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其水平与甘油三脂(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度相关(P<0.01)。结论 RLP-c可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时,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 ~2020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血脂达标的95例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33例)、中度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血脂浓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中的浓度,探讨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LP-C)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66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AMI组),267例非AMI患者为对照组(非AMI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公式计算出RLP-C指标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LP-C浓度与AMI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I组患者RLP-C浓度显著高于非AMI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后,RLP-C仍然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LP-C浓度升高的患者,AMI的危险性增大,并且在...  相似文献   

4.
蒋兴亮  周京国  唐中 《重庆医学》2005,34(10):1516-1517
目的探讨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分离法测定4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2例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组血清RLP-C水平,同时测定了3组人群的TC、TG、LDL-C、LP(a)和HDL-C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RLP-C水平[(0.45±0.25)mmol/L]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0.26±0.19)mmol/L]和正常对照组[(0.19±0.11)mmol/L,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成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升高,RLP代谢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焱  吕智博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2023,(24):3010-3015+3021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血脂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事件相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目前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RLP-C和non-HDL-C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血压正常高值队列研究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记录且Gensini评分可完整计算的冠心病患者共398例,根据队列中RLP-C和nonHDL-C水平的中位数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一致低RLP-C组(RLP-C中位数且non-HDL-C中位数,n=129),不一致低RLP-C组(RLP-C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中位数,n=69),不一致高RLP-C组(RLP-C≥RLP-C中位数且non-HDL-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克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各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清脂蛋白(a),并加以比较。结果:急性感染、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p(a)值及Lp(a)>300mg/L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Lp(a)值及Lp(a)>220mg/L的频数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感染、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肝硬化等疾病及疾病过程相关,具有诊断价值。但不能仅以参考值为界限,应建立患者的Lp(a)基础值并进行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联合脂蛋白残粒(RLPs)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2DM合并AS患者5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T2DM未合并A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sd-LDL、RLPs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采用logistic归回模型分析T2DM患者合并AS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sd-LDL、RLPs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sd-LDL、RLPs及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d-LDL(OR=1.264,95%CI:1.019~1.568)、RLPs(OR=1.379,95%CI:1.064~1.786)、Lp-PLA2(OR=1.842,95%CI:1.135~2.990)、脂蛋白a(OR=1.704,95%CI:1.058~2.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继发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用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0例尚无合并症的肾移植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 患者组的TG、TC明显升高,HDL-C、ApoAI明显下降。结论 肾移植后脂代谢有明显改变,且存在加速动脉硬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蒋兴亮  周京国  唐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3610-3612,3615
目的探讨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lipoprotein-cholesterol,RLP-C)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分离法测定112例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7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40例)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结果112例2型DM患者的血清RLP-C水平比42例正常对照显著增加[(0.29±0.17)mmol/Lvs(0.19±0.13)mmol/L,P<0.01],糖尿病组中微血管病变者的血清RLP-C[(0.39±0.21)mmol/L]水平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血清RLP-C[(0.22±0.15)mmol/L]水平(P<0.01)。RLP-C与甘油三酯(P<0.0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成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RLP-C水平显著增加,且在并发微血管病变者的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血清RLP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脂及脂蛋白常用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密切关系,且血清脂类主要有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TG),故当其中一种或几种脂类升高均称为高脂血症,并将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三大类。60年代,明确了血浆脂质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血脂的异常必然反映为血浆脂蛋白的异常,临床上逐渐用高脂蛋白血症代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液嗜酸性粒细胞测定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瑞氏、姬姆萨氏染色方法对尿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低级嗜酸细胞尿可见于多种肾脏、泌尿系统疾病,而高级嗜酸细胞尿仅见于间质性疾病。结论尿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广泛存在于泌尿系统疾病中;高级嗜酸性粒细胞尿可作为间质性肾炎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19-136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尿沉渣组(n=40)和尿干组(n=40)两组,尿沉渣组患者尿液标本采用尿沉渣化学法检验,尿干组患者尿液标本采用尿干化学法检验,然后对两组患者尿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阳性情况、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尿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阳性率[95.0%(38/40)vs 92.5%(37/40)、90.0%(36/40)vs 85.0%(34/40)、75.0%(30/40)vs 67.5%(27/40)、77.5%(31/40)vs 70.0%(28/40)]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尿沉渣组患者尿液标本检测的特异度(89.8%)显著高于尿干组(65.5%)(P0.05),但两组患者尿液标本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96.5%vs 93.2%、91.3%vs 85.7%)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较尿干法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7例食管癌病人于手术前 2周行CT检查 ,根据三角脂肪间隙 (食管、主动脉、椎体三者围成的三角间隙 )的变化、食管肿块与主动脉间低密度区 (线 )存在或消失 <、≥ 3个CT层面分为A、B、C三组。另按食管肿瘤与气管、支气管有无粘连及气管有无增厚分为 3组 :a组为无粘连 76例 ,b组为有局限性粘连 2 0例 ;c组为有局限性增厚 11例。并对各组手术切除率及术中探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三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10 0 % ( 5 5 /5 5 )、91.6 % ( 2 2 /2 3)、6 8.9% ( 2 0 /2 9) ,分离率分别为 10 0 % ( 5 5 /5 5 )、91.6 % ( 2 2 /2 3)、6 .89% ( 2 /2 9)。a、b、c三组分离率分别为 10 0 % ( 76 /76 )、95 % ( 19/2 0 )、18.2 % ( 2 /11)。结论 食管癌手术前行CT检查 ,根据三角间隙、低密度区 (线 )消失的长度、有无气管、支气管壁粘连及局限性增厚等指标综合判断 ,可提高食管癌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15.
国外发达国家本世纪60年代已将丹迪尿动力学分析系统作为尿动力学技术的金标准[1],到70年代初临床开始普及应用.我国直到80年代才开始引进该技术,到90年代,特别是最近几年临床似有推广使用势头[2].但由于国家经济和临床医务人员认识上的差距,从总体来看,在这一领域我国仍处开始兴起和落后阶段.为提高我国尿动力学科研及临床应用水平,加强尿动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尿动力学学组1997年10月在重庆举行了首届全国尿动力学学术会议,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6.
和IAA的阳性率都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 测定GAD-Ab在糖尿病分型中优于ICA和IAA.;3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1型糖尿病的检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诊断脂肪肝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百盛MYLab15彩超仪,腹部实时凸阵探头3.5~5.0 MHz。嘱检查者检查当日空腹,检查者取平卧位和左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结果 2182例受检者中查出脂肪肝708例,占32%,其中男340例,女368例。其中喜吃高脂饮食者359例,占51%,实验室查出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者427人,占60.3%。结论超声检查经济简便、重复性强,便于随访,无创伤,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波 《华夏医学》2014,27(4):95-98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系统检查对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4508例孕妇进行了产前超声系统检查。结果:检出胎儿畸形总数211例(其中单发174例,多发37例),畸形发生率4.7%;产前诊断与产后诊断完全相符199例,诊断符合率94.3%;漏诊12例,漏诊率5.7%。结论:产前超声系统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9.
徐凤英  陈静坤 《上海医学》2001,24(8):475-477
目的 评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的价值。方法 对5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诊刮,诊刮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B超检测发现,有4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5mm,其中24例(58.6%)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而11例子宫内膜<5mm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一例子宫内膜癌(P<0.01)。结论 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无创无痛,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5mm时,再结合其它临床检查可考虑避免诊刮。当内膜厚度≥5mm,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