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估升结肠在尿流改道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全膀胱切除患者取用升结肠分别施行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42例)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26例),并随访3~96个月。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无局部复发,原位新膀胱组后尿道无肿瘤生长。两种术式贮尿囊造影均无输尿管反流。无肾积水,肾功能无恶化。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和升结肠原位膀胱术平均贮尿囊最大充盈压分别为3.2kPa和2.4kPa,平均容最分别为380mL和420mL;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平均输出道最大压力为10。9kPa,原位膀胱术平均后尿道最大压为8.0lkPa。平均最大尿流率17.6ml/s。结论 取用升结肠建立的贮尿囊具有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无代谢紊乱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自由控制排尿,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和尿流改道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18例行膀胱全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3~10h,术中出血量250~800ml,术后1~3d肠道功能恢复。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下尿路重建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8年~ 2 0 0 0年 3月行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 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41~ 6 7岁 ,平均 5 5岁 ;多发性肿瘤 6例 ,单发性肿瘤 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 ,其中移行性上皮细胞乳头状癌 7例 ,鳞状上皮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6个月经随访 ,未见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2 术后护理2 .1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多根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滑脱 ,并做好标签。2 .1.1 回肠代膀胱段放置可冲洗的Fo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疗效。方法 10例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术后6例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 pouch),4例行可控回结肠膀胱术(改良Indiana pouch)。结果 Bricker pouch术的6例中,1例术后第7天死于急性重症肝炎,1例皮肤造口狭窄,1例集尿器有时漏尿;行改良Indiand pouch的4例中,仅1例导尿困难。3年生存率Bricker pouch为85%,改良Indiana pouch4例均存活。结论 Bricker pouch简单易行,手术并发症低;改良Indiana pouch较复杂,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因肿瘤或其他原因行膀胱全切除之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自从 1 85 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技术已经有了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Bricker手术、Kock膀胱、回肠代膀胱及其衍生手术是热点术式不断完善、演变、进化的缩影 ,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但从薛兆英等提出的四项条件衡量[1] :①治疗原发病变 ;②肾功能长期不受损害 ;③尿粪分流且皆能控制 ;④手术比较简单 ,并发症少 ,迄今尚无理想的标准术式。现就几类有代表意义的术式作一简述。1 非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的几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和并发症。方法 对12例膀胱癌患者分别行原位膀胱,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乙-直肠Y吻合,膀胱大部分切除回肠膀胱扩大术。结果 术后分别出现新膀胱排尿障碍、血尿素氮升高、逆行感染、尿道狭窄、夜间遗尿、黏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经9~51月、平均28.6月的随访,1例患者手术后半年死于心梗,其余病例健在,生活质量满意,排尿控制良好,无肾功能不全表现。结论 各种手术方式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的熟练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4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2例,回肠膀胱术(Bricker)41例,原位新膀胱术(Studer)11例,Sigma直肠膀胱术9例。对4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其它组多,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新膀胱术组与Sigma直肠膀胱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术后4种尿流改道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59~1991年施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癌78例,文中对提高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尿流改道术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Urinary incontinence secondary to neurogenic or malformafive bladders is a major problem influencing social insertion and has been totally transformed by bladder augmentation associated to continent urinary diversion as described by Mitroffanof.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in eleven cases and try to emphasize on three major points. Combining urinary continent diversion to bladder augmentation guarantees optimal urinary continence. Concomitant bladder neck closure is not necessary to obtain urinary continence; on the contrary, it eliminates a useful pop-off mechanism. Neocystoureterostomy is not requested for every refluxing ureter unless it could be realized on the original bladd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并发症少的贮尿囊的建立。方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取盲升结肠150~200 mm,间隔5 mm切断结肠带,输尿管直接植入与结肠吻合,以阑尾或回肠作输出道。结果:手术成功,控尿满意。贮尿囊容量平均460 ml,血生化检查正常,无肾积水发生。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 采用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治全膀胱切除患者10例。结果 随访24-36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00ml,平均内压12cmH2O,插管容易。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SW  Zhang SW  Lin XG  Zhang K  Y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096-1097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8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纵行剖开肠管20~24cm,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以黏膜下隧道方式作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 肠袋最大储尿容量400~650ml(平均515.6m1),基础压力8~23cm H2O(平均16.5cm H2O,1cm H2O=0.098kPa),最大充盈压力12~33cm H2O(21.3cm H2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 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