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影响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的可能影响。[方法]对111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151名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小学观察组56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55人使用白色簿本;中学观察组75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76人使用白色簿本。[结果]1年后小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3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7D;中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8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9D。[结论]黄色簿本改变了视觉信息环境,使用黄色簿本的学生近视发展的速度较使用白色簿本学生缓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 ] 研究Lab色度系统L、a、b、c、h、△E各指标在我国人群阳光肤色反应评价中的应用。 [方法 ] 选择 10名年轻女性 ,连续 17天每天进行 6小时室外活动 ,观察暴露前及暴露后第 1、3、4、9、14、17天其额、颊、颈、手、背部肤色的变化 ,同时记录暴露期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肤色的检测采用光谱光度计。 [结果 ] 暴露期间到达地面紫外线强度以 42 0nm为最大 ,其次是 365nm ,2 97nm更低。各波段紫外线强度以每日中午时分最强。随照射剂量增大 ,反映肤色的指标 (L、b、c、△E)的变化相对较明显 ,尤以△E变化最大。而a、h变化不大。△E的变异系数最大。颊部、颈部肤色在暴露前后有显著变化 ,而额、手、背部变化不明显。 [结论 ] Lab色度系统△E评价肤色变化较为全面、灵敏 ;观察自然阳光辐射下人体肤色变化的最佳部位是颊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观看自然光液晶电视与普通液晶电视前后视觉疲劳发生程度。方法研究对象为59名20岁左右视力正常的大学生,每名受试者分别观看2.5 h的自然光液晶电视和普通液晶电视,在2次观看电视前后均进行明视持久度、闪烁光临界频率、注意力集中时间、视觉反应时、明度差别阈限等与视疲劳相关指标测试以及主观症状问卷调查。结果自然光液晶电视组与普通液晶电视组观看前后,奇偶数反应时和明度差别阈限差值分别为-0.096,-0.046 s和0.280,2.840 lx,而闪烁光临界频率和明视持久度前后差值大于普通液晶电视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看自然光液晶电视后只有眼胀、眨眼频率增加(P0.05);而观看普通液晶电视后发生眼痛、眼胀、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眩晕等的频率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液晶电视比较,观看自然光液晶电视有缓解视觉疲劳的趋势,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观察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中高度近视女大学生眼压的影响,为近视人群合理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北京体育大学选取111名非运动训练专业在校女大学生,按近视屈光程度分为正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3组,分别进行低、中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记录运动前、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恢复期眼压、血压变化过程.结果 正视组安静眼压值低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0,P<0.05).低强度有氧运动过程中眼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正视组、中度近视组运动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7,2.13,P值均<0.05).高强度运动过程中正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运动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94,0.24,9.12,P值均<0.05).恢复期低强度运动后2.0h后各组眼压低于安静值(P值均<0.05),中等强度运动后,正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眼压低于安静值(P值均<0.05),高强度运动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眼压均降低(F值分别为4.26,9.36,P值均<0.05).运动期与运动后眼灌注压与3组眼压变化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7,-0.36,-0.35,P值均<0.01).结论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正视和中度近视组眼压下降较明显,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高度近视组眼压下降较明显.适当运动强度能有效调节眼压变化,血压变化的过程影响眼压,推测其介导的眼灌注压可能是调节眼压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色度纸张对荧光灯和白炽灯反射的光谱对比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色度纸张对荧光灯、白炽灯与自然光等的反射光谱成分,为制订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深、浅色纸张2组,各采用不同色调纸张7种,测定其在白炽灯、荧光灯、白炽灯+荧光灯、自然光和(457±2)nm蓝光等光照条件下14种纸张的反射系数。结果自然光的反射系数高于白炽灯,深、浅色组平均分别高33.0%和36.3%;自然光的反射系数更高于荧光灯,深、浅色组平均分别高56.2%和41.3%。照射在以反射长波光为主的深橙色纸张(H=14)时,白炽灯的反射系数比荧光灯高88.4%。结论白炽灯和荧光灯之间光谱成分有明显差异,且两者都不能完全模拟自然光。 相似文献
7.
8.
9.
