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表面β1整合素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培养GMC,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GMC表面β1整合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蛋白(LM)的分泌情况。结果 高糖抑制GMC的增殖,促进β1整合素的表达,且与FN和LM的分泌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启动因素可能是通过上调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ECM成分FN和LM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细胞上清液中层粘连蛋白(LN)、Ⅳ胶原纤维(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上清液中LN、Ⅳ型胶原及FN的表达情况;②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增殖情况。结果:高糖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同时促进GMC分泌FN、LN和ColⅣ(P<0.05或P<0.01)。而当归补血汤能抑制GMC增殖及GMC分泌FN、LN和ColⅣ,并呈一定量效关系(P<0.05或P<0.01),即随糖或药物浓度的增加,GMC增殖、GMC分泌FN、LN和ColⅣ的能力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结论:高糖可促进GM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分泌,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GMC增殖、及其分泌FN、LN和ColⅣ,说明当归补血汤能直接抑制GMC增殖及分泌ECM,从而发挥预防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后,诱生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其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 Ⅳ 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Ⅳ)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进行不同分组处理并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然后分别检查受刺激的GMC合成TSP-1和TGF-β1因子水平,同时检测GMC分泌FN和collagen Ⅳ的水平?此外,应用人工合成的TSP-1封闭肽段(GGWSHW)和TGF-β1中和抗体处理培养的大鼠GMC,研究TSP-1和TGF-β1在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分泌上述ECM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培养的大鼠GMC在sublytic C5b-9刺激后18 h,其FN和collagen Ⅳ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TSP-1蛋白表达和TGF-β1分泌(包括活化的TGF-β1含量)也显著增多?用TSP-1封闭肽段(GGWSHW)处理大鼠GMC后亦能显著抑制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TGF-β1活化,并减少FN?collagen Ⅳ的产生?同样用TGF-β1中和抗体处理GMC后也能明显抑制由sublytic C5b-9导致的FN?collagen Ⅳ的分泌?结论:体外用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能诱导其ECM分泌与TSP-1和TGF-β1的合成及活化,而sublytic C5b-9促进GMC分泌ECM的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SP-1合成及活化的TGF-β1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蟾蜍灵(bufal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5mg/L)和蟾蜍灵干预组(LPS5mg/L和蟾蜍灵1×10-8mol/L),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蟾蜍灵对GMC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MTT、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MC增殖变化,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GMC培养上清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TGF-β1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蟾蜍灵浓度在1×10-8mol/L及以上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MC增殖(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蟾蜍灵组S期细胞比例较脂多糖组降低(P<0.01).蟾蜍灵干预组与脂多糖组相比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FN,TGF-β1蛋白分泌量减少(P<0.01).结论:蟾蜍灵对LPS作用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青  黄振飞  刘军  姚建 《上海医学》2003,26(11):808-810
目的 探讨肝素和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MC)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肝素和高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纤维连结蛋白(FN)、I型胶原(COLI)、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核c—fos、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3.86%D-葡萄糖可明显促进FN和COLI的分泌,肝素可明显降低:HMC的FN和COLI的分泌,也可降低高糖环境下FN和COLI的分泌。3.86%D-葡萄糖对TGF—β1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肝素对高糖环境下TGF—β1的分泌亦无明显影响。3.86%D-葡萄糖可促进细胞核c—fos、c—jun蛋白表达增加,肝素可减少高糖引起的c—fos蛋白增加,但对c—jun蛋白增加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糖通过促进活化蛋白—1(AP—1,c—fos/c—jun)表达的增加来促进ECM分泌,可能是长期腹膜透析导致腹膜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素在高糖环境下可抑制高糖所致的AP—1(c—Ios/c—jun)表达增加及ECM分泌,对保护腹膜功能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内源性和外源性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及整合素 β1(β1integrin)在人脑胶质瘤侵袭行为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外源性FN和整合素 β1对U2 5 1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粘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18例中低度恶性胶质瘤、 15例高度恶性胶质瘤及 7例正常脑组织中内源性FN和整合素 β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U2 5 1细胞在外源性FN上的粘附能力呈浓度依赖性 ,尤其在中低浓度时 (<5 μg/ml)差异显著 (P <0 0 1) ;抗FN抗体及抗整合素 β1抗体均能完全阻断U2 5 1细胞在FN上的粘附。