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2.
3.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提取及异位诱导成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进行放射学评价.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 w、8 w、12 w、16 w,进行放射学检查和相应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愈合修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DBM经bBMP复合后,可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异体肌基质明胶颗粒、骨水泥作为bBMP载体及释放系统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 骨能力。方法:复合材料及自体骨分别移植于成年新西兰兔桡肌基准大小骨制损,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组织形态学ECT,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复合材料修复骨制损的方式及能力。结果:复合材料修复成年新西兰兔桡骨基准大小骨制损;复合材料和新鲜自体骨移植相比,修复程度及愈合过程及成骨方式相同。结论:异体骨基质明胶颗粒、骨水泥是bBMP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yBMP和yBMP/CBB材料,修复1.5cm长的兔桡骨缺损。分yBMP和yBMP/CBB二个实验组。材料植入20天,缺损区均分别生成多量软骨及交织骨。40天,大量交织骨生成,其间出现骨髓组织。60天,板层骨增多。80天,板层骨进一步成熟,骨缺损修复。与之对照,空白组各期仅见两端形成交织骨。这表明:yBMP及yBMP/CBB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9.
符万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79-2179
目的探讨FG作为BMP的缓释放载体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行BMP/FG的扫描电镜观察。家兔20只,手术造成双侧桡骨1.5cm缺损,左侧植入BMP/FG为实验组,右侧为空白对照。术后4周、8周分别处死10只兔子,行X线片、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左侧桡骨缺损全被修复,右侧仍有缺损。扫描电镜示BMP/FG结构致密厚实,断面形貌为条索状、山嵴状、沙丘状,BMP颗粒呈细沙状均匀分布。结论FG是BMP良好的缓释放载体,BMP/FG能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可溶性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否能促进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探讨治疗股骨头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将20只成年兔犬股骨头部制成骨缺损模型,实验分四组,注射BMP与PVP复合组,单纯注射BMP组,自然修复组和正常组。通过X线片、组织病理学、碱性磷酸酶、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和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性能。结果:注射BMP-PVP组术后12周全部发生骨性愈合,而单纯注射BMP及自然修复组无1例发生骨性愈合。结论:经皮注射BMP-PVP复合物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家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对照组(缺损区植入金世植骨灵),C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DBM骨泥)。建立家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采用同种异体骨DBM骨泥复合BMP进行修复,复合骨泥中加入骨胶原作为塑形剂,术后4、8、12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线、组织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观察指标,并与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泥诱导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DBM与BMP复合骨泥易根据骨缺损大小塑形,术中操作简单。术后A组骨缺损未获骨性修复,B、C组骨缺损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新骨面积测定显示B、C组间成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比A组快(P〈O.01)。结论:异体DBM骨泥复合BMP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抵抗原脱钙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其有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术后随诊42例49处骨缺缺损,每2个月复查X线照片1次,随访时间1~3年。结果:49处骨缺损均有9个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优良率达93%。结论:AAA骨与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其疗效显著,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  相似文献   

13.
pBMP/MPTCP复合人工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磁性多孔磷酸三钙(MPTCP)结合制成人工骨,手术造成兔桡骨中段1cm缺损,分别嵌入pBMP/MPTCP(A组),自体红骨髓/多孔磷酸三钙(BM/PTCP)(B组)及pBMP/MPTCP(C组)。观察术后一般情况、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大体标本骨痂量、X线、组织形态学、骨钙素检测、新骨形成面积比、生物力学实验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三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且生物相容性良好,但A组较另二组有更多新骨形成及更好的力学性能(P<0.01);B,C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pBMP/MPTCP有以下特点:促进新骨形成能力强,生物相容性良好,有良好的填充作用,可在体内逐渐降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入小鼠肌袋后可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软骨和骨组织.但bBMP诱导异位成骨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BMP植入区间充质细胞向生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牛骨中提取的bBMP5mg植入小鼠股部肌间隙内,术后5,9,14和21d取材,制备光镜及电镜标本,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BMP植入后5d,植入区内发现大量肥大的间充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聚集;术后9d,成熟的软骨细胞出现并可见丰富的细胞外软骨基质;术后14d,软骨细胞变性,基质钙化明显,骨母细胞功能活跃;术后21d,骨母细胞深陷于钙化基质中形成骨细胞,骨髓腔出现,原始骨髓形成.结论:bBMP能诱导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进行分化,产生一个完整的骨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含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的脱蛋白质牛无机骨(bovine porous bone mineral,BPBM)与单纯BPB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健康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以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例、侵袭性牙周炎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4岁,共有22处骨下袋,共26个位点纳入研究。采用分口随机单盲法,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含BMP的BPBM(试验组)和单纯BPBM(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检查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退缩,并拍摄术区平行X线片以评价植骨前后骨缺损处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附着丧失分别减少了(3.0±1.2) mm和(3.2±1.1) mm ,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分别减少了(3.4±1.5) mm和(2.8±1.0) mm,牙龈出血指数分别减少了1.9±1.3和2.3±0.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含BMP的BPBM或单纯BPBM治疗牙周炎骨下袋,均可明显地减轻牙周炎症,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并减少附着丧失。  相似文献   

16.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IDD)是下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70万人被诊断为椎间盘疾病,其中45~64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因治疗椎间盘疾病而导致的直接费用和间接损失,譬如劳动力的损失都是巨大的[1]。然而,IDD的细胞生化和病理过程目前尚不够清楚,临床上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2]。目前国外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IDD的病因学及治疗学方面已有许多研究,综述如下。1椎间盘的解剖及退变基础1·1椎间盘的解剖椎间盘是一个高度特异的结构,包括外层的纤维环、内层的髓核和二者之间的移行带。纤维环富含抗张力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的表达及修复机理 .[方法 ]在健康中国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 2 0mm的长骨缺损模型 ,实验组行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 ,对照组单纯植入肌肉瓣 .不同时期进行各组家兔的组织学观察以及bFGF与TGF β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行移植术后 2 ,4 ,6 ,8周时实验组家兔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的bFGF及TGF β呈强阳性染色 .对照组家兔在移植修复 4周时肌肉组织间形成的软骨细胞中有少量软骨细胞呈阳性染色 ,6周及 8周骨缺损两端新生骨痂中部分骨细胞的bFGF及TGF β呈阳性染色 ,但阳性染色细胞数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肌肉瓣与骨髓加松质骨颗粒联合移植早期在骨缺损局部中bFGF与TGF β的表达与分泌旺盛 ,促进诱导成骨 ,较快地修复长段骨的缺损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松质骨型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CPC)和醋酸地塞米松(DXMA)及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复合物植入大鼠股部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方法将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左侧股部制作成肌袋,A组植入CCPC/bBMP/DXMA,B组植入CCPC/bBMP,C组植入CCPC/DXMA,D组植入CCPC。分别于2、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组织学检查示:A、B、C组均有诱导成骨能力,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增多,趋向成熟,A组成骨能力最强,D组未见成骨现象。A组ALP水平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PC/bBMP/DXMA复合人工骨有强大的诱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27-year-old female with subcortical osteonecrosis of the humeral capitulum. Percutaneous retrograde drilling of the les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7 were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At follow-up the patient was almost pain-free, had normalized her range of motion, and radiography showed consolidation of the lesion without any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By timing surgery prior to subchondral collaps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subchondral bone was maintained.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of an osteonecrosis in this location with a BMP, and this strategy could potentially be applied in other locations with juxta-articular osteonec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