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据日本的调查结果表明:各种食品中有32.5%食品存在金葡菌。金葡菌能分泌20余种毒性蛋白质,其中最主要的是葡萄球菌肠毒索(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它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的第二位。同样,在加拿大也占三分之二,台湾为85.3%。为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确切的评价,必须检查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产生肠毒素。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沿海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从世界各国食物中毒的流行情况来看,日本是本菌中毒发病最多的国家,由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日本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0%-60%,居首位。据我国在我国的部分沿海地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首位。1990—1996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位居第三。近几年来,由于空运的发展,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和地域在不断扩增,由此菌引发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食物中毒年年都有发生,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更为多见。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沿海地区常以副溶血弧菌引起为主,但也不排除由沙门菌属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区某镇某厂由于二位饮事员是沙门菌属细菌的健康带菌者,致使十多人因就餐而引起发热、腹痛、腹泻,其中7人因病情严重而住院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毅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58-1659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尘埃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致病性物质,如毒素、酶类和菌体的一些成份,该菌产生的主要毒素有: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SE)、葡萄球菌溶素、表皮剥脱毒素、杀白细胞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产生的主要酶类有:凝固酶、耐热核酸酶、葡激酶等,其中sE在该菌的致病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由SE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见,中毒食品多为奶、肉、鱼、蛋及其制品以及剩饭,剩菜和凉盆;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传染源。据报道,每100g食物中含18ug SE时即能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因此,研究SE尤其是开展SE的检测和分型工作,对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诊断和预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属菌型繁多,目前已报道的有2000多个血清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菌属不仅能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而且也常引起家禽家畜的沙门氏菌感染,并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了解该菌属的菌型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掌握菌型变迁规律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搞好食品卫生管理及预防食物中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起马流产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董爱萍李作华1991年5月25日~6月2日我市城郊乡村民,因食用流产死马驹肉引起8人发病,其中2人死亡的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判断,该起食物中毒由马流产沙门菌所致。临床表现:村民餐后当晚及次日相继发...  相似文献   

7.
国内于七十年代以前未见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自南京市于1972年首次报道本菌引起以呕吐症状为主的食物中毒以来。辽宁、黑龙江、山东、南京、江门等地相继有报告。我市于1984年首次发生一起因食用烤蛋  相似文献   

8.
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居在人及动物肠道内的奇异变形杆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当该菌随粪便污染食物后,其数量超过正常范围时,易引起食物中毒。2001年8月lO日,衡阳市珠晖区发生22例食用烤鸭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结果显示该次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现将病原学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很多,如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肉毒梭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粪便培养对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但有时粪便培养不一定有致病菌存在,阳性见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亦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原因,一般从病人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分离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通过对食物或粪便中的肠毒素检测来进行诊断,因为被污染的食物经加热后葡萄球菌已被杀死,若培养则出现阴性结果,而肠毒素在加热的情况下并不被破坏,因此,肠毒素的检测可用动物试验或酶联免疫试验协助,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摄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和腌菜所致,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靠细菌学检测确诊,但在粪便培养时,大多数病例第二天即转为阴性,仅有少数在2~4天内能检出阳性,因此,对可疑病例应及时采集粪便培养,以免影响阳性检出率,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入弯曲菌污染的肉类或牛奶所致,该病的确诊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集食物或粪便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通常应在现场采集可疑食物做细菌学检测或动物试验,婴儿的肉毒梭菌中毒,则主要是通过粪便内毒素的检测来确诊,粪便培养结果多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鲍氏志贺氏菌.在国内因并不多见.以广州一带较多,北方则甚少,但在上海时有发现,已分离到的菌株.有1、2、4、5、6及9型由鲍氏志贺氏菌引起食物中毒已有报告,如抚顺市57年由鲍氏5型志贺氏菌引起的一起暴发性流行,61年陈氏等报导了一起鲍氏4型志贺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区于1979年7月收治了11名由于吃了未加工正的市售卤牛肉,先后4~30小时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月北京市某火锅店发生了一起就餐顾客多人就餐后引起食物中毒。对此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就餐人员和该店的食品做了细菌学检测,确定是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食用凉拌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溯源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查找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方法 采集病例粪便样本22份,食品样本30份,对采集样本进行分离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药敏试验。结果 采集的52份样本检测出肠炎沙门菌6株,1株在采集的食品样本芹菜拌花生和腐竹检出,5株在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检出,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6株肠炎沙门菌带型相似度均在95.3%以上,为高度同源,耐药结果显示6菌株耐药普一致。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芹菜拌花生和腐竹引起,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PFGE对病原菌追溯,快速有效的处置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一起因食用室温放置过夜熟猪肉致136人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方法:按国家“食物中毒卫生标准”做微生物学调查及有关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从剩余熟猪肉,病人呕吐物及粪便检出10株形态,生化特性相同的奇异变形杆菌,拮抗试验显示,10株菌均呈融合生长,无拮抗现象,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测定,4例达到4倍,2例3倍,并发现所检菌在常用于分离的EMB平板上不生长,应引起检验人员重视。结论:因奇异变形杆菌污染熟猪肉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菌全世界已发现多达两千多种,对人、动物或对二者都有致病力。对人可引起伤寒、副伤寒、败血病等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开展沙门菌血清型别调查是沙门菌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2004年,我们从健康体检人员粪便及引起食物中毒人员粪便和剩余食品中,共检出5395株沙门菌,分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曾玲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203-2203
副溶血弧菌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副溶血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也是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最主要的致病菌(占49.06%)。2007年8月深圳市南山区发生了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月明  黄锐敏  袁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99-1899,1915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在29份样品中,分离出7株可疑菌,经生化分型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确认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类志贺邻单胞菌在水、鱼类、多种哺乳动物及人类肠道中发现,能引起人的腹泻,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此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5日,某院校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引起这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44K74(L),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下称金葡菌)是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可以证实该菌引起食物中毒,但不能确定肠毒素(Enterotoxin),因此,必须借助于血清学检查方法。我们于1991年11月对灵山县从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出6株菌株。首次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与结果 1.1 材料:①菌株来源:从灵山县幼儿园食  相似文献   

20.
含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是一类少见的食物中毒,是因进食较多含有硝酸盐的蔬菜和苦井水、笼锅水、食用腌咸肉或烧煮卤味时加亚硝酸盐过多(硝肉)而引起,肠功能紊乱,胃酸减少时,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属)可使大量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更促进中毒的发生。亚硝酸盐还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