②随外源性FN浓度升高 ,U2 5 1细胞在所观察的不同时间段的迁移距离均显著增加 (P <0 0 1) ;抗FN抗体几乎完全阻断FN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抗整合素 β1抗体只能部分阻断FN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③细胞内FN和整合素β1mRNA在正常脑组织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 ,而在胶质瘤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高 (P <0 0 5 ) ,且FN和整合素 β1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85 5 ,P <0 0 1)。结论 ①胶质瘤细胞通过其表面整合素 β1受体与外源性FN成分相互作用 ,促进其在颅内的浸润侵袭。②整合素 β1诱导的内源性FN合成增加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生地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的作用。方法 制备生地含药血清,通过LC-MS检测技术,鉴别入血成分;MTT法检测HRMC增值抑制率;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SOD、MDA的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HR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流式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检测HRMC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生地含药血清中含有水苏糖、梓醇,含药血清中效应成分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MC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下调TGF-β1的mRNA表达。结论 生地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来抑制ECM的分泌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LPS诱导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24h和48h两个时点两组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6h、12h和24h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CM蛋白含量;荧光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ECM中层黏连蛋白(LN)β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LPS组和对照组GMC增殖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分泌一定量的ECM,LPS组在各时点分泌ECM量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正常培养的大鼠GMC有微量LNβ2 mRNA表达,LPS组在各时点LNβ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蛋白和mRNA两个水平同时观察到ECM成分(如FN、LN和ColⅣ)的增加,说明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ECM明显增加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自 (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1)mRNA以及细胞增殖、分泌FN的影响 ,同时观察益肾化浊注射液对高糖引起上述各指标变化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 ,用高糖及益肾化浊注射液作为刺激物 ,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比色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测定细胞上清FN含量 ,Northem杂交检测FN、PAI 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高糖可促进分泌FN ,上调PAI 1mRNA的表达 ,明显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 ;而益肾化浊注射液可缓解高糖所引起的上述指标的改变 ,并可下调FN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纤连蛋白(FN)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患者血清分为甲状旁腺素(PTH)正常组(A)、PTH增高组(B)、PTH严重增高组(C),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N),分别作用GMC 24 h、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c-jun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FN含量.结果:A、B、C 3组均抑制GMC增殖,促使S及G2M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抑制c-jun的表达,并促进FN分泌(P<0.05).且B组与C组的抑制增殖及促进FN分泌的作用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作用强于A组(P<0.01),C组48 h作用强于24 h(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抑制GMC增殖并促进合成分泌FN,可能在肾小球硬化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高糖诱导下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加不同浓度SF组,分别于处理后24 h、48 h收集细胞.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53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结果:48 h内,高糖促进GMC增殖并上调p38MAPK蛋白的表达,抑制p53的表达,SF能明显对抗高糖的这种作用,其作用随SF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结论:SF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促进p53的合成,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GMC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阻断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检测SphK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N的蛋白表达。结果 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N,N-Dimethylsphingosine,DMS)显著降低高糖诱导的FN表达;转染SphK1 siRNA可有效消除高糖诱导的FN上调效应。结论 SphK1通路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FN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4~8代系膜细胞进行实验.系膜细胞转种在50mL塑料培养瓶和置有消毒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系膜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时,换成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使细胞同步于静止期,然后分为4组:低糖(LG)组:加10%FBS RPMI-1640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低糖+D-甘露醇(LG+M)组:加D-甘露醇(D-Mannitol)24.4 mmol/L和10%FBS RPMI-1640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高耱(HG)组:加10%FBS RPMI-1640高糖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losar-tan(HG+L)组:加losartan 10-5mol/L和10%FBS RPMI-1640高糖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各组系膜细胞继续培养72 h.