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理达  施仲义 《河北医学》2001,7(4):351-352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指导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1] ,现将我院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收治的 2 78例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78例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4 9岁 ( 2 1~ 74岁 ) ;原发灶直径按国际 TNM分期分别为 :T1(≤2 cm) 42例 ,T2 ( >2 cm,≤ 5cm) 64例 ,T3( >5cm) 31例 ,T4 (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 2 2例 ;平均直径 2 .8cm。所有病例均经乳癌根治手术并得到病理证实。2 方 法将腋淋巴结按解剖分布分为三区 :I区为胸小肌外侧组 ,从背宽肌前缘至胸小肌外缘 ; 区为胸小肌后组 ,位于胸小肌后 ; 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这些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及其278枚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腋淋巴结血流特征、径线比及最大皮质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径线比较小、皮质厚度较厚的腋淋巴结,其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腋淋巴结径线比和皮质最大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是判定腋淋巴结转移的较佳指标。结论依据乳腺癌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腋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156例,建立数据库,用C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对其中的53例患者523枚阴性腋淋巴结再切片,用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抗原153(CA1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4个指标进入Logitic回归方程。5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阳性。结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CA153和HER2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发现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癌。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是判断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乳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易出现淋巴水肿、上肢疼痛等并发症。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术前应用超声定位可疑的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活检,然后确定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避免手术创伤过大而影响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1]。本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利用无创检查方法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与Survivin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淋巴结常规HE染色无癌转移的乳腺癌腋淋巴结572枚进行上皮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和原发癌组织进行Survivin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淋巴结CK-19病例阳性率为26.47%(9/34),淋巴结数阳性率为4.37%(25/572)。Survivin阳性率为32、35%(11/34)。CK-19阳性病例组中Survivin阳性率为55.56%(5/9)。CK-19阴性病例组中Survivin阳性率为24%(6/25),CK-19阳性组与CK-19阴性组的Survivin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发生与癌组织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多指标综合分析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5例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二维与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主要观察以下指标:双侧腋下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皮质、淋巴门)、内部彩色多普勒。结果 65例乳腺癌中,41例检出淋巴结,根据以上指标超声将腋下淋巴结诊断为腋下疑转移淋巴结19例,良性淋巴结22例。病理结果: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中18例被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94%。而超声诊断的良性淋巴结组中2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超声未检出淋巴结一组中2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3%和85.4%(p〈0.05)及63.6%和81.8%(p〈0.01)。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准确性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黎体璎  张苏展 《浙江医学》1993,15(5):268-269
对20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进行改良根治术和传统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程度的自身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例乳腺癌临床Ⅰ、Ⅱ期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4枚,但无癌转移;临床ⅢA期病人5例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5枚,其中1例2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但其改良根治术标本中4枚淋巴结有癌转移;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残留率为30%(6/20)。提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根治术作为标准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张改花  刘燕 《华夏医学》2021,34(1):37-3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LN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1例乳腺癌患者行高频CDFI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标准,分析高频CDFI在乳腺癌腋窝LNM中的诊断价值.结果:91例乳腺癌患者,病理检测,腋窝LNM 47例,未转移44例;高频CDFI诊断乳腺癌腋窝LNM与病理检测的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主要图像特征与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2例,分析研究肿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并依据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统计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纵横比、病灶边缘、周边状况、病灶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供丰富程度、血流阻力指数,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30%(84/92),其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乳腺内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周边高回声光带、微钙化、内部丰富血供及血流阻力>0.70。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在肿瘤大小、边缘毛刺、周边强光带、血供丰富程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彩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综合分析淋巴结图像改变结合病灶典型特征对提示腋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云瀚  王灿  杨钱 《重庆医学》2012,41(11):1071-107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4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448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55例(56.9%),无转移193例(43.1%);对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分子亚型、肿块大小、肿块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P值分别为0.858、0.822、0.660、0.844、0.972、0.000、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肿块大小、肿块部位相关(P<0.05),而与年龄、ER、PR、HER-2、分子亚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分组间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进一步缩小腋窝清扫范围的可能性。方法:选择87例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按统一标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在术中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所获得的样本按淋巴结分组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Rotter's组,分别送检病理。分析各组淋巴结转移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前哨淋巴结(SLN)活检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探讨其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SLN活检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6例,单因素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预测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越来越广泛的用于乳腺疾病的鉴别及诊断。现就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氟-18标记的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病理学检查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阳性75例(85%),阴性13例(15%).18F-FDG PET/CT、钼靶X线、超声检查、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和MRI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75/88)、85%(75/88)、92% (81/88)、97%( 85/88)和95% (38/40).与钼靶X线、超声检查和MRI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结合超声的敏感度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和大小相关(P<0.05).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5为阳性判断标准,18F-FDG PET/CT诊断乳隙癌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1% (8/21)、84% (56/67) 、72% (64/88)、42% (8/19)和81%(56/69),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9%( 13/69)和57%(11/19).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并不优于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玉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9):3019-3020,3022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结果 术后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5%(2/56),3周后症状消失,经3-1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后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 6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情况分为两组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 4项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 值分别为 0 .0 19、0 .0 31、0 .0 0 1和 0 .0 38。 结论 :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对决定手术方式、估计预后、选择辅助治疗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Ⅱa期58例,Ⅱb期75例,Ⅲa期21例,采用改进的L3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54例患者中有腋淋巴结转移143例,占92.85%,有19例患者L3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为Ⅱa期58例,L3淋巴结转移3例(5.17%),Ⅱb期75例,L3淋巴结转移10例(13.33%),Ⅲa期21例,L3淋巴结转移6例(28.57%),术前临床分期与L3淋巴结阳性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215,P=0.007),L3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8.3%,L3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2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Ⅱa期58例,Ⅱb期75例,Ⅲa期21例,采用改进的L3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54例患者中有腋淋巴结转移143例,占92.85%,有19例患者L3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为Ⅱa期58例,L3淋巴结转移3例(5.17%),Ⅱb期75例,L3淋巴结转移10例(13.33%),Ⅲa期21例,L3淋巴结转移6例(28.57%),术前临床分期与L3淋巴结阳性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215,P=0.007),L3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8.3%,L3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2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肥胖和乳腺癌密切相关,但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肥胖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30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组,回顾性分析患者BMI与肿瘤病理特征,尤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8岁(范围21~81岁),平均BMI 25.1,在确诊乳腺癌时54.4%(n=166)的患者BMI正常,45.6%(n=140)的患者BMI≥25。入组患者中,59.6%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0.4%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肥胖组(BMI≥25)腋窝淋巴结切除数量大于正常体重组(BMI<25.0),分别为(20.4±11.4)个和(18.1±1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在正常体重组、肥胖组分别为(3.15±6.1)、(3.7±6.4)个(P>0.05)。正常体重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分别是39.2%和60.8%;肥胖组中分别为41.4%和58.6%(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与BMI没有相关性。结论:肥胖乳腺癌患者中切除的腋窝淋巴结数量较正常体重者多,但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淋巴结转移数量与BMI之间均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