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膀胱肿瘤抗区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和MDR1-cDNA导入EJ膀胱癌细胞,经60、120和240μg/L秋水仙素的逐级筛选,挑出两个耐药的克隆细胞系,分别培养在240μg/L或480μg/L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中,命名为EJ-R240或EJ-R480。对照组EJ膀胱癌细胞在60μg/L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肿瘤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本文概述了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几种可能机制,包括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GSH)、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等,同时对近年来多药耐药的逆转机制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多向耐药基因P—GP170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实验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术后复发和进展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也是泌尿外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虽然新的医疗设备和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子信息,使得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将是在对其分子机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靶向性治疗,改变肿瘤发生的遗传学本质,从根本上消除肿瘤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p27^kip1作为重要的CDKs抑制因子,对细胞周期进行负调控,具有抑癌作用。许多研究表明,p27^kip1是多种人类肿瘤中独立的预后因子,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志,并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发挥作用。本文将对p27^kip1的主要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钙通道阻断剂逆转膀胱癌细胞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TT、HPLC等方法对膀胱癌耐药细胞耐药性逆转进行实验研究,以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为逆转剂。结果表明:异搏定能有效地逆转膀胱癌细胞的抗药性,主要通过抑制P-GP糖蛋白的药物外流“泵”作用,增加了细胞内长春新碱(VCR)的蓄积。抗药逆转剂(异搏定)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进行膀胱腔内灌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膀胱肿瘤抗药及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p27kip1作为重要的CDKs抑制因子,对细胞周期进行负调控,具有抑癌作用.许多研究表明,p27kip1是多种人类肿瘤中独立的预后因子,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志,并在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发挥作用.本文将对p27kip1的主要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膀胱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 ,多种遗传学物质异常变化的特点 ,提出了膀胱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原位膀胱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是细胞实验和临床实验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 ,实用的动物实验模型在肿瘤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膀胱原位肿瘤模型由于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其制作方法近来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本文就目前原位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诱导模型自从 1 937年Hueper首次报道用 β 萘胺成功诱导狗的膀胱癌模型以来 ,已经发现了许多能诱导膀胱癌的化学物质 ,但多数致癌剂的效果均不令人满意 ,因为诱导时间太长、肿瘤发生率低和器官特异性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较理想的致癌剂仍只有三种 :N [4 ( 5 Nitro 2 furyl) 2 …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是常见的肿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得到不断改进,各种腔内治疗方法也很普及。作为重要治疗措施的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得到了发展,其中治疗的研究为今后膀胱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体内基因转移建立多药耐药性人膀胱癌裸鼠荷瘤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膀胱癌多药耐药性裸鼠荷瘤模型。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上清液裸鼠皮下移植瘤内及瘤周注射法转移mdr1基因,腹腔注射化疗药物观察肿瘤模型的耐药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内mdr1 mRNA的表达量。结果 携带mdr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注射后肿瘤模型产生多药耐药性,经过滤和离心浓缩的病毒上清液60%细胞表达P-GP,是病毒原液基因转移率的2倍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研究25例初发膀胱癌及16例复发膀胱癌的P-GP阳性表达。结果初发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48%,复发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87.5%,复发性膀胱癌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5)。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P-GP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癌的P-GP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复发性膀胱癌有较高的P-GP表达是由于肿瘤接触化疗药物后,mdr-1基因扩增所致。P-GP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膀胱癌腔内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线粒体促凋亡蛋白 (Smac)促进化疗药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分子学机理。 方法 脂质体介导Smac基因转染膀胱癌T2 4细胞 3d后 ,低剂量丝裂霉素诱导凋亡启动 ,MTT比色分析检测癌细胞生长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mac、XIAP、caspase 3的表达。 