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每个患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后作体外反搏50分钟,每日一次,并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为中医辨证的依据,随证施治,20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88.9%,与治前比较P<0.01。说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体外反搏临床应用很广,除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之外,还可用于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症、血栓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等。如何正确使用体外反搏技术与疗效高低密切相关,而在操作期间护理工作是很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使视神经缺血、缺氧,而致组织水肿,从而导致视功能下降,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扩血管类药物及体外反搏等方法。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2例(80只眼)并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10月起,我院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和视神经萎缩患者共20例采用反搏治疗,并与药物治疗组相比较。药物组采用常规扩血管药、激素、抗菌素、维生素、能量合剂、局部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等。反搏组采用广州产 WFB—DN 型体外反搏器,每天一次,每次一小时,12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神经萎缩电按摩治疗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后果及防治原则。方法对行电按摩治疗的110例(192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0例192只眼总有效率为82.3%,其中视神经炎性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率为98.04%。8种并发症除1例眼痛3个月完全恢复外,其他均在4h~10天内恢复。结论电按摩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并发症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体外反搏治疗对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组(实验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视力提高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效果较好。结论 视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中西医治疗联合体外反搏,并给予对症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皮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112例(176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89只眼)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55例(87只眼)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达85.39%,对照组达60.92%(P<0.001)。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体外反搏装置作为人工辅助循环多用于心、脑器官缺血性疾病。近年,我科用WFBV正负压式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4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疗效尚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女,54岁,会计。1995年8月27日洗衣时突然右眼失明。有高血压病史3年,未经正规降压治疗。眼科诊断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14天后视力未见改善而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反搏前BP21/12.5kPa,右眼光感消失。眼底检查:视乳头中度水肿,视网膜动脉血管正常,黄斑区黄白色渗出较明显。按常规进行反搏,压力…  相似文献   

9.
王青 《金华医学》1996,(1):18-19
应用WFB-NC型体外反搏 治疗眼底疾病55例72眼。经体外反搏1-6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12例13眼,显效26例28眼,好转14例25眼,无效3例6眼,总有效率。(94.6%)《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方法对58例(98只眼)视神经萎缩归纳为肝气郁结;脾虚气弱;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寒中少阴等七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观察其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和不同病因、证型的疗效。结果:58例(98只眼)中显效60只眼(61.23%),有效20只眼(20.4%),无效18只眼(18.37)。总有效率81.63%。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我国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体外反搏装置的改进和创新,至今就其临床应用的广度和体外反搏装置的性能和技术,都超过了国外水平,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达到或接近国外水平。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能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脑、肾、眼、耳和肢体等的血流量,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1976年我国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视神经萎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本组12例,20眼,其中双眼8例,单眼4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76岁。其中外伤合并视神经萎缩6眼,急性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8眼,中毒性视神经萎缩2眼,不明原因2眼,脑膜瘤术后致视神经萎缩2眼。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失眠症的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体会。方法 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及体外反搏治疗 ;刺五加组只使用刺五加注射液 ;体外反搏组只使用体外反搏治疗 ;对照组用安定片。疗程均为 10d。结果 治疗组显效 18例 ,有效 15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1.7%。刺五加组显效 10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4例 ,总有效率 6 1.1%。体外反搏组显效 12例 ,有效 11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6 3.9%。对照组显效 10例 ,有效 10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 5 5 .6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刺五加组及体外反搏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与刺五加组、体外反搏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75%。本文强调指出体外反搏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眼动脉的血容量,改善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体外反搏疗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特点;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种新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 40例和单纯药物 (或药物加高压氧治疗 ) 4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并分析了体外反搏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 ,认为体外反搏对突发耳聋有效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75%。本文强调指出体外反搏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眼动脉的血容量,改善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体外反搏疗法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特点;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种新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后确诊的4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近期疗效及1年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通过临床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适应证由过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扩大到冠心病心肌梗死经PTCA治疗但仍有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患者,扩大了体外反搏的治疗范围。研制成功的第3代可移动式体外反搏装置,性能大大优于目前应用的第2代智能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将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课题.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同期对照设计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后确诊的47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近期疗效及1年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通过临床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适应证由过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扩大到冠心病心肌梗死经PTCA治疗但仍有心绞痛或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患者,扩大了体外反搏的治疗范围.研制成功的第3代可移动式体外反搏装置,性能大大优于目前应用的第2代智能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将继续保持国际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9.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临床上一种慢性眼底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可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在治疗上尚无特效疗法。我科自1973年~1978年共治疗25例46只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反搏普遍用于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患。 1 资料与方法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2例,24只眼,其中男性20人,女性2人,年龄22~48岁,双眼2例,单眼20例,初发者19只眼,复发者5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