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术中容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确切、最根本的治疗手段。由于此类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其基本原则是根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及手术过程,选择合适的液体,合理进行术中补液,并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卢实春  王鑫 《器官移植》2013,4(5):250-255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达90%,5年生存率亦可达80%。然而,肝移植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同时终末期肝病患者存在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术后避免过量输注液体和尽早实现适当的负平衡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容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及手术过程的出入量情况,以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自1963年美国Starzl教授进行了世界第一例肝移植手术以来,肝移植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自1990年代以来,肝移植手术在我国迅速发展,使得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获益,仍有一部分患者移植术后预后不良,其中肝移植术后感染就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感染,手术复杂,耗时长,涉及胆道系统甚至肠道系统,术后免疫抑制,因此术后感染十分常见,严重感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是公认对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肝移植术发展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其对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对于肝癌患者,在妥善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肝移植术亦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标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确切、最根本的治疗手段,目前术后1年生存率近90%,3年生存率近80%,最长存活时间已近40年[1]。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对人体各个器官打击大,如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移植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外科人群中,特定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可以影响术后结果,这些策略也逐渐被应用到肝移植术中,合理、有效、科学的液体管理策略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容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被认为能较好地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并且已应用于肝移植的器官分配。本文简要介绍了MELD和MELD-Na评分与等待肝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术后生存和并发症、再移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背景许多血友病患者血液筛查时发现感染丙肝,并且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和方法我们报道血友病患者感染丙肝并发展为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治疗的经验。对199年到2008年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资料进行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 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1963年Starzl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方法。尽管技术不断发展,但肝移植仍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手术。由于终末期肝病病人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肝移植手术的特殊性,液体管理对维持病人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保证组织灌注,避免术中术后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并可能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合理、有效、科学的液体治疗有利于肝移植手术后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肝移植围手术期容量管理1.1外科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新进展人们对外科手术液体的管理经历了不同…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6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方案对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结果 1例于术后3月内HBV-DNA阳性,余5例病毒检查阴性。结论 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式, 但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道狭窄, 以及因肝细胞癌肝移植后肿瘤的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中心的临床实践, 对肝移植术后的胆道狭窄及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治疗进行总结,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急性肝衰竭的最有效手段,但诸多原因使患者术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呼吸衰竭。我院自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共实施了75例肝移植术,术后有15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现就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最成功和最有效的手段~([1])。但肝移植术前易合并不同程度肺部病变,术前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大、容量阈值小亦可明显改变肺部氧合状态以及肺水含量,并导致不同的术后转归。Lemson等~([2])研究表明,危重患儿血管外肺水与胸部X线片并无相关性,但肺超声可监测到EVLW随患儿输注晶体量的增加而增多~([3])。  相似文献   

14.
MELD评分系统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讨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产生与发展,评价对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MEL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有关文献。结果MELD广泛应用于预测和评定终末期肝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死亡危险度,以决定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结论MELD为新的评分系统,可减少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客观地、精确地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死亡危险度,是较为理想的器官分配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c-statistic值)评价MELD或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根据MELD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15,B组15~24和C组≥25,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差别。结果MELD和CTP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1、3、12个月生存率的c-statistic值分别为0.765和0.793、0.711和0.713、0.681和0.688。两者在同一时间的c-statist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相关性(r=0.669,P=0.000)。A组和B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但C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7和P=0.031)。结论MELD可以作为预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短期生存的指标,MELD≥25患者肝移植预后较差。MELD判断能力与CTP评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е���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移植手术是目前治疗、抢救终末期肝病最为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持续时间长,加之终末期肝病病人多存在代谢紊乱、凝血机制异常,因此术中出血量大、输血量多,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移植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亚洲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欧美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亦有5%~10%携带HBV。自1967年Starzl成功实施首例肝移植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HBV相关急、慢性肝病逐渐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一直是影响移植肝存活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抗病毒药物等有效预防措施的应用,使HBV相关患者移植后疗效与HBsAg阴性患者相似甚至更好。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术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②循环系统和/或肝外组织的HBV病毒颗粒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拉米呋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味夫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资料.观察此方案对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结果4例肝移植术后发生乙肝复发,复发率11%.其余31例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结论联合应用拉米呋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小样本短期随访效果满意,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但肝移植术后患者会因胆道并发症、肝癌复发、移植肝功能丧失等原因需再次进行肝移植。而3次肝移植临床病例较为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先后接受3次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次肝移植术的技巧和疗效。1病例报告患者入院7天前无诱因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