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中、术后大出血是扁桃体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处理有时颇为棘手。自2000年以来,我科在32例慢性扁桃体术中、术前半小时应用立止血1000u肌注。术后连续三日给予立止血1000u肌注。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术后没有引起出血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作一总结,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分析ll例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出血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6例弥漫性渗血、2例静脉缓慢出血者经纱球压迫扁桃体窝止血;2例动脉性出血及1例静脉出血者经缝扎止血。结论:术前应做好病例选择及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彻底止血,术后预防感染等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庄强  徐娉  马振芝  宋怀珍 《河北医学》2011,17(5):623-625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立止血和抑肽酶减少胸科手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单一肺叶切除术成年病人96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立止血组)和Ⅲ组(抑肽酶组),观察术中出血总量、手术后出血总量及用药后副作用。结果:Ⅱ组病人术中出血总量、手术后出血总量、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小于Ⅰ组和Ⅲ组,Ⅲ组病人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明显小于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Ⅲ组病人中有3例在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结论:胸科手术中选用立止血比选用抑肽酶能更有效地减少胸科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出血,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陈特锐  崔江  何甫成  沈康 《当代医学》2011,17(2):102-102
目的观察创恤封(纤维蛋白胶)对扁桃体术后出血,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进行扁桃体切除的成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创恤封喷于手术创面,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比较两组术后出血的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无合并出血的情况,对照组有三例术后24小时内出血,其中二例系创面弥漫性渗血,一例系扁桃体下极未彻底切除所致出血。治疗组术后白膜完全形成的时间为24~48小时,对照组白膜完全形成的时间为48~72小时。结论局部应用创恤封可有效减少扁桃体术后并发出血及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马文新 《中原医刊》2003,30(24):38-38
扁桃体术后继发出血是扁桃体手术常见并发症 ,局部应用常规止血药物效果欠佳。作者自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局部应用立止血治疗扁桃体术后继发出血 3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8例中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6~68岁 ,3 8例中 3 2例为扁桃体剥离术后 ,6例为扁桃体挤切术后。出血时间为术后 2 4~ 72小时 ,手术后均应用常规止血药物及抗炎药物。1 2 治疗方法 :将立止血 (瑞士巴塞尔素高大药厂生产 ,进口许可证号X93 0 188) 1ku用 3ml注射用水稀释后 ,浸润无菌棉球 ,用止血钳夹持立止血…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棉球局部压迫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桃体摘除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于止血方法虽多 ,但效果不一 ,且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于1984~ 1998年应用 3%过氧化氢溶液棉球局部压迫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 6 8例 ,效果极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扁桃体摘除术后创面渗血、经常规棉球压迫止血、渗血不止者共 6 8例。其中男 41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5 4岁 ,平均 30岁。其中左侧 46例 ,右侧 18例 ,双侧 4例 ;原发性术后出血 6 0例 ,其中发生在术后 4h以内者 5 0例 ;继发性术后出血 8例 ,均发生在术后 5~ …  相似文献   

8.
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出血,笔者就1985年1月至1997年1月我科施行318例扁桃体摘除术中发生术后出血24例(7.55%)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24例扁桃体术后出血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7-45岁(平均24岁);慢性扁桃体炎19例,扁桃体肥大症3例,扁桃体角化症1例,扁桃体上极良性新生物1例。双侧扁桃体摘除22例,单侧扁桃体摘除2例。原发性出血22例,占gi.7%;继发性出血2例,占8.3%。出血部位:上极2例(8.3%)、前后弓肌层创面14例(58.3%)、下极8例(33.3%)。术后…  相似文献   

9.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我院2000年-2006年间行扁桃体切除术364例,术后出血17例,出血率为4.67%,现将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扁桃体摘除术术中和术后出血在耳鼻咽喉科手术中比较常见,临床处理也颇感棘手。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34例扁桃体摘除术中应用立止血(Reptilase,瑞士素高药厂产)减少出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扁桃体手术者,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11~62岁。慢性扁桃体炎者23例,病灶性4例,扁桃体周围脓肿者3例,肥大性4例。术前常规行血化检、心电图、胸透等检查无异常者。  相似文献   

