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自 1 987年 1月至 1 996年 1 2月完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5 2 8例。其中 1 1例需再次手术开胸止血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再次开胸手术 1 1例 ,占同期心脏直视手术 5 2 8例的 2 .0 8%。男性 9例 ,女性 2例 ,年龄 1 1~ 62岁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6例 ,室间隔缺损3例 ( 1例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 ) ,左房粘液瘤 1例 ,法乐氏四联症 1例。 1 1例病例中 ,术前 2例有肝损害 ,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 .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国产鼓泡型氧合器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2 3~ 1 1 0分钟 ,体外循环时间 67~2 1 0分钟。第一次手术后所…  相似文献   

2.
总结436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出血资料,术后出血11例,占同期手术2.5%,3例经2次开胸止血,占同期手术0.7%,2次开胸手术后死亡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多能止血,一旦出现2次开胸指征,应紧急手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麻醉处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麻醉科赵秋华金国光我院于1993年12月~199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18例,其中术后再次开胸止血5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7~5...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二次开胸的观察与监护白凤宜齐力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脏外科(050000)关键词二次心内直视手术;监护1979年6月~1994年6月,我院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7例,本文总结护理经验。1临床资料1.1本组17例中男8例,...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因出血多而使循环无法维持或发生心脏压塞,需行再次开胸止血或解除心脏压塞。我科1985年1月~1998年6月共行CPB心内直视手术1096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  相似文献   

7.
张伟  齐卉  闫跃中  武海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3-1843
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出现11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开胸止血的病例,占同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32例患者的2.06%,为减少二次开胸的发生率,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手术,其中发生二次开胸止血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8岁-53岁。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9例(2.7%),治愈5例,死亡4例。文章对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发生原因、探查指征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指出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能障碍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病一经确诊或有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行心包腔减压。  相似文献   

10.
对1730例各种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20例二次开胸止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本组二次开胸止血占1.2%,死亡率25%。认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是较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及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是否完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短,以及患者凝血机制是否健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应采取积极态度,及时二次开胸止血,不要因为有一定的并发症、死亡率而丧失抢救病人生命的机会,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1.
对225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1.3%。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低血钾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多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讨论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使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拔研究对象为心脏直视手术后返回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性低氧血症患者,体循环基本稳定,已给予充分治疗,而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100mmHg(1mmHg=0.133kpa)超过4h。NO接入呼吸回路的吸入端,设置NO吸入浓度为5~10ppm。共入组17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NO吸入前,吸入1h和24h后的氧合指数和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17例吸入NO治疗的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6例,11例治愈出院。与NO吸入前比较,吸入1h后氧合指数明湿改善[(105.1±22.1)mmHgw(77.9±15.6)mmHg](P〈0.01),吸入24h后进一步改善[(141.1±50.6)mmHgvs(105.1±22.1)mmHg](P〈0.05);吸入NO1h后,心率、血压和多巴胺剂量无明娃变化(P〉0.05);吸入NO24h后,心率较吸入NO1h后明旺降低[(85.1±14.5)次/rainvs(96。2±22.4)次/min](P〈0.05)。未发现与NO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吸入NO治疗心脏手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可即刻改善氧合指数,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对非感染性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搏与冷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明确不停搏手术方法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常温不停搏和冷停搏2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h测定心肌酶.结果2组术后心肌酶活性都升高,常温不停搏组低于冷停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温不停搏手术较冷停搏手术能降低心内直视手术患者AST、CK、LDH活性,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6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所发生的7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70岁,平均41.1±24.5岁,其中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人工瓣膜置换术5例,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低钾或低镁血症4例,合并高钾血症2例。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距体外循环结束10~36小时,平均15.5±8.1小时。经静脉应用硫酸镁及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成功复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失衡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静脉注射硫酸镁、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是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应用及气道管理的体会。方法: 术后均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常规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创动脉血压、血气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 撤机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17例,再插管5例,另12例改用CPAP后呼吸困难改善,避免了2次插管。本组52例行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19例阳性,其中8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涂片为霉菌孢子,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后肺部感染全部控制。本组肺不张15例,气胸3例,给予加强体位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结论: 先心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提倡循环稳定时早期撤机;对于撤机后呼吸困难者,尽早给予CPAP支持,对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要根据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病情演变与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我科ICU收治的69例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 69例,占同期46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1.47%.多数发生于术后早期.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对常规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存在气道压升高、肺顺应性降低;先后出现胸片改变.术后早期死亡15例,死亡率21.74%.其中1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致死性的心律失常.术前心功能差,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存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吸烟史、脑血管意外史,术中长时间转流或心肌保护不良,麻醉或体外循环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急诊手术是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诊治过程中强调早期发现与早期处理.尤其是针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作出早期诊断与处理,有利于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治疗中强调积极应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治疗,同时应用大剂量的激素与前列腺素E,积极防治防止其它脏器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它们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患者分为3组:1.心脏闭式手术组;2.经心室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3.经心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测定患者CK,AST和LDH及其同工酶CK-MB,ASTm,LDH21和LDH2。  相似文献   

19.
Autotransfusion of shed mediastinal blood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K  Xu J  Hu S  Wu Q  Wei Y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8):1179-1182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utotransfusion of shed mediastinal blood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o receive either nonwashed shed mediastinal blood (Group 1, n=30) or banked blood (Group 2, n=30). Drainage and transfusion volume were determined after the operation. Hb, RBC, HCT and PLT were detected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as well as 24 hours and 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A P<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b, HCT, PLT or length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P>0.05). In the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observed during 24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660±300 ml in Group 1 and 655±280 ml in Group 2, P>0.05). In Group 1, the mean volume autotransfused was 280±160 ml, and the patients required 360±80 ml banked blood compared with 660±120 ml in Group 2. In other words, the banked blood requirement in Group 1 was 40% lower. Conclusions Autotransfusion of shed mediastinal blood after an open heart oper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劈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明显大于右胸小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