每3瓶细胞作为1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BRⅡ)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表达.24孔培养板中每4孔作为1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系膜细胞Tβ RⅠ、Tβ RⅡ和FN蛋白表达.结果 HG组TβRⅠ、TβRⅡ和FN mRNA表达以及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G组和LG+M组(P<0.05).加入losartan后,HG+L组Tβ RⅠ、Tβ RⅡ和FN mRNA表达显著降低,T β RⅠ、Tβ RⅡ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与LG组比较,LG+M组Tβ RⅠ、TβRⅡ和FN mRNA表达以及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糖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受体和FN的表达,其作用与渗透压无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能逆转高糖的上述作用.从而产生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骨细胞整合素8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纤维黏连蛋白(F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或联合应用时对成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支架上黏附的影响.方法:培养成骨细胞,以bFGF(100 ng/ml)刺激,接种于FN(10μg/ml)修饰的生物衍生骨支架上,Western blot检测bFGF对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MTT检测组间细胞黏附效率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密度与形态.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用bFGF刺激后,成骨细胞整合素β1亚单位表达增强;MTT检测发现单独应用FN与bFGF均可增加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的黏附效率(P<0.01),但二者联合应用时,产生的效应进一步增强,二者存在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P<0.01);电镜观察也证明,二者联合应用时细胞密度、铺展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结论:bFGF可以显著增强成骨细胞FN受体整合素β1亚单位的表达,明显提高成骨细胞在FN修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的黏附效率,bFGF与FN对于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精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及MAPK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纤维结合蛋白(FN)分泌和c-fos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高精作为刺激因素,PD98059作为MAPK特异性抑制剂.同位素示踪法测定MAPK活性.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FN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高糖可增加MAPK活性、促进FN分泌、增加c-fos的表达、抑制MAPK后,可阻止高糖诱导的FN分泌以及c-fos表达:结论:高糖可激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的MAPK,促进FN的分泌,c-fos的表达及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n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甘露醇组、PTX甲组、PTX乙组、PTX丙组,分别在24、48和72 h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PTX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内MCP-1mRNA及蛋白、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糖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mRNA及蛋白、FN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己酮可可碱各组比高糖组有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的己酮可可碱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MCP-1的表达抑制程度不同(P<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的表达以及FN的分泌,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己酮可可碱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倩萍  邓华聪 《重庆医学》2005,34(3):446-448
糖尿病肾病(DN)是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脏的过度聚积,导致肾小球系膜增生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临床研究证明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包括DN始发和进展的主要决定因子.在肾小球系膜细胞,高糖可诱导ROS的产生和上调 TGF-β1及ECM的表达.外源性H2O2 或由葡萄糖氧化酶持续产生的H2O2 也可上调TGF-β1和纤维结合素(FN)在系膜细胞的表达、以及FN在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高糖和H2O2 诱导的TGF-β1和 FN的上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糖诱导的肾脏损害中,RO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ROS 调控信号通路导致糖尿病肾脏终末期细胞反应的机理还未完全清楚.本文将从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阐述高糖诱导ROS 的产生,ROS诱导信号转导级联的激活以及转录因子、基因和蛋白质在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表达而导致ECM在肾脏聚积的机制;同时也将阐述在糖尿病肾脏,AGE、TGF-β1和Ang ΙΙ诱导ROS 产生,增强高糖激活信号通路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siRNA-SAA干扰对高糖条件培养下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炎症反应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HMCs同步化后分组,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抑制SAA表达的siRNA或无关的siRNA (negative siRNA,neg-siR-NA),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利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SAA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d)的mRNA表达,ELISA技术检测SA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AA-siRNA转染可抑制高糖刺激的HMCs中SAA、FN、TNF-α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SAA是高糖诱导HMCs分泌ECM及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ANi)技术抑制SAA的表达,可减少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FN、TNF-α的积聚,减少肾小球的ECM和炎症反应,为进一步寻找DKD防治的靶点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