11.
姜世怀  乔岗  余敏  代艳  胡波  范萍 《四川医学》2010,31(5):601-603
目的观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前及术后分别使用止血药物对术中、术后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情况的影响,探讨PDR围手术期止血药物使用的最佳方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观察资料的PDR患者43例(49眼)按止血药物使用方案不同分为3组,A组14例(17眼),术前1h肌注注射用血凝酶1KU,B组13例(15眼),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75mg,1次/d,5d,C组16例(17眼)既术前肌注注射用血凝酶1KU,又于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75mg,1次/d,5d。对比分析3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结果术中渗血程度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术后出血指标(术后早期玻璃体混浊程度、晚期再出血),C组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即术前术后均使用止血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再出血,效果优于单纯术前或术后使用止血药。  相似文献   

12.
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巴曲亭-延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前30分钟及术后第1—3天分别应用巴曲亭(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中伤口渗血及术后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术中伤口渗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血量也较少。实验组病人末出现用药相关并发症。结论:巴曲亭-注射用蛇毒血凝酶能减少普通外科手术伤口术中及术后的渗血,疗效确切,末发现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术前应用抗生素及立止血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鼻内镜手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常规口服抗生素、术前肌注立止血,并设85例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出血量50~250mL,平均150mL,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50min;对照组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平均60min。结论术前应用立止血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7d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离子组有1例术后7d出现口咽部渗血棉球压迫10min后血止;剥离组有2例在术后3~4h出血,出血较剧,再次返手术室全身麻醉下缝扎止血。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4~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1例并同意行急诊PCI术,其中2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前口服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术后使用肝素。21例为欣维宁组:除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外,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分析罪犯血管(IRA)再通情况、出血及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和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欣维宁组手术成功率99.8%,IRATIMI3级占90.48%出血率23.9%,为渗血、小血肿,无严重后果。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手术成功率90%,IRA开通后TIMI3级血流占75%,出血率5%,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占据1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使用欣维宁是安全有效的,提高IRA再通率,缺血、损伤心肌灌注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病人术区出血、肿胀、创面渗血,是颌面手术后病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采用的解决方法是放置负压引流或橡皮引流条,笔者自2001年2月~2006年7月共收治144例手术病例,均采用术后立即静脉注射立止血+术后常规剂量止血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方法,在术后病人减少手术创面出血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粘弹剂在前房积血穿刺冲洗术中应用效果及立止血在术中再出血的止血作用和它的安全性。方法:在32例前房积血患者中应用粘弹剂以及6例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应用立止血溶液冲洗前房进行前房穿刺冲洗术,观察术中积血块分离抽吸冲洗的难易,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应用立止血的止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粘弹剂的病人能较易抽吸出积血块,术中再出血的病人应用立止血能很快止血,无角膜水肿及白内障的形成,结论:前房积血穿刺冲洗术应用粘弹剂有利于术中血块与其周围组织的分离,拓展操作空间,易化积血抽吸,减少手术并发症,立止血能拮抗尿激酶,对术中再出血有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应用于前房穿刺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立止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进行膜膜透析置管术出血的作用,先后对59倒尿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对例使用立止血淇余30例作对照。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用立止血组对倒尿毒症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对例,糖尿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对照组对倒尿毒症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1.2使用立止血方法: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为分钟静控或肌往,术后再静注或肌注目互.3结果:不出血指术中失血少和术后伤口敷料子治;蛇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出血事件及凝血情况,探究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其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差异。根据其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出血护理组(n=80)和常规护理组(n=74)两组对比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54例受试患者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11.7%(18/154),其中术后30 d内胃肠吻合口出血8例(5.2%),腹腔内弥漫性渗血6例(3.9%),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1.9%),迟发性胆道出血1例(0.7%);术后第3天,所有受试者除Fbg水平较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T、KPTT等凝血指标及D-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4周内,常规护理组胃肠吻合口出血率、腹腔内弥漫性渗血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率、迟发性胆道出血率均略低于出血护理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5.0%VS 18.9%(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出血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围术期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20.
对术前短期肌肉注射乙烯雌酚者46例(观察组)与术前未肌注者42例(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前列腺手术术中平均总出血量、术中平均输入血量、术后第1、2天平均总出血量、术后平均尿液转清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1),证实术前肌注乙烯雌酚有明显减少前列腺手术出血的作用。并初步认为术前应用乙烯雌酚可列为前列腺手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方便、经济、实用、安全的减少前列腺手术出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