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病人多属急症手术 ,胃肠道不能充分准备 ,再加上出血等因素可使肠粘膜屏障丧失 ,从而使肠腔中的细菌、内毒素通过受损的肠粘膜侵入到肠系膜淋巴结和体内其他脏器 ,即所谓“细菌移位”或“肠源性感染”,对腹部创伤病人造成“二次打击”。如何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是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MOD)的关键之一。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创伤病人的预后。陈德昌 [1]等动物实验证明大黄对肠道屏障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我们近年来对于腹部创伤病人早期应用大黄制剂治疗 ,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 ,降低抗生素使用量 ,减…  相似文献   

2.
本成果属于创伤外科领域。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胃肠功能衰竭是导致创伤后SIRS失控的重要病理环节。严重创伤后由于剧烈的应激反应,肠粘膜屏障破坏,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经门静脉侵入肝脏,肝脏内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即枯否氏细胞在清除肠源性细菌和毒素的同时,自身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创伤反应加剧,SIRS首先可能在肝脏内被“增强”,  相似文献   

3.
肠源性感染—无菌和SPF动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利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11(5):321-328,363
肠道内细菌通过肠粘膜屏障侵入到肠道以外部位形成感染的过程称之为“细菌移居”或肠源性感染。本实验利用无菌和无特殊致病菌动物进行研究,证实肠道中的常驻菌乳酸杆菌和非常驻菌肠炎沙门氏菌,均能够通过破坏肠粘膜的机械性屏障侵入体内形成肠源性感染。肠道中细菌主要是通过细胞内途径穿过肠粘膜屏障。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的溶酶体是肠粘膜抗感染防御屏障中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症,尽早进行胃肠内营养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S)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之一’“。早期肠道营养可明显改善门静脉血流量,减轻肠道损伤,维护肠粘膜结构和肠道吸收、分泌、运动及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降低分解代谢水平,降低能量消耗n」。五重型项防外伤患者机体的改变1.亚消化系统的变化创伤早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碳酸氢盐的分泌紊乱,胃肠粘膜血管扩张,屏障作用破坏、细胞和内毒素可穿越肠道屏障,易发生杨道细菌移位,造成肠源性感染。加上大量类固醇的应用,可导致应激性…  相似文献   

5.
肠黏膜生物屏障能够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益生菌与致病菌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平衡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当手术、创伤、感染作用于人体的严重应激状况下,机体肠道会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肠黏膜生物屏障功能损伤,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诱发肠源性全身感染,影响疾病的预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服用单菌制剂和多联活菌生态制剂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近些年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健脾通里中药在保护和修复肠黏膜生物屏障,有巨大的研究进展,在防治肠源性全身感染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的器官之一,也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道重要防线.肠屏障是机体最重要的屏障,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肠屏障功能障碍往往在多种严重的疾病状态下发生,如严重创伤、休克、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重症炎症性肠病等均可引起肠屏障功能破坏,导致肠道内细菌、内毒素易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甚至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2]).  相似文献   

7.
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感染仍然是外科危重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30%以上死于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感染病灶,即使在尸检时也从未明确。多数感染都是由G~-杆菌、肠球菌以及白色念株菌这一类肠道常驻菌群所致。设想肠道可以是全身感染的感染源。细菌经由肠道通过肠粘膜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内其他脏器中的过程,国外称之谓“细菌的移居”,我们长期以来称之为“肠源性感染”。 在外科临床上,休克、营养不良、内毒素血症及以肠道内容物郁滞为特征的肠麻痹等因素常常合并存在,这些因素对于临床的感染率和病死率有促进作用。为澄清它们与肠源性感染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选用950只无特殊致病动物及无菌动物,以细菌学研究为主,病理学观察为辅,结合生化和药理学方法;利用烧伤、出血性休克、内毒素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及小肠梗阻等不同动物模型;从多个方面,不同层次,对创伤后早期阶段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烧伤后早期肠道内细菌可以侵入体内;一定时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能够造成肠源性感染;循环中的内毒素可以促进肠道中细菌的侵入;蛋白质营养不良对内毒素上述的致病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以及单纯小肠梗阻后肠道内细菌可进行性地侵入体内;最终导致致死性的肠源性感染。实验证明,创伤后早期阶段,肠源性细  相似文献   

