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体质的先天获得性和后天可变性入手,阐述“精”、“气”在体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别论述了先天之精是体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后天之气使体质具有可变性两个方面,并通过生殖之精的生成过程对体质的群体趋同性的产生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体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体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生长发育基础上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它具体表现为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反应和适应的差异性,发病过程中对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指出不仅应重视对“体质病理学”的研究,还应重视“体质生理学”的探讨。分析了体质与人格、气质、病、证等易于混淆,但又必须加以区分的重要概念的异同。并就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体质的分类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前体质研究的方法和重点应放在群体调研,确定体质差异的客观性,了解其分布特点、构成差异以及形成、定型和发展规律上。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群体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几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身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质是人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个体特性,它反映在正常生理中的个体差异、病理变化中的特异演变、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着"禀受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就形成了体质在形态方面的雏形。体质雏形一旦构成,内而脏腑经络,外而四肢百骸,只有源源不断地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精微的供养和补充,才能逐渐发展为皮坚肉满、血脉和调的健壮体质,故中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脾胃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先后天时间界定及其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与后天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不但关系到本身时间界限的区分,同时还关系到对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等一系列中医理论概念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1 名称由来   先天、后天之名,源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可见先天、后天的本义,系指四时之气的先天而至,后天而至,其中的“天”,指的是自然气候而言,“先”、“后”者则为时间之先后也。引申以说明人身之先、后天,亦见于《内经》。《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从此二段经文推论,所谓“先天”,是指禀受父母“两神相搏”之精,以合成人体初胚之胎元,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它在整个生命中系“先身而生”。所谓“后天”,则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  相似文献   

6.
从体质的概念、五运六气与体质的关系、中医体质的常见分类等方面对体质学说进行了相关的阐述。认为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先天体质和后天体质的形成均有密切的影响;临床上以五运六气来把握体质,分清先天运气与后天运气对体质的影响,能更准确地把握体质。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殖之精的生理作用;“先天”、“后天”的含义;生殖器官及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认为生殖之精是肾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归属于先天之精的范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探讨盐与血瘀体质形成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学认为,血瘀体质的形成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跌扑损伤、久病入络、年老致瘀等因素有关.然而,后天长期的饮食习惯、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可以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根据《内经》“盐胜血”理论,“盐”与瘀血的产生关系密切.因此,长期过食“盐”易致血瘀体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扶正法源于《内经》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扶正,指保养正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分别予以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扶正法。《新方八略》指出:“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麦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运用扶正法时,还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气因精而虚,自当补精化气;精因气而虚,自当补气而生精。”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七八……天癸竭 ,精少 ,肾脏衰 ,形体皆极 ,八八 ,则齿发去。”这说明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 ,中医对人体的衰老机制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尔后又以医家的不断补充 ,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肾为中心的有关衰老机制的理论。肾主藏精 ,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区别 ,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 ,从胚生开始一直到老死为止不断地发挥它的生命力 ,是人体生长发育及繁衍生育的根本。后天之精为饮食水谷化生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后天之精的化生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推动 ;而先天之精又必须依赖后天之…  相似文献   

11.
精之邪正论     
中医学广义上之“精”是由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很少有人从精的性质上思考一些临床现象。本文试从生殖之精与遗传信息、“精化血”、“精化气”、“精化神”、精的生成方面探讨精有邪正之分。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由先、后天之因致肾、脾、肝三脏功能异常,是直接影响带脉经气的原因之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痰瘀之邪易侵犯、留恋于带脉循行之处,导致带脉瘀阻,经气不利,构成“痰瘀带脉”之证,“痰瘀带脉”又可反果为因,阻滞冲、任、督三脉之能,扰三焦代谢之职,推进PCOS生殖、代谢障碍。临证基于“肾虚-痰瘀带脉”的PCOS中医病机通路,结合患者体质特征及证候特点针药并施,以肾气丸、开郁种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温肾填精,和肾中水火之枢,固生之本并益生殖之源;疏肝益脾,开腰脐气以利带脉经气;通行三焦气液以改善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另以穴位埋线之法长效刺激穴位,直接通过调理患者经脉气血,恢复脏腑升降之机,予痰浊、瘀血等实邪以化解之机。  相似文献   

