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2003年间,分别采用髂腹股沟人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股延长入路和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移位的髋臼骨折。结果14例达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其中伤后2周内手术者解剖复位率明显提高。平均随访3.2年,关节功能优良率77.8%。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以免因复位不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痛:  相似文献   

2.
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8例髋臼骨折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用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普通钢板及重建钢板等予以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平均19个月(6-42个月)。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坐骨神经或血管损伤及深静脉栓塞。复位情况按Judet方法评估,达到解剖复位者30例,复位满意者5例,不满意3例。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优23例,良8例,可4例,差3例。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较为可靠的方法,正确的骨折分型、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复位成功的关键,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髋臼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5例,前壁并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2例,后壁并后柱骨折3例,横形骨折2例,横形并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髋腹股沟切口12例,Kocher-Langenbeck切口13例,延长的髋股切口3例。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22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4例。结论 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5.
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从1986年6月-1998年8月,3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新鲜骨折29例,陈旧骨折2例,23例要用后方切口,7例前方切口,1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29例单纯彩加压螺钉固定,其中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另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1例外,其余均用皮牵引2-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2-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6例随访1年至10年1个月。术后2例切口浅层感染,6-8周治愈。在2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未影响关节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本组2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19例,良4例,尚可3例。优良率占88.4%。结论:1.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骨折片小,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内顶弧角<30℃),分离移位<3mm,可采用牵引治疗;2前、后壁或(和)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包括髋臼T形和Y形骨折,分离移位>3mm,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为手术适应证;3.拉力螺钉适于髋臼前后壁骨折和前后柱斜形骨折,而前后柱横形或粉碎骨折及髋臼负重区的粉碎骨折,分离移位较大时应使用钢板螺钉固定;4.术后功能练习应尽早进行,8-12周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发生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移位复杂髋臼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与方法,探讨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86例,对其中27例有移位复杂髋臼骨折进行了随访。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ack入路13例,髂腹股沟入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12例,分别进行复位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8.3个月(5~38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0例,良12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81.4%。术后发生骨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感染及不愈合的病例。结论 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移位方向,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等进行研究探讨。方法:从1986年9月-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类型髋臼骨折病人20例,均为新鲜骨折,13例采取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术后逐渐活动及负重。结果:随访15例,时间2-5年,均未发现有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疗效评定,优11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对髋臼骨折的病人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避免过早负重,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可以达到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严重粉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和方法。方法 89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按照Letournel分类,后柱合并后壁骨折8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8例,T形骨折21例,双柱骨折合并后壁骨折32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10例。K-L入路22例,髂脂股沟入路31例,延长髂股入路4例,双入路36例。结果 随访3—36个月,按照dAubignc and Epstein标准,优64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92.13%。深部感染2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静脉血栓2例,中重度骨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异位骨化14例。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入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用前后 联合切口。 2 9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 ,其中 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 ,另 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 1例外 ,其余均用皮牵引 2 ~ 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 ,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 , 2~ 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 本组 2 6例随访 1年至 1 0年 1个月。术后 2例切口浅层感染 , 6~ 8周治愈。在 2 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 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 ,但未影响关节 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 2 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 1 9例 ,良 4例 , 尚可 3例。优良率占 88 4%。结论  1 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 ,骨折片小 , 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 (内顶弧角 <3 0°) ,分离移位 <3mm ,可采用牵引治疗 ; 2前、后壁或 (和 )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 ,包括 髋臼T形和Y形骨折 ,分离移位 >3mm ,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 ,为手术适应证 ; 3 拉力螺钉  相似文献   

10.
