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石,中医气论的证构对中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医气论证构是指借助传统气论与现代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等研究对中医气论创新理论和技术的构建进行论证。文章首先在中国古代科学的背景下,对中医气论的6条基本定理和参量模型进行了证构。其次,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对证构的意义、原则和路径进行了证构。笔者认为中医气论证构的原则是守正传承、锐意创新,路径包括理论创新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研究和内证体察研究。中医气论证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揭示人体生命奥秘和开启中华文明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吾师承先父福建省名老中医柳增荣 ,遵父传之法 ,临床上重视对“后天之本”的调摄 ,疑难杂证 ,亦多从促进脾胃之气论治。今整理先父用药特色经验 ,并加浅析以期同道交流。1 脾胃之气与元气的关系元气又称“原气”、“真气” ,是健康之本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一切活动 ,无不领先元气的推动、充养。元气禀受于先天 ,为先天之精所化生 ,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与补充 ,并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 ,外达肌肤腠理 ,以供各脏腑的生理活动需要。如《景岳全书》说 :“故人之自生至死老 ,凡先天之有不足者 ,但得后天培养之力 …  相似文献   

3.
白彦铭  梁爽  周波 《光明中医》2022,(15):2709-2712
依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之气与人身之气息息相关,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后天之气是脏腑之精气的供给,两者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互相补充,对其他脏腑的新陈代谢,运动变化,提供动力。笔者从自然之气和人体先后天之气的来源与形成,自然之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的调理及病理,治疗方面切入,来探究自然之气在先后天之气阴阳平衡或失衡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质思想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其首次描述了“形、气、神”3个不同层面的体质现象,涵盖了个体于内在脏腑及功能,外在体表经络、肢节及心理上的特征差异。文章通过挖掘《黄帝内经》中的体质思想及现象,总结并探讨个体体质的构成因素及其联系,以期为今后学者进一步研究《黄帝内经》体质思想及其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气学说是虽古犹新的人体生命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气学说源远流长,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倡“活力论”不仅在时间上要早(亚里斯多德生活于公元前384~322年),且较之所提出的超物质的“内在目的性”之作用,才能转化成生命的论点也要准确得多。如荀况所阐发先秦的精气学说,就明确提出了“形具而神生”...  相似文献   

6.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析《黄帝内经》胆的功能机理,通过论述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学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依据,并提供新的治疗与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从肺之形、肺之气、肺之神的角度简析肺的生理与病理,以期为临床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作为理论指导,对张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形、气、神三个方面的阐述进行总结.分别从生理与病理层面论述了阳气与形的关系、阳气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安冬  梁永林  李璐  毛慧芳  吴玉泓 《新中医》2021,53(6):192-19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炎症肠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的介入,临床取得显著疗效.西医学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经过机体内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相互斗争,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人体之气传统体察方法——存想法、意守法和导引法进行了述评,揭示了其体察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意与气合、以意引气.文章重点对体察人体之气的创新方法——拉气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对其体察人体之气和调理身体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对其体察人体之...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因地制宜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其理论和实践的阐述,使现代医家更加重视不同地理环境的疾病防治,在理论上予以完善、发扬,在应用上革新并加深对辨证论治的理解,同时对灵活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学与现代科学间的差异,从文化背景、思维方法等各方面已经讨论得不少。但这些差异是否意味着中医学本质上是与现代科学“绝缘”的呢?是否有可能探讨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或可能沟通之处?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但气是根本,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当然不否认人体有“器”(或‘’形”,或“质”)。但即使在今天解剖学和如X射线、CT等人体成象技术已经能提供许多关于人体的“器”的知识的条件下,中医仍然坚持“重气轻器”。事实上,“重气轻器”正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10,31(3):381-382
1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气的生理作用和来源不同,人体之气又有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不同的名称。从逻辑层次角度言,处于最高层次的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一身之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名称各异,如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五脏则称为五脏之气,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体五脏的功能;分布于六腑,则称为六腑之气;分布于经络则称为经络之气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气学说的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认为,养生保健锻炼的实质是对形气神的锻炼与调控并使之三位一体。本文以此为理论依据,研发出了一款基于中医气学说的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该系统的整体研发思路是以中医气学说为灵魂,以虚拟仿真技术和低频声波振动按摩床为载体,将传统中医气学说同现代科技相融合,从而研发出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基于中医气学说的虚拟仿真养生保健系统的研发有利于中医气学说的发展和养生保健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基于生命物质的“实体-场”二象性假定明确提出“人体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复杂巨系统”,并指出“气”在人体中可能有“序参量”的作用,“神”是人体的功能,狭义的“神”是经过大脑“精-气”系统处理的信息,它有物质载体,可以反作用于人体,也可能作用于外界。由此出发可进一步探讨中医和气功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陈军  李静 《河南中医》2010,30(10):952-953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石,是研究和阐述与人息息相关,而又不可须臾分离的外在自然气候与人体关系的学说。理解气与运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是掌握运用运气学说的关键,可避免误入机械性的推算,从而达到更加灵活、准确、辩证的运用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19.
肖振卫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3-714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虽然关于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形成目前还存在“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和“中医学气学理论并非源于哲学的气学说……中医学的气理论源于古人对呼吸之气及人体‘热气’的观察与体悟……古人正是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推理,形成了中医学的气概念……中医学的气概念有气自己的生成之源,并非脱胎于古代哲学的气概念”的不同认识,但是中医学气理论与哲学气理论既具有密切关系又不完全相同这一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黄帝内经》心肺为阳进行探析,并进一步探讨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旨在丰富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内涵,加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