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肺炎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13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I(PIVI)、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病毒(CB。V)、嗜血流感杆菌(HI)、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KP)8种病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113例肺炎病例血清特异性IgM阳性76例,阳性率67.3%,其中RSV45例,阳性率39.8%,CB。V32例,阳性率28.3%,PIVⅡ28例,阳性率24.8%,PIVⅢ26例,阳性率23.0%,HI9例,阳性率8.0%,MP4例,阳性率3.5%,KP2例,阳性率1.8%,PIV10例。单纯病毒病原感染6l例,感染率54.0%,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4l例,占36.3%。结论病毒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原,其中以RSV阳性率最高,CBV逐渐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2.
2011年泸州地区小儿肺炎感染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泸州地区2011年小JLN炎感染病原谱。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1500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呼吸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I州抗体,痰培养检测细菌。结果1500例患儿中,阳性总检出率为720例(48.00%),其中病毒感染324例(21.60%),支原体感染102例(6.80%),农原体感染85例(5.60%),嗜肺军团菌感染15例(1.00%),细菌感染132例(8.80%),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0.90%),混合感染62例(8.5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均易发生在小于3岁的婴幼儿。结论泸州地区的小儿肺炎中,其主要的病原体为病毒,其次是支原体、细菌;而年龄较小(小于3岁)的婴幼儿更易出现RSV病毒、细菌、白色念珠菌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方法423例确诊为肺炎的患儿均作痰液细菌培养、间接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血清IgM抗体、免疫层析法测定常见5种呼吸道病毒血清IgM抗体。结果423例患儿中,检出明确病原者181例(42.79%)。痰细菌培养阳性102例(24.11%),其中肺炎链球菌44例(10.40%)、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3.55%)、肺炎克雷伯氏菌11例(2.60%)、大肠埃希氏菌9例(2.13%)、阴沟肠杆菌7例(1.65%)、铜绿假单孢菌6例(1.42%);真菌阳性7例(1.65%)。MPIgM阳性39例(9.22%);CPIgM阳性0例。病毒IgM检测阳性共45例(10.64%),其中柯萨奇病毒(CBV)23例(5.4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8例(4.26%)、单纯疱疹病毒(HSV)12例(2.84%)、EB病毒(EBV)8例(1。89%)、腺病毒(ADV)27列(0.47%),病毒混合感染18例。结论细菌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其中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病毒感染以CBV多见,其次是RSV。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罕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MP则是6岁以上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CP感染各年龄段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多种病毒混同感染病原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关于小儿肺炎病原研究报道相继增多。但是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同感染研究资料甚少。本文对住院肺炎患儿采用免疫酶组化法检测气道脱落细胞内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及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旨在探讨多种病毒混同感染的病原情况与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非细菌性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世芳 《西部医学》2008,20(4):852-853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肺炎的非细菌性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EL ISA法检测90例住院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肺炎支原体(M 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90例中检出抗体阳性57例(63.3%),单一病原感染占66.7%,两种病原及两种以上混合感染占33.3%;M P感染者居首位,余依次分别为ADV、IV、RSV。结论引起小儿肺炎病原学复杂,其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各异,对混合感染者及早明确致病病原体,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的感染情况,进一步给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肺炎痰培养阳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儿中≤3岁感染率高于3岁以上儿童;胸片常见支气管肺炎,其次为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病原菌G-菌占81.94%,依次为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33.33%),大肠杆菌(19.44%),肺炎克雷伯菌(13.89%),铜绿假单胞菌(11.11%),臭鼻克雷伯菌(4.17%)。G+菌占18.06%,其中金葡菌占11.11%,肺炎链球菌占6.94%。结论本组数据显示婴幼儿(≤3岁)细菌性肺炎感染率高,胸片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G-菌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留院观察小儿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周云芳 《海南医学》2004,15(1):85-86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与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征 ,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对 70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总结。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基本上伴咳嗽 ,大多数患儿肺部体征轻微 ,胸片有大片状渗出 ,痰PCR支原体阳性或血支原体抗体阳性或血军团菌抗体阳性。结论 对于有发热伴咳嗽患儿 ,肺部体征轻微 ,胸片有大片状渗出阴影 ,应及早做血支原体或军团菌抗体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 S V)(66.7%)及副流感病毒3(P I V3)(23.3%)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引起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18例肺炎患儿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标本167例,阳性率27.02%。检出病原菌10余种,其中大肠埃希菌31例(18.56%),流感嗜血杆菌25例(14.97%),肺炎克雷伯氏菌23例(13.77%),表皮葡萄球菌20例(11.98%),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0.78%),不动杆菌11例(6.59%),其他包括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副流感杆菌等共39例(23.35%)。结论细菌感染是小儿肺炎的重要原因,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季节不同感染病原菌所占比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苹 《中国现代医生》2012,(27):154-15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细菌病原学分布特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126例小儿肺炎患儿常规深部痰培养,并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126例患儿检出细菌68株,检出率53.97%(68/126)。其中革兰阴性(G-)菌55株(80.88%,55/68),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及大肠埃希菌居前,分别占26.47%(18/68)及20.59%(14/68);检出革兰阳性(G+)菌13株(19.12%,13/68),检出率较高的为金葡菌8.82%(6/68)。