髋臼骨折往往伴有髋关节脱位,是高能量损伤所致.随着高速、高能量致伤因素的增多,其发生率日渐增高.其解剖部位深在而特殊,骨折类型复杂,手术复位及内固定难度大,影响治疗效果.髋臼骨折移位如果超过3 mm而不整复,髋关节的功能将受影响,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1].治疗原则是恢复髋臼正常形状和接触面,使关节内的压力分布正常[2].自2008年5月~2009年7月,本科对18例复杂髋臼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笔者手术治疗髋臼骨折95例。手术采用K-L入路52例,髂腹股沟入路34例,前后联合入路6例,髂股入路3例。结果根据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解剖复位65例,良好复位23例,差4例,关节轮廓复位3例。所有病例随访1~6年,根据Merled’Aubigne的临床评定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80%(76/95),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2%(60/65)和53%(1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9.5,P<0.01)。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切口入路、手术顺序和内固定植入位置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髋臼骨折复位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手术治疗移位的复杂髋臼骨折26例,选择Kocher-langenbeck切口6例,髂腹股沟切口4例,扩大的髂股切口3例,前后联合切口13例。结果根据Matta提出的复位标准,本组解剖复位19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84.6%(22/26);根据HHS(Har-ris hip score)疗效标准,所有26例中解剖复位组疗效优良率为84.2%(16/19),复位差组优良率为25%(1/4)。结论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手术疗效的关键,把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切口、注意复位顺序、正确放置钢板并置入螺钉,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各种入路手术治疗68例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6例(其中5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后壁骨折 后柱骨折13例,前壁骨折 前柱骨折12例,双柱骨折8例,髋臼横形骨折19例。对前壁和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P入路;对后壁或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髋臼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是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延长的三角入路或扩大的髂股入路。结果51例获随访1~12年,其中,优26例(51%),良17例(33.3%),可6例(11·8%),差2例(3·9%)。发生异位骨化4例,2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严重复杂髋臼骨折7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严重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复杂髋臼骨折78例按照Letournel分型,复合型骨折78例,其中“T”形骨折16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9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9例。手术入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22例,髂腹股沟入路25例,扩展髂股入路7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加K-L入路)24例。结果按Matta评定法,本组优26例,良35例,尚可15例,失败2例,优良率78.2%。结论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路径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手术疗效与骨折复位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道35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及结果。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入路,应用髋臼钢板、长拉力螺钉,加压螺丝钉,高分子可吸收螺丝钉作内固定。结果:按Matta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本组达到解剖复位的24例,满意的10例,不满意1例,经随访3-60个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及国内有关资料评价髋关节功能的疗效标准。本组优13例。良1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时间以伤后3-7d为宜;三维CT重建检查。有助于对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21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平均21.1分,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延长的髂腹股沟入路和三射入路各1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21例经12~56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发生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复位按Matta方法评估,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7例,良10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时机、术的经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 2 1例采用联合Tile -Letournel分类法确定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2年 ,骨盆骨折均获复位。累及髋臼负重顶的骨折 17例 ,15例复位满意 ,疗效优良。结论 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 ,矫正畸形 ,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的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1 3例。结果 本组 1 3例中达到解剖复位 1 0例 ,复位欠佳 2例 ,不满意复位 1例 ;随访 1~ 4年 ,平均 2年 ,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 9例 ,可 1例 ;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 1例 ,可 1例 ;不满意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差 1例。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移位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1999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 3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 L etournel- Judet的方法分型。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 ,分别采用 Kocher-L angenbeck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进行骨折复位 ,以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进行固定。结果  3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 .6 a。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 ,优 32例 (84 .2 % ) ,良 4例 (10 .5 % ) ,可 2例 (5 .3% )。 3例并发股骨头坏死。无切口及深部感染 ,无内固定物折断。结论 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牢固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共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5~52岁,平均36.5岁。损伤后手术时间3~9 d,平均7 d。骨折类型包括:前柱和前壁骨折、横形骨折以及双柱骨折。行耻骨联合上2 cm横行切口,长度约为12cm,从下向上将腹白线纵行切开,进入腹膜外。将腹直肌、髂腰肌、股神经及髂血管等结构向外向前牵开进入骨折部位。结果术后随访2.5~6年,平均4.5年。骨折8~12周愈合(平均10周)。没有发生医源性大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异位骨化。没有出现与该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Matta等提出的髋臼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7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对治疗髋臼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能改善髋臼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