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C、TG、LDL、HD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IMT及其斑块面积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稳定颈动脉斑块,需坚持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伐他汀10mg/d口服治疗及饮食控制,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血脂降低水平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IMT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6个月以后颈动脉内中膜的变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降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和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5例进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及护理。结果: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护理干预同样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对阿托伐他汀药物依从性,积极配合饮食、运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62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4个月(16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10mg、20mg均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进一步降低降低IMT(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对36例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作为治疗组和同期只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6个月时内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内中膜厚度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胜娜 《海峡药学》2016,(6):168-169
目的:研究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治疗前后的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6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d1次,每晚睡前服。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胶囊0.1g,每日3次。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IMT、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能降低斑块面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德春 《中国药房》2011,(32):3027-302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除服用降高血压药物外,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仅服用降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斑块消失率达20.5%;服药12个月后消失率达34.2%;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有48个,6个月后斑块增加3个,增加7%;12个月后斑块增加7个,增加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评价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纳入162例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1例,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斑块特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易损斑块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通过超声检查提示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更好,协同作用更强,为临床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饮食控制、口服氨氯地平等非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6~12个月,利用超声技术评价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IM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的作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Hcy)作用。方法 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及服用拜阿司匹林,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C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服药前及服药第4,6,8周分别测定斑块面积及血浆Hcy水平。结果 A组及B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较服药前无明显变化,C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于第6周降低,且第8周低于第6周。结论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且此效应与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的缩小作用时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水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qn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调脂,有助于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5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仅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血脂指标斑块面积及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DL-C、TG及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及IMT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小斑块面积,在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IMT、斑块面积及hs-CRP、NO的含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强化治疗组)6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B组(常规治疗组)6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CIM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40mg、10mg(P〈0.05)、TC、LDL-C(P〈0.05)和升高HDL-C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和LDL-C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选用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血脂、斑块面积变化,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有效调节血脂,预防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