结果 各组癌细胞在低剂量丝裂霉素诱导下均出现凋亡 ,0 .0 5mg/ml、0 .0 0 5mg/ml丝裂霉素处理的T2 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8.84 %、10 .72 % ,转染Smac后经 0 .0 5mg/ml、0 .0 0 5mg/ml丝裂霉素处理的T2 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33.5 2 %、2 6 .2 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1<0 .0 5、P2 <0 .0 1) ;同组凋亡相关基因XIAP表达下降、caspase 3表达上调 ,其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Smac在癌细胞中的活化表达可以明显增强细胞在刺激信号下的凋亡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凋亡抑制蛋白IAPs ,解除了对凋亡下游效应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为亲本,经递增阿霉素(ADM)剂量的方法,历时8个月,建立了一株耐药亚株BIU-87/ADM.此细胞株对ADM的耐受程度较亲本细胞提高了6.3倍,对柔红霉素(DNR)、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鬼臼乙叉甙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但对顺铂、丝裂霉素无交叉耐药性。与亲本细胞相比,耐药亚株生长慢,倍增期延长,汇合密度低,异形性明显,有巨细胞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耐药亚株对DNR蓄积减少;免疫化学显示,75%的耐药细胞P-gp过表达。因而耐药细胞内DNR低聚集主要是P-gp膜泵功能增强介导产生细胞内药物外溢增多所致,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BIU-87/ADM均表达P-gp,其他耐药机理的共存是有可能的。BIU-87/ADM及其亲本细胞为寻求逆转人膀胱癌耐药的新型化疗增敏剂或综合化疗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及上皮特异性黏蛋白MUC1基因及蛋白参与膀胱癌细胞耐药形成的机理。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 p65和MUC1蛋白在BIU-87、T-24及耐药株BIU-87/A细胞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F-κB p65的mRNA在3种细胞质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NF—κB p65蛋白在BIU-87、T-24细胞质中均有阳性表达,细胞核几乎无表达,在BIU-87/A耐药株的胞质、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3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质中均有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质中均有强阳性表达,两者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细胞中NF-κB p65 mRNA表达均在胞质,核无表达,且3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是膀胱癌细胞BIU-87/A耐药形成的中心环节,BIU-87/A耐药形成中NF-κB过度活化导致MUC1高表达可能是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 应用阿霉素加环孢素化疗方案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初发膀胱癌组织42例标本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受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 42例患者应阿霉素和环孢素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平均观察20.4个月。随访期间未复发38例;4例复发,复发率为9.52%,病理分级与前次相同。初发膀胱癌中,MRP总阳性率为38.1%,P-gp总阳性率为40.4%。结论 环孢素与细胞毒制剂联合化疗,能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加化疗效果,抑制耐药性的形成,降低复发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膀胱癌细胞耐药株多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膀胱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使用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分别采用阿霉素(ADM)或足叶乙甙(VP16)建立了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A和BIU87/V,并进行了耐药倍数分析。BIU87/A对ADM、VP16的耐药倍数分别为574、594;BIU87/V对ADM、VP16的耐药倍数分别为65、54。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P53、bcl2蛋白和P糖蛋白(Pgp)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IU87三种蛋白均阴性,而BIU87/A、BIU87/V的三种蛋白均阳性,且BIU87/A的表达量均多于BIU87/V。结果说明突变型P53蛋白、bcl2蛋白和Pgp表达在细胞耐药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MDM2、p5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MDM2 和抑癌基因p53 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3 例膀胱癌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MDM2 、p53 基因蛋白在肿瘤中阳性表达为39 % 和48 % ,与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复发性相关,两者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 - 0 .2 946 ,P<0 .05)。两者在癌旁组织中亦有一定表达率。 结论 MDM2 、p53 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中的基因事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肿瘤进展及可能预后的瘤标。  相似文献   

19.
ras癌基因点突变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检测24例石蜡包埋的膀胱癌组织中15例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呈阳性(62.5%),提示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随膀胱癌的级别、期别升高,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进展和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mdr-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MMC和BCG/MMC膀胱灌注疗效与mdr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追踪检测71例膀胱癌治疗前后的mdr1表达量。结果用MMC灌注者其复发肿瘤mdr1表达明显增加,而用BCG/MMC灌注则无明显增加;MMC组复发率42%,复发中位时间14.5个月;而BCG/MMC组复发率为24%,复发中位时间30.5个月。结论MMC可诱导膀胱癌产生MDR;BCG/MMC疗效明显优于MMC,尤其对mdr1阳性表达病例,且延缓癌细胞MDR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