8.
感染与胃肠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巧珍  王琳林 《医学综述》2008,14(9):1339-1341
各种因素如创伤应激、重症感染及休克等均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则是临床中常见的因素之一。细菌、内毒素通过增加肠上皮细胞凋亡、坏死,抑制肠道免疫功能,破坏肠屏障及其修复功能等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肠源性细菌、毒素入血并转移至远隔器官,而最终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肠道作为机体对缺血反映最敏感的器官,在严重创伤尤其创伤-失血性休克中损伤最早,但恢复最晚[1,2].即使当休克得到复苏的情况下,肠道的功能仍远未恢复,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肠道的通透性增高,造成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逸出肠腔,进入肠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结,继而进入门静脉和体循环,引起全身感染和内毒素血症、脓毒症(Sepsis),并最终演变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这也正是造成创伤休克后机体感染的重要原因[3].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后,由于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肠腔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可侵入体循环及其它脏器,进而形成肠源性感染。肠源性感染可能与严重烧伤后引起的顽固性休克,难以控制的早期暴发性败血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而且还可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关注这个问题,并在发生机理方面做了研究,其中肠粘膜屏障功能削弱,包括肠粘膜通透性增高,被认为是发生肠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1.
韦民 《医学文选》2000,19(2):244-246
高分解代谢是严重烧伤后存在的必然现象 ,因而合理、足够的营养支持对于减少内源性蛋白质的大量消耗 ,维持器官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由于对早期肠道喂养 (EEF)的重新认识及深入研究 ,日益增多的文献表明 EEF下可增加内脏血流量 ,防治肠源性感染 ,降低烧伤后高代谢 ,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 ,具有诸多有益的综合效应 ,故在临床护理中提高对 EEF的认识 ,加强 EEF的护理 ,显得极为重要。1 严重烧伤后肠道功能变化  正常肠粘膜对于肠道内毒素的透过具有屏障作用 ,在严重烧伤后 ,由于肠粘膜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粘膜屏障损害机制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继发的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亦是其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中MODS、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等的深入研究,肠道的粘膜屏障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肠粘膜屏障能起到防止肠道内致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壁到达肠外,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重要作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创伤、手术、放化疗、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损害,表现为电镜下发现肠粘膜微绒毛部分上皮脱落、减少;绒毛高度、宽度显著减低,面积减少;细胞紧密连接破坏;凋亡细胞增加;肠道粘膜通透性(intestinal permeability,IP)出现病理性升高。  相似文献   

13.
脂质过氧化在严重烫伤后肠源性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共用大鼠186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单纯肠道给菌,单纯烫伤,烫伤加肠道给菌,烫伤加肠道给菌并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治疗。管饲细菌为绿脓杆菌,均以异硫氰荧光素标记以便示踪,同时观察烫伤后回肠粘膜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回肠粘膜病理改变和肠道内细菌移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给菌烫伤组和单烫组肠粘膜MDA含量显著高于单菌组和正常组,伤后12h达高峰;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伤后24和48h病理改变较严重;给菌烫伤组肝脏和血流中标记绿脓杆菌检出数或检出率显著高于单菌组。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回肠粘膜MDA显著下降,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内标记绿脓杆菌的检出数和检出率均降低,血培养未发现标记绿脓杆菌。本研究提示:严重烫伤后,回肠粘膜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回肠粘膜屏障破坏有关,是引超肠道内细菌向深部器官播散的原因之一。应用SOD对保护肠粘膜屏障,减轻肠源性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文桥 《微创医学》2001,20(6):875-877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屏障包括肠内正常菌群、分泌型IgA(SIg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1].生理情况下人体有三道生理屏障阻止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在严重创伤、克、感染等许多病理情况下,可造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诱发白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胃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MODS的启动者[2].……  相似文献   

15.
肠黏膜屏障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肠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使肠道屏障发生破坏,促使肠道菌群易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发生。MSOF是  相似文献   

16.
孙旖旎  费翔  孙赫 《医学综述》2009,15(14):2158-2160
小肠三大黏膜屏障由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构成,以维持肠道内各类天然菌落的平衡,阻止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梗阻性黄疸常造成小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内各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至肝、脾、血浆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引发门静脉以至全身血液系统的内毒素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梗阻性黄胆与黏膜屏障的损伤及其修复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降低肠内细菌移位率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并尝试应用微生态制剂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对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屏障包括肠内正常菌群、分泌型 Ig A(SIg 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 T)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 [1 ]。生理情况下人体有三道生理屏障阻止和清除进入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许多病理情况下 ,可造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导致胃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 ,诱发白细胞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 MODS。胃肠道不仅是 MODS的靶器官 ,更是MODS的启动者 [2 ]。1 正常的胃肠道屏…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粘膜屏障具有预防微生物及毒素由肠道侵入肠外器官的重要作用。严重烧伤等应激反应可能发生肠粘膜损害 ,表现为肠粘膜萎缩、破损、通透性增高 ,严重时可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 ,可能发生肠源性感染 ,并进一步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可能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 。诊断肠粘膜屏障损伤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可以反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2 ,3 ] 。本研究采用带电脉冲的高压液相色谱仪(highpressureliquidchromatograph withpulsede…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症(Sepsis syn-drome)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症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严重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1对胆道严重感染内毒素血症病理生理与中医证的研究胆道严重感染,特别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引起的内毒素血症,主要病理是胆道梗阻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并相互加重。内毒素来源有两方面:①胆源性:在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的情况下,胆道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2.94 kPa(30 cmH2O)时,胆血屏障被破坏,胆汁内细菌与内毒素通过淋巴系统和毛细胆管进入肝脏血窦到血循环中,并且由于病人在梗阻性黄疸情况下,又加重了内毒素的作用。②肠源性:胆道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肠道粘膜组织缺血,粘膜屏障遭到破坏,细菌内毒素移位。Berg等(1979年)实验观察证实肠道内活细菌可以通过肠粘膜侵入肠道外的部位,如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血液,以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据此提出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口服液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肠遭内菌群失调、细菌过度生长及易位,可能为肝硬化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后常因胃肠道粘膜损伤、血供减少.削弱肠粘膜的屏障功能.肠道内淤血利于细菌繁殖.易并发感染。我们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运用双歧杆菌口服液调整肠道菌群.以减少出血后感染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