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兔膝退变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和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后膝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8周的方法建立OA动物模型,通过施加主动活动、被动活动、主动加被动活动,自由活动等运动处理因素,观察X线检查、关节活动度、生物力学特性和软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1)关节制动可诱发关节软骨退变,运动对退变软骨具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2)主动活动利于OA病情逆转,被动活动可促进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两者结合效果最佳。认为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对退变关节软骨具有促进修复和保护作用,并可增加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兔膝制动后软骨形态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兔膝退变关节兔膝退变关节骨的形态学和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后膝伸直位管石膏固定8周的方法建立OA动物模型,通过施加主动活动,被动活动,主动加被动活动,自由活动等运动处理因素因素,观察X线检查,关节活动度,生物力学特性和软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脊柱内固定与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破坏,部分软骨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分泌功能,符合软骨早期退变的表现;长节段组软骨基质的破坏加剧,软骨细胞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表现,符合软骨晚期退变的表现。两组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现象。结论:脊柱内固定导致了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变,相比之下短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较轻,出现的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4.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和滑膜,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早期OA可选择运动、药物等治疗方式,病情加重时,则需要手术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信息不断揭示,为解决OA提供了新的思路。基因治疗借助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退变关节腔,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关节稳定、可控、靶向的表达,通过减轻关节局部炎症、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和促进软骨基质合成等方式,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软骨。本文就OA基因治疗对炎症及软骨基质代谢的影响、基因递送系统、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 miRNA)及长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 LncRNA)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游离骨-骨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游离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及其分期,探讨骨膜演化为软骨的影响因素,新生软骨退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将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随机选择一侧足部跗骨切取骨-骨膜复合组织2块,在双膝股骨髁间人为形成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植入骨-骨膜块。结果 骨膜组织可演化为透明软骨组织,60个关节中48个形成透明软骨,演变过程可分为3期。结论 手术操作不得当对新生软骨的形态有不良影响,导致新生软骨早期退变的主要因素是未能注意修复的“完整性原则”,及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  相似文献   

6.
急性外伤、关节退变引起关节软骨损伤逐年递增,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射频能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软骨损伤,但存在争议.该文综述射频能量治疗软骨损伤的体内或体外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分析不同射频装置、射频能量、处理时间对关节软骨细胞活力、组织形态学、生物化学或生物力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灌洗液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下骨缺损行骨移植或骨水泥修复后,关节软骨的早期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在胫骨内侧髁距胫骨平台关节面5 mm处,模拟临床膝关节周围良性骨肿瘤局部病灶刮除术,建立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填充不同材料修复骨缺损(A组自体髂骨、B组骨水泥、C组骨水泥联合自体髂骨、D组空白对照)。术后4周取造模侧胫骨平台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HE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关节软骨的早期形态学改变。同时将各组组织学观察结果行软骨退变的病理学Mankin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A组与正常关节软骨接近,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浅蓝白色,无裂纹、糜烂及溃疡形成;B组表面粗糙,苍白或灰黄色,滑膜增生,部分有骨赘及软骨塌陷形成;C组表面光滑,发黄,滑膜增生;D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颜色较A组稍深,基本与A组相似。组织学HE染色观察:A组6例正常,2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评分为(0.875±1.642)分;B组7例表现为中期退变,1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评分(6.875±0.991)分;C组6例表现为早期退变,2例正常,Mankin评分为(3.250±2.053)分;D组5例表现正常,3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评分为(1.500±2.138)分。A组与D组间及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间及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关节软骨下骨缺损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自体骨对早期关节软骨的影响最小,骨水泥加重关节软骨的损伤,骨水泥与关节软骨间填充部分自体骨可减轻或延缓骨水泥对关节软骨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探讨中老年人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与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T-TG)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MRI扫描的中老年患者515例。由两名从事骨科相关的影像科医生对髌股关节软骨退变分级进行客观评价。并利用GE工作站使用膝关节轴位图像后处理,进行TT-TG距离测量。比较髌骨侧软骨退变及股骨滑车侧软骨退变各组间TT-TG间距,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T-TG间距是否是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髌骨侧软骨退变及股骨滑车侧软骨退变各组间TT-TG间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髌骨侧关节软骨退变分级与TT-TG间距存在相关性(P=0.021);股骨滑车侧关节软骨退变分级与TT-TG间距不存在相关性(P=0.737)。TT-TG间距对评估髌骨侧关节软骨退变存在诊断意义(AUC=0.583),但诊断能力较低;而对股骨滑车侧关节软骨退变则不存在诊断意义(AUC=0.487)。结论:TT-TG间距对于髌骨侧关节软骨退变分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无法准确预测股骨...  相似文献   

9.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与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日益成为骨科最普遍、最重要的问题,而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怎样促进关节软骨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工作者不断追求,渴望解决的难题。然而,无论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还是三维立体细胞培养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都仅能在早期生成透明和类透明软骨组织,且随后不可避免会发生退变 [1]。而这些再生的软骨组织,无论是其结构、生物化学或者生物力学特性都与正常透明软骨不同 [2]。因此怎样提高再生软骨质量和防止其发生退变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关节软骨的理化和生物组织特性,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和软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骨膜游离移植和软骨下骨钻孔对缺损修复的诱导作用,两种再生软骨有不同的组织起源.关节运动及负重方式、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对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有较大影响,尤其是近来IGF—I等生长因子对软骨修复的作用正在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