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身骨泥在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长管状骨钢板内固定产生的自身骨泥有针骨诱导活性,能否作为植骨材料及其临床应用,采用22只免桡骨钻孔采集的骨泥股部肌肉内植入,在二周时五只兔做ECT检测,在一,二,三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5只兔桡骨中段骨折模型-侧自身泥植骨,对侧对照,二周做ECT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自身骨泥植入兔肌袋内一周软骨生长,三周网织骨形成,ALP二周水平最高,二周ECT检查肌肉植入区出现  相似文献   

2.
自身骨泥在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长管状骨钢板内固定产生的自身骨泥有无骨诱导活性,能否作为植骨材料及其临床应用。采用22只兔桡骨钻孔采集的骨泥股部肌肉内植入,在二周时五只兔做ECT检测,在一、二、三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5只兔桡骨中段骨折模型一侧自身骨泥植骨、对侧对照,二周做ECT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自身骨泥植入兔肌袋内一周软骨生长,三周网织骨形成;ALP二周水平最高;二周ECF检查肌肉植入区出现放射性浓集,放射性计数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肌肉(P<0.05)。骨折模型植骨ECT计数比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52例56处长管状骨钢板内固定自身骨泥植骨取得了良好效果,无一侧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果表明长管状骨内固定产生的自身骨泥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做为植骨材料,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钢板内固定一期植骨,可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多孔β—TCP/BMP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梁戈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5-79,I003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小时,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植入55只兔桡骨1.5cm缺损中,分别在2、4、8、12、16周取材,作大体、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将β-TCP/BMP植入小鼠肌袋后1周软骨生成,4周有造血骨髓的板层骨生成。ALP检测1、2周水平最高。植入材料与骨组织之间无纤维组织间隔。在兔桡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中发现,β-TCP/BMP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最强,16周植入材料的降解达53%,成骨量亦最多。研究结果表明:β-TCP/BMP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较强骨诱导能力、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4.
珊瑚复合人工骨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为临床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植入后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引导性骨再生中成骨细胞来源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ng Y  Lu S  Wang J  Zhang B  Xie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123-125,I006
目的 研究 长管骨引导性骨再生成骨细胞来源,进一步完善引导性骨再生理论。方法 将4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用硅胶膜呈管状包囊一侧骨缺损,另一侧作为对照侧。1只兔术后1 ̄12周分别于每周进行X线检查;30只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于术后3天、1、2、3、4、5周外死取材,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SP方法BMP、BG抗体的免疫组化染以。结果 隔膜在骨缺损局部生成隔离密闭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丹  郑昌琼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9-691,I003
目的:检测可降解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的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自制要降解多孔β-TCP与rhBMP-2复合后植入45只小鼠股后肌袋作为实验组,单纯β-TCP植入对侧作对照,术后24,72小时,1,2,4,8周分别取材做组织学检查,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扫描电镜观察:1,2,4周取材的部分标本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软骨和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成量逐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一期植骨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以重组合异种骨为载体,采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和庆大霉素———明胶包裹2种方法制成复合植骨材料,以小鼠肌袋法分别观察此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和体内药物释放特性。结果:2种复合材料的成骨活性均与单纯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差别(P>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成骨活性好(P<001)。2种复合材料均于3d内骨粒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庆大霉素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12h时在软组织中分别产生1656μg/ml和3045μg/ml的高浓度。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有较好成骨活性和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探讨骨贴附移植后的变化及不同胚胎来源骨质(膜状成骨和软骨成骨)移植后的差异。方法应用新西兰兔、恒河猴采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在不脱钙骨切片上,选用类骨质宽度、骨质矿化沉积率、荧光标记率等骨动力学指标对骨移植后的再生和改建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定量测量。结果骨体积存留率:膜状成骨为(784±35)%,软骨成骨为(56±51)%;骨矿化沉积率:膜状成骨为(360±08)μm/d,软骨成骨为(092±033)μm/d;类骨质宽度;膜状成骨为(1456±269)μm,软骨成骨为(738±220)μm;荧光标记率:膜状成骨为(9122±269)%,软骨成骨为(5128±411)%。结论膜状成骨移植后较软骨成骨可保持更多的骨质体积,有更为明显的成骨再生能力且可诱导宿主骨成骨的能力不同,膜状成骨优于软骨成骨。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骨修复的作用。方法:36只家兔,环形切除双侧胫骨中段骨膜后剥脱部分胫侧骨皮质,右侧钻孔达骨髓腔,左侧不钻孔作为对照。术后3d,1、2、4、6、8周分批处死取材,用石蜡切片做BM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染色阴性,始终无骨痂形成。实验侧术后3d多形间充质细胞染色呈阳性,术后1周内源性BMP浓度达高峰,成骨能力增强。术后6周阳性细胞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骨基质染色变深。结论:骨损伤后内源性BMP呈阶段性分泌,且对骨损伤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方法 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两骨断端髓腔用骨蜡封闭。6周后,实验侧(右)桡骨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桡骨骨缺损区注射自身外周血2m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内分别行X线、组织学检查及骨缺损区瘢痕组织内钙磷含量的测定。结果 注射一1周,实验侧X线显示以骨缺损为中心形成一个密度增高的弧形  相似文献   

