。总的治疗原则以平哮安喘为准。采用急则治标的原则 ,分别佐用温肺、清热、益气、祛邪之法。(1)寒性哮喘辨证特点 :患儿多因受凉感受寒邪、外邪引动寒痰。临床表现为哮喘兼有寒象。治则 :温肺化痰、平哮安喘。代表方剂 :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 :射干 6~ 9g,生麻黄 3~ 5g,紫菀 6~ 10 g,冬花 6~ 10 g,姜半夏 4~ 6 g,细辛 1~ 2 g,生姜 2片 ,大枣 3枚。(2 )热性哮喘辨证特点 :患儿多因感受邪热、外邪引动热痰 ,或寒郁化热 ,临床表现为哮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为要点,结合中医院校图书馆作为中医药内容的最大载体,有条件、有能力来弘扬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的特点,阐述了如何挖掘古籍文献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对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和持续发展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失眠人群数量不断上升,催眠类药物因其能够缩短入睡时长和增加总睡眠时长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愈加广泛,药物依赖性失眠的临床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升高.药物依赖性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主要表现为需要依靠药物辅助入睡,减量或停药后出现失眠加重、头痛、焦虑烦躁等戒断反应,且患者长期用药面临记忆力、思维力、定向力等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