眼镜对近视学生眼屈光度和视力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眼镜对学生近视程度有无影响,我们于1997年和1998年对以往的配镜者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991一1993年在我院配镜的学生188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102人,全为双眼患者。年龄为8~23岁,第一次验光是用阿托品散睡,每眼点1~2滴,10分钟一次,一般3~4次,滴眼后按压下泪小管处对分钟,以避免弓l起阿托品中毒反应,然后进行检影。第二次验光是用单效托品酸胺进行散瞳,一次一滴,5分钟点一次,共用4次,20分钟后进行检影。188人(376只眼)中在第一次验光后配戴近视镜并且经常戴的有92人;配镜后而不…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色纸上蓝色和黑色视标对远视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颜色纸张背景下,蓝色与黑色视标对远视力的不同影响。方法用蓝、黑墨分别复制标准E字形视标于18种不同底色纸张上。测定30名9~10岁学生的右眼远视力。结果蓝墨比黑墨使远视力普遍下降,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深绿(t=4.829,P=0.000)、深黄、宣纸、深青、浅红紫、中橙红、中绿、中绿黄、淡黄、浅黄、浅红橙、浅青(t=2.192)、白纸(t=1.651)、深紫红、浅橙红、中紫红、中橙、深黄橙。其中,前12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6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印于以反射中波段可见光为主的各种底色纸张(绿、黄色)。蓝景比黑墨视标使远视力下降明显,且高饱和度(深色)色纸比低饱和度的下降更明显;而印于色调靠近长波端和短波端的色纸,蓝墨与黑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脉搏信号特征的提取与分析,寻找诊断与评测VDT视觉疲劳状态的客观指标。方法由问卷调查表选定37例健康被试者,设计视觉疲劳实验。在VDT实验前后,分别采集被试者光电脉搏信号,并对被试者进行疲劳症状问卷调查和闪光融合频率计测定以及体温测量。对脉搏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提取波形高度和功率谱峰值作为特征参量。结果通过对疲劳症状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以Rechichi提出的判断标准,视疲劳实验后,被试者均处于视疲劳状态。闪光融合频率值下降显著(P<0.05),同时体温下降显著(P<0.01)。视疲劳后脉搏信号的波形高度和功率谱峰值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脉搏信号的波形高度和功率谱峰值能够较客观地反映人体VDT视疲劳状态,有望作为视疲劳状态诊断与评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儿童的屈光状态,为制定上海市儿童眼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年3-9月期间对上海市闵行区14所学校共15590名青少年儿童进行了检查,包含裸眼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自动电脑验光及眼部健康检查等.结果 共15527名青少年儿童完成检查,其中男生8230人,女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证明显微作业一次连续操作时间30分钟,随后有5分钟休息,不但可以有效地预防视功能疲劳的发生,比长时间(大于30分钟)连续操作方式尚可提高工作效率21%。这种劳动休息交替方法是显微作业最佳的劳动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某石油化工公司集散控制系统操作人员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操作人员视觉疲劳情况。方法:以某石化公司从事DCS操作的人员79名作为观察组;而以同一车间同一班次的非DCS操作人员(主要是对DCS操作的人员发生的指令进行户外操作的人)9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在早、中、前夜,后夜4班次的班前和班后的明视持久度,运动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远、近点调节4项指标,分析测试结果的变化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前3项指标和右眼远,近点调节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眼远,近点调节和集合近点调节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比较不同班次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显示,明视持久度,视觉运动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近点调节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CS对操作人员的视觉疲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蛙油对小鼠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林蛙油缓解小鼠体力疲劳作用的影响,探讨林蛙油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4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林蛙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成人剂量(6g/60kg体重)的1倍、5倍和10倍,每组16只小鼠。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林蛙油各剂量组灌不同剂量的林蛙油匀浆液,连续28d,于末次灌胃1h后,每组8只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另8只小鼠游泳30min,休息30min后,测定血糖、血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和肌糖原。结果林蛙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林蛙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糖、肝糖原和腓肠肌糖原含量增加并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林蛙油对小鼠具有一定的缓解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运动性疲劳的本质。方法 本研究对某全训部队官兵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进行全面观察。结果 对照组情绪状况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调查测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抑郁越来越重,疲劳亦逐渐产生;精力下降的同时,紧张、愤怒等情绪较运动前明显。观察组通过针刺,简单反应时(RT)与内光融合频率(CFF)针剌前后对比均有差异,针刺后RT延长,CFF降低。血红蛋白(HGB)、血乳酸(Bla)、Glu、LDH、CPK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针刺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从而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and visual fatigue in VDT worker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Katsuyuki Murata Shunichi Araki Norito Kawakami Yuko Saito Eiko Hino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1991,63(2):109-113
Summary To asses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and visual fatigue induced by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 symptom frequency was assessed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critical flicker fusion (CFF) and near-point distance were measured in 24 female keypunchers before and after 2.5 h of VDT work and in 6 non-VDT-exposed subjects at the same intervals. Each keypuncher had been engaged in data entry for 1–7 (mean, 4) years. After VDT work, the number of complaints of subjective fatigue as well as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near-point distanc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work; also, the N75, P100 and N145 latencies of VEP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change of P100 latency during VDT work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years worked in data entry.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seen in any of these tests in the non-VDT-exposed subjects. The changes in N75 latency and subjective fatigue related to drowsiness and dullness in the keypuncher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non-VDT-exposed subjects. The CF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keypunchers than in non-VDT-exposed subjects in bo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test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VD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ment of the visu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that VEP latencies appear to be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visual fatigue, at least transiently, and that CFF appears to be a good parameter for estimations of chronic visual fatig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