12.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成骨活性及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o C  Hu Y  Lu R  Liu J  Jin G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627-629,I121
观察重组合异种骨的成骨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定期对移植组织进行放射学,病理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结果(1)含不同比例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RBX组,成活性与bBMP含量呈正相关,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2)RBXI组成骨良好,同样含量的纯bMP组也出现可见的成骨效应,但最终未能成骨;(3)ALP活性以术后7天最高,42例时仍较明显。结论RBX是高效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体内异位成骨能力 ,探讨适宜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方式。 方法 抽取健康成人骨髓 ,采用全骨髓法培养 ,使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然后种植于CHA上 ,复合培养 5d后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 ,以未种植细胞的CHA作为对照。术后 4,8,12周取材作一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源于成人的碱性磷酸酶 (ALP)及骨钙素 (OCN)的RT PCR检测。 结果 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 ,成骨细胞与CHA复合生长良好。实验组术后 4、8、12周均有新骨形成 ,随着时间延长 ,新骨生成量增多 ;对照组则均无新骨形成。术后 4周实验组RT PCR检测源于人的ALP及OCN表达均为阳性 ,对照组阴性。 结论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与CHA复合培养后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 ,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可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 将常规方法培养的BMSCs与SIS复合(M1组)及进行成骨诱导培养BMSCs与SIS复合(M2组)植入兔(n=8)背部肌袋内作为实验组,以单纯SIS作为阴性对照.术后4、8、12周观察其成骨情况.结果 BMSCs在SIS支架上黏附、生长良好.植入体内4、8、12周,M2、M1、SIS组成骨量分别为(25.08±0.79)%、(18.81±0.42)%和(13.98±1.86)%,各指标M2组高于M1或SIS组(P<0.05),M1组高于SIS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实验组成骨量逐渐增加(P<0.05),SIS组的成骨量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BMSCs与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在体内有异位成骨作用,而且经过成骨诱导的组织工程骨膜成骨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陶瓷样异种骨复合骨髓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陶瓷样异种骨(CXB)与骨髓(BM)复合移植的成骨作用。方法将CXB与BM复合及单纯CXB植入兔的骶棘肌内,术后2、4、8、12、16及24周取出植入材料作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CXB与BM复合植入后2周开始有软骨和新骨生成,以后软骨逐渐钙化成骨,8周时出现髓腔,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生成增多,成骨更为典型。而单纯CXB植入后无新骨或软骨形成。结论CXB与BM复合移植通过骨传导、骨诱导及提供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而成骨,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可望在临床上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柠檬酸钙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后成骨的作用.方法 取2月龄雄性昆明小鼠15只,通过体外实验获取柠檬酸钙与BMP-2最佳比例,在体外将10 mg柠檬酸钙与2mg BMP-2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肌肉上中,行肌袋实验.以柠檬酸钙与BMP-2复合物为实验组,单独BMP-2为对照组,术后2、4、6周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与组织学观察,计算新骨形成面积比及新生骨密度比.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成骨明显高于对照组,成骨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4、6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时骨密度测量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质2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成熟度高,成骨细胞数量多,分化明显,成骨密度高;4周时骨的成熟度增高,更多粉红色骨质形成,骨质基本成熟,骨小梁增粗增大,出现大面积成骨区域;6周时血管化及骨髓腔形成充分,骨质密度高.结论 柠檬酸钙与BMP-2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促进骨形成,是一种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作用。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白兔,实验组于动物脊柱左侧肌肉内植入MSCs复合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右侧植入n-HA/PLA生物材料。术后4、8周取材,行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材料边缘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MSCs。术后4、8周,实验组材料内部有新骨形成,随着时间推移,新骨量增多,编织骨向板层骨过渡。对照组材料未见新骨形成。结论:MSCs复合n-HA/PLA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很好的异位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骨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CHA)替代自体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实验组植入CHA,对照组植入自体骨,用骨计量学方法,进行骨动力学测定。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四环素双标记带之间的平均距离(DDL)、矿化沉积速率(MAR)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类骨质宽度(MOSW)及矿化延迟时间(MLT)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CHA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因子sonic hedgehog(SHH)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8周龄,体质量140 g.建立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14 d、28 d各处死12只大鼠,取材移植血管,免疫组化检测SHH蛋白在移植血管新生内膜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SHH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SHH 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14 d和术后28 d移植静脉SHH+细胞数比例分别为(2.0±0.5)%、(39.4±0.4)%和(63.0±0.3)%,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法显示术后SHH表达水平增加并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808,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14 d组和术后28 d组的SHH 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含量的9.5和23.8倍.结论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SHH在新生内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