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宇 《内科》2010,5(3):310-313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FAH)是一种由于肺动脉血流受限而引发的综合征,其可引起PVR(肺血管阻力)病态增加以及最终引起右心衰。根据发病诱因可分为特发性PAH、家族性PAH、缺氧性PAH及结缔组织病引起的PAH;感染因素如艾滋病等引起的PAH;  相似文献   

2.
3.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在肺疾病治疗中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二酯酶 (PDE)是催化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环核苷酸 [环磷酸腺苷 (cAMP)及环磷酸鸟苷 (cGMP) ]的超级酶家族。根据特殊激动剂和抑制剂的特异性、敏感性、酶动力学特性及一级氨基酸序列的不同进行分类 ,目前已认定了PDE的 11个家族成员 ,而且还会不断扩大[1];每一成员均存在编码 2个或 2个以上亚型的基因 ,各亚型基因又有 2个或更多的变异体 ,构成复杂的PDE蓝图。cAMP特异性同工酶即磷酸二酯酶 4(PDE4)几乎在所有免疫和炎性细胞中广泛表达 ,选择性抑制PDE4 能调节免疫和炎性细胞活性 ,呈现抗炎作用 ,在炎性疾病治疗中渐受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丽静  罗百灵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4):1077-108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VEGF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加重其气道阻力和气道炎症,影响COPD的预后。如何使VEGF保持一个合适的水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蔷  林勇 《国际呼吸杂志》2006,26(3):220-222
肺血管重构表现为内皮表现、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外基质沉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属于CCN家族的早期即刻基因,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裂,调节细胞外基质产生,直接或与其它血管生长因子相互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可能在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患者的老年斑中选择性沉积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途径,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1].炎症反应机制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神经元凋亡被认为与Aβ引起的神经元炎症有关.有研究表明AD早期中枢发生了炎症反应,认为由于外周病原体或致炎因子进入中枢,或因神经元自身毒性(如Aβ沉积),激活了小胶质细胞,吞噬病原体或Aβ,同时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因子水平上升[2].  相似文献   

7.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岛deCODE遗传学研究组报道,编码磷酸二酯酶(PDE)4D的基冈可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卒中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发现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努力开发PDE4D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卒中预防的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气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既能保持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的舒张气道平滑肌和抗气道炎症的作用,又能因其对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选择性而减少副作用。本就气道磷酸二酯酶同功酶的分布特征以及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气道的作用,包括舒张气道平滑肌、抗气道炎症作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罗氟司特是首个成功在欧美等地上市的口服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 4 抑制剂。体内外实验显示其能抑制多种炎症细胞,调节慢阻肺疾病相关的关键环节。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其能有 效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改善肺功能。罗氟司特耐受性一般良好,常见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由于气道和 肺部炎症是慢阻肺的重要发病机制,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今天,罗氟司特更适用于以慢支炎或合并慢支炎为主要临 床表型的慢阻肺患者。对于轻症慢阻肺患者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的Dowex-1×2短柱层析法分离底物3H-cAMP及产物3H-AMP测定了日本血吸虫匀浆中cAMP磷酸=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血吸虫该酶的最适pH在7.5-8.5之间,虫令10天以上的血吸虫酶活力随虫令而上升,41天时酶活力约为104±3×10~3cpm/对/分,雄虫酶活力略高于雌虫。酶活力主要分布于虫体内,体表酶活力很低仅为匀浆中的1/30,在培养中亦不见释出。CTP及GTP对虫该酶有抑制作用。3.3mM敌百虫抑制酶活力65%,呋喃丙胺、硝唑咪及吡喹酮并不明显抑制虫该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D (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COPD相关性.方法 选取8个SNP位点SNP1=rs11740402,SNP2=rs17528473,SNP3=rs17780213,SNP4=rs1529843,SNP5=rs11743928,SNP6=rs26956,SNP7=rs35387,SNP8=rs35386,以北京某社区40~8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共入选136例受试者,COPD组71例和对照组65例,均为汉族.设计目标SNP位点上下游引物,PCR扩增目标片段,Sanger测序法检测目标片段碱基,x2检验比较2组在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上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评价SNP位点与COP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个SNP位点其基因型分布在COPD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对照组受试者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时发现SNP1、SNP2处于连锁不平衡,形成LDBlock1,SNP6、SNP7和SNP8处于连锁不平衡,形成LD Block2,SNP5基因型均为A/A型,不能与其他SNP位点形成LD Block.单倍体型分析发现在COPD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等位基因的关联分析中发现2组病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中发现位点SNP8基因型频率在COP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一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SNP8在Ressessive遗传模型时与COPD存在相关性,G/G基因型在COP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3%和6.3%(P<0.05,OR =4.07,95% CI为1.26~13.18),提示SNP8的G/G基因型与COPD易感性增加有关.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PDE4D基因SNP可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相关,SNP8的G/G基因型可能是COPD易感性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冰岛deCODE遗传学研究组报道,编码磷酸二酯酶(PDE)4D的基因可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卒中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发现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努力开发PDE4D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卒中预防的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能将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同时亦能降解缓激肽等肽。而缓激肽等与支气管痉挛、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关。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16位内含子中存在着缺失型和插入型的多态性分布,因而影响血清中血管紧张素的浓度,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肺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COPD在临床上以进行性的、不能完全逆转的气道阻塞及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性下降为特点,COPD是公共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在美国的慢性病残率及死亡率中排第四位,随着在发展中国家的吸烟人数的增多及空气污染的加重,COPD的发患数将会增加;因此对COP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已迫在眉梢。COPD在病理上以小气道的炎症及重构、肺气肿和肺血管重构为特点,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了COPD的这些发病过程。环磷酸腺苷(CAMP)是调节细胞功能的第二信息,特别是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及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低氧性肺血管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低氧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其病理基础为肺小动脉结构的重构。肺血管构型重构(pulmonary vascular structure remodeling,PVSR)表现为肺动脉中膜SMC增生、肥大,外膜纤维母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多,并导致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体内分布广泛。它既是生长因子,也是丝裂原。正常情况下不发挥作用,在缺氧时由于内皮受损,细胞完整性破坏,使储存的bFGF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SMC增生、肥大和迁移。本文主要就bFGF参与低氧性肺血管重构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347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106例)和稳定斑块组(24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DE4D基因SNP8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易损斑块组CC+ CT基因型频率为46.2%,稳定斑块组为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OR=1.730,95%CI:1.085~2.759);易损斑块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25.0%,稳定斑块组则为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OR=1.472,95%CI:1.000~2.167).结论 PDE4D基因SNP83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斑块易损的遗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中的表达,分析HIF-1α与慢阻肺及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慢阻肺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健康大鼠,采集大鼠静脉血,取肺组织,检测两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A%、WV%、血液及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m PAP)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F-1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HIF-1α表达阳性率高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病程中,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增加,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血液及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慢阻肺的发生过程,并与肺血管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重构,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成形术所致再狭窄有两个成分:细胞增生所致内膜增生和血管几何形态改变所致重构。内膜增生不能完全解释再狭窄现象,血管重构可能是从再狭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变性和外膜细胞胶原合成机化所成的疤痕组织是收缩性重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再狭窄的基本过程,血管重构定义,机制及其与狭窄的关系,外膜改变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再狭窄血管重构实验和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血管重构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明  王安才 《心脏杂志》2005,17(2):160-162,165
本文简述了血管重构的发生机制和血管重构在各种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预防措施,如高血压、冠心病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