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中各超声指标包括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重量、左房容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极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向心性重构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血压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室壁增厚,左室重量增加,左房增大,在此结构改变的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短阵房速、房颤、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脏结构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两组,脉压≥8.8 kPa(66mmHg)组49例,脉压<8.8kPa(66mmHg)组57例,分析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ST段改变、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脉压≥8.8kPa(66mmHg)组上述各指标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脉压增大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构型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正常组32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16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结果: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LAD均较对照组增高,而LADI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较对照组增大,高血压病LVMI正常组则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与以下指标的相关性依次为:LVMI(r=0.61、P<0.001)、脉压(r=0.32,P<0.01)、体重指数(r=0.31,P<0.05)、年龄(r=0.26,P<0.05)、体表面积(r=0.25,P<0.05);女性组LADI大于男性组(P<0.05);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构型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重构发生在左房构型改变之前;左房内径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脉压、体重指数、年龄及体表面积呈正相关,与性别有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动态心电图监测95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和64例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左室肥厚组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定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和非定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高的室上性早搏发生率和发生非室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对此高危患者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孙武  李少波 《海南医学》1999,10(2):125-12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左室内径增大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等参数,并观察心民图分析心律失常表现。结果:高血压病时左房增大发生率为55.9%。高血压病111例患者左房内径32.5±6.4mm,明显大于对照者。左房增大组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退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左房3组。同时前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主于后乾。结论:高血压病早期左房增大;左室病主烛其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强选民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动超声、24h心电图检测结果,将1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增大组、心肌缺血组、正常组及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65.4%;左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LAH的发生率88.8%,非老年组发生率3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VH:老年组发生率42.0%,非老年组2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A<40mm者LVH发生率43.1%,≥40mm者为6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9%,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ST段下移与正常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房性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左房增大组与非左房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高于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房、心室结构的改变、心肌缺血、老年增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3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监测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数水平为(152.7±14.8)g/m2,与非左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左心室肥厚组平均静息心率为(81.3±9.2)次/分,与非左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左心室肥厚组左房内径平均为(31.8±5.3)mm,与非左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83.11%和12.84%,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25.61%和0,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高血压病心肌改变与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206例(老年前期组82例、老年组124例)和健康老年人6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和75%,老年前期高血压组分别是90%和60%,老年健康对照组为87%和52%。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26%,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为21%和11%,老年对照组为24%和6%(P<0.01~0.001)。老年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者66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85%和36%,均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用者的64%和14%(P<0.01),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沃剡 《吉林医学》2001,22(1):16-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42例符合 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 ,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 VH)、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 (L AH)的关系。结果 :14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 L VH6 8例 ,占 47.9% ;检出 L AH98例 ,占 6 9%。左房增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发生率。检出室性心律失常 92例 ,占 6 4.7% ;检出房性心律失常 116例 ,占 81.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及 ST- T无改变者。结论 :高血压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及左房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