13.
(上接2006年第12期)(四)精、气、血关系失调中医学认为。作为有形物质的精,可以生成无形动力的气。精和血不仅都来源于先天之精与后天的水谷之精,同时还可以互相补充和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而精、血在生成和运行中,又都依赖气的化生和推动作用。因此,精、气、血三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方面又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是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气虚体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它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人体之气的虚弱,机体、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类型,在人群中比较常见.现就气虚体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琏,元代常熟人,著《泰定养生主论》,创痰证学说,开“怪病治疫”之先河。王氏认为,痰证一是先天遗传,即某种体质的人易患痰疾,称“禀赋痰证”。二是后天因素,如外感风寒,为“风痰”、“寒痰”;风热怫郁,为“热痰”;情志不遂,郁而为“气痰”。另外,正常体液如髓、脑、涕、唾、精、津、气、血液,在病理因素下,凝聚败坏为痰。痰阻气滞,则一身上下皆可发病,如不思饮食、呕哕恶心,便下浓血,大便秘结;咳喘咯粘痰,头眩目晕,心悸;癫狂,失眠,精神恍惚,症状多变,“病者不能喻其状,方书未尝载其疾,医者不能别其证”。因此,他将这些病证称作“怪证”,即“怪病多痰”之先声。  相似文献   

16.
肾之精气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之难点,各版各类教材说法不一,尚有含混不清之嫌。故本文就此试从古代“精气学说”谈起,对其内涵略作剖析,不妥之处敬请同道雅正。 1 精与气的含义 1.1 精气学说中的精与气 精气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以管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精气学说,于是精与气的概念便由此而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即精属气的范畴,且为气中的精华部分,这是精的一个含义。同时,《管子*心术下》又说:“一气能变曰精。”说明气是能够运动变化的精,精与气乃同一种物质,这是精的另一含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精即气,气即精,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如《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王充在《论衡*言毒》中也指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既然世界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作为世界万物之一的人,无疑也是由气构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充在《论衡*论死》中也云:“气之生人,尤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而《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此处之“精气”与“烦气”相对,精气无疑是指气之精华部分,与精的第一个含义相同,这也正是人从本质上有别于其它物类之处,成为万物之精灵。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精气”一词,除此含义外,还指“气”和“精”,有《易传*系辞上》为证:“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总之,精气学说中的精即精气,含义有二,一是指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二是专指气之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丹溪认为,人同自然界一样,都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明人在发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阴虚的体质状况。在此基础上,丹溪发明相火理论,认为相火易于妄动,戕伐真阴,进一步说明相火妄动是形成阴虚火旺病理体质的成因之一。这种病理体质的形成,受先、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丹溪滋阴降火治法,能够纠正阴虚体质之偏差,无论是温热病阴虚火旺证,或其它杂病中属阴虚火旺体质的情况,皆可适用。丹溪滋阴降火学说,已经认识到阴虚体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认为先天之精不同于生殖之精,前者与生俱来,后者性成熟时才产生,故主张精分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而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均属后天之精。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是形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凡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皆可冠以“精”名,如精气、精血、精津、精液等,因此“精”是气、血、津、液等的统称。在中医学里,气、血、津、液等都有公认的相对明确的阴阳属性,而在对“精”的阴阳归属问题上则存在较大的分歧。1精为万物本原,阴阳未判要明确精的阴阳属性,首先应了解“精”的涵义。《说文解字》中对“精”的解释是:“精,择也。从米,青声。”段注:“择米也,择米,谓导择之米。”说明“精”的本义是指“挑选出来的优质、上等的米”,…  相似文献   

20.
侯平玺教授以健脾补肾为治疗肿瘤的立法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伤,则后天之气不足,亦不能充养先天之气,脾肾亏虚,机体功能失调,则易产生恶性肿瘤;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与转移的特性,其疾病进展过程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无形中损害了人体的消化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