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急性骶髂关节紊乱快速矫治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23例急性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采用一种带式局部机械振动骶髂关节的快速疗法,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 87%的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式局部机械振动矫治骶髂关节紊乱,可以促使其自然快速复位,而且对患者无痛苦,疼痛缓解快,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礼彬  尹秋华  范志勇 《当代医学》2021,27(19):144-146
目的 探讨林氏正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及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骶髂关节紊乱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整复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M-JOA、VAS评分改善率及平均治疗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M-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6.546,P=0.000),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3.121,P=0.002);两组治疗前后M-JOA评分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4,P=0.000),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02).治疗组M-JOA评分改善率和VAS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林氏正骨手术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M-JOA评分、VAS评分和治疗次数等,最终改善骶髂关节紊乱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紊乱是引起的下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种之一,我们根据X线片确定骶髂关节紊乱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观察其近期效果满意,远期复发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希武 《河北医学》2013,19(10):1549-1551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阻滞对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等。方法:选取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病例60例进行骶髂关节阻滞,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评分与JOA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疼痛缓解(VAS计分: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Roland-Morris评分:P〈0.01),腰部功能改善(LOA评分:P〈0.01)。结论:骶髂关节阻滞能够明显缓解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腰部功能,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放松腰骶部和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的36例骶髂关节紊乱症的患者中,痊愈23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见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功能障碍程度(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能结合两个治疗手段的优点,及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骶髂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适合一定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髂关节功能失常指关节退变、松弛等产生的功能障碍和不适,是导致腰痛或腰骶部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作者采用正骨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特点[1] 有骶髂关节损伤后疼痛史,疼痛主要在骶髂关节部位,可有大腿及小腿后感应痛,患侧负重时疼痛加重.根据Macnab记述的骶髂关节综合征系指下列状态:(1)骶髂关节局部疼痛;(2)骶髂关节压痛;(3)疼痛可反映至腹股沟、大转子及臀部;(4)激发试验可加重疼痛;(5)骶髂关节活动度增加或两侧不对称;(6)排除其他部位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骶髂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8.
金建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44-2945
目的 观察传统推拿手法以正骨复位为主,按动疗法为辅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在王友仁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53 例.结果 痊愈34 例,占64.15%;好转17 例,占32.08%;无效2 例,占3.77%,总有效率为96.23%.结论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紊乱,由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常被误诊而影响及时治疗。我院从1993~1996年,门诊和病房共收治骶髂关节紊乱患者69例,其中在他院误诊17例。检查诊断后。均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局部注射,住院患者加做理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错位矫正术联合放散状冲击波与运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表(JOA)对我科2018年2月—2021年1月诊断为骶髂关节紊乱症100例患者,进行错位矫正术联合放散状冲击波治疗和运动疗法的治疗前后评分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估。结果VAS评分患者治疗前(7.89±0.71)分;治疗后(1.50±1.09)分(t=47.417、P <0.001),100例患者治疗后VAS加权值显示治愈8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JOA评分治疗前(16.04±4.59)分,治疗后(27.34±0.93)分(t=22.600、P <0.001),JOA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总例数100例,治愈22例,显效66例,有效12例,无效0例。结论 错位矫正术联合放散状冲击波与运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效果显著,疗效长远且复发率低,属于非侵入式治疗,操作安全,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