结论小儿肺炎致病菌中以G-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及金葡菌是该地区小儿肺炎的主要细菌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racheobronchomalacia,TBM)合并肺炎与单纯肺炎患儿呼吸道病原分布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TBM合并肺炎患儿(TBM组)及单纯肺炎患儿(NTBM组)各337例的病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资料,再进一步以年龄(<1岁、≥1岁)、肺炎严重程度(重症、非重症)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整体上,TBM组、NTBM组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90%、4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前4位细菌均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2.1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非重症组中,TBM组、NTBM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7.75%、47.62%,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1.24%、4.4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3,P=0.007);<1岁组中,2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3.8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2组首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1,P=0.502,P=0.055);肺炎衣原体未检出。结论:①TBM合并肺炎患儿细菌分布特点较单纯肺炎患儿有差异,大肠埃希菌感染多见,尤其在<1岁患儿中占首位。②非重症组中,TBM合并肺炎患儿细菌感染较单纯肺炎患儿多见,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明显增加。③两者病毒、肺炎支原体分布特点无差异,肺炎衣原体在本研究中未见。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炎(HAP)患儿的感染菌群特征,分别采集CAP和HAP患儿的痰标本,并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显示,与HAP患儿相比,CAP患儿痰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较低(62.50% vs 43.94%),其中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占比较低。结果说明,CAP和HAP患儿存在病原菌感染差异,两类患儿根据感染的菌种合理使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13.
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2003-2004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41例住院确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抽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 d至6个月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检出率最低。在7种感染病毒中,以RSV占首位,阳性率为87.3%,其次递减为副流感病毒Ⅲ、腺病毒、流感病毒A。其中RSV在0~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3岁以上、上感儿童检出率最低;腺病毒常见于夏季、上感、3岁以上、女性儿童;流感病毒A则多见于夏季、上感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者,还可通过季节、疾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别病毒病原,必要时应进行病毒抗体或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治疗和预防,降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30例小儿CMV肺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脾大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胸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小儿CMV肺炎以小婴儿发病多见,多以咳嗽为首发表现就诊(82.61%),且病程较长,有的表现为痉挛样咳。多为间质性肺炎(80.43%)。常合并有肺外表现。应用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14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胸片吸收好转,总有效率达93.33%,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咳嗽时间较长的患儿,尤其有合并症的小婴儿应警惕CMV肺炎。更昔洛韦5~7.5mg/kg,每12h静滴1次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以肺炎糖浆加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 15 6例 ,总有效率达 98 1%。单纯抗生素治疗 15 0例 ,总有效率达89 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肺炎糖浆有效地解决了小儿服中药汤剂难的棘手问题。并能调节免疫功能 ,与抗生素合用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早期有效的识别指标。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RMPP的患儿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GMPP)患儿4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并进行咽试子肺炎支原体核酸及耐药位点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IFN-γ、D-二聚体、LDH、CRP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早期的表达情况。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MPP的预测作用。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与RMPP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IFN-γ、D-二聚体、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H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IFN-γ的AUC最大,为0.908(95%CI:0.840~0.976,P<0.001);CRP为0.760(95%CI:0.637~0.883,P<0.001);D-二聚体为0.698(95%CI:0.573~0.822,P=0.005);LDH为0.575(95%CI:0.434~0.715,P=0.288),说明IFN-γ对RMPP的诊断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变量。RMPP病例中大环内酯类耐药比例明显高于GMPP组。结论 IFN-γ、CRP、D-二聚体、大环内酯类耐药因素在对RMPP的早期预测中具有一定效能,其中IFN-γ>24pg/ml时对RMPP预测效果最佳,结合耐药情况可作为预测RMPP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克雷伯菌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若梅  林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1736-1737,174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克雷伯菌肺炎的药敏情况,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科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新生儿肺炎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选择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者作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达100%,对近几年在新生儿较少用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80%~90%,而对常用的青霉素不敏感,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有部分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性强,对一般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住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98份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4株,阳性率为21.3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3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7.6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肠杆菌科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53株,阳性率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58.62%;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产ESBLs的G-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达5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4%.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IgM抗体检测、PCR法监测军团菌-DNA. 结果 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占CAP病原体第1位和第2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老年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 结论 淮安地区成人CAP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非典型病原体占重要地位,选择药物应对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