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雷  宋小莉 《中医药导报》2012,18(1):104-105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读懂、读熟、融会贯通及临证运用四个层次叙述如何学习中医经典,结合跟师的学习心得,以验案指出导师运用经典经方的思路,倡导"立足经典、传承中医"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医经典理论是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更新的结果,外感热病辨治体系的发展变化史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经典的本质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仝小林院士活用中医经典理论,融汇寒温两派,分别从寒疫、肺毒疫、寒湿疫的角度抗击了流行性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近现代滇南医学中医经典传承中“寒温交融”特点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文章围绕中医药经典传承对外感热病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论述,突出经典传承的核心价值。针对“寒温之争”助推外感热病理论创新发展的史实,诠释云南地区近现代以来中医经典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寒温交融”现象,分析促进滇南医学经典传承与外感热病理论发展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经典的重要性和社会上对待经典的现状入手,从祖先智慧、虔诚对待,学好古文、扎实基础,培养兴趣、渐次学习,联系实践、培养思维,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培养医德、德艺双馨这六个方面着重阐述了学习与传承经典的方法与举措,指出了弘扬祖国医学经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中医药,读本的选择尤为重要,合适的读本能吸引读者、启迪思维、引人入胜,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习中医要求有一定的国学文化底蕴,读本内容也是由浅入深、由理论到临床。分析近现代名老中医学医所用读本,可将其分以下几类。1国学读本"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国学基础对于学习中医非常重要。一则能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二则熟读国学读本对于日后形成中医的整体思维也颇有益处。诸多医家幼时都熟读国学读本,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研究中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每一个中医工作者乃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医药为疫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重大举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上守护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在今日仍具有重大的医疗价值与文化价值。深入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医疗与优秀文化的需求,有利于人民的健康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麻柔老师认为,名老中医是一个时期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的主要体现者、继承者和发扬者,是中医药事业的宝贵财富。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加速培养当代名医,已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麻柔老师提出中医传承人才需要具备的4点具体要求:(1)熟读经典,夯实基础;(2)勤求博采,兼容并包;(3)术有专攻,拜谒名师;(4)临证体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药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大师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甚广.其经典的医学理论、独特的诊疗手段、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传承模式思考当前中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师传、家传、自学等传承模式,其中师传是最主要的传承方法。但师徒传承模式逐渐消亡,传统教育遭遇现代制度的挑战,因此对高等中医教育方法的改革推广是当前中医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医教育应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注重临床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3.
范凯  王凯  宋敏  彭斯伟  李金益 《光明中医》2022,(17):3110-311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学术流派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下正处学术流派弘扬发展的好时机,如何进一步把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对于推进学术流派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学术流派与传承创新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度探讨,辨证地分析了传承与创新的协同关系,以期促进中医学术流派的兴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晋  王海云  周文泉 《光明中医》2011,26(7):1305-1307
1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基础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根本中医历代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后继者,20世纪初就曾有过中医消亡论,1912年"任子癸午学制",北洋政府要对学校的学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因时代变迁,中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文(见本刊2014第1期《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和2014第2期《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已对古代和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目前中医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探讨的焦点,也是中医界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符合当代中医教育特点的中医传承模式,为探索当代中医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医传统医德的传承与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铮铮 《中医药导报》2006,12(1):12-12,23
中医传统医德是中医学之精髓部分,“仁者爱人”、“医为仁术”、“仁爱救人”等传统中医之行为准则贯穿于中医传统医德之始末。呼唤传承传统医德中之精华,以体现历史的连续性;转换传统医德,创新增添新内容,以体现时代的特殊性;主张面向未来,以新的内涵,更新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自觉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之中的一项全新的前沿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医针灸传承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而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针灸文化传承之精髓应包括“仁、顺、活、和”四个方面,其中“仁”是基石,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之心,更体现了对“大医精诚”的尊重和追求;“顺”是手段,中医针灸“顺势而治”的特性凸现了针灸“治未病”的特点和潜力;“活”是灵魂,体现了整体的把握与对个体的尊重统一;“和”是目标,调和阴阳,和谐天人关系是预防和解决人体疾病的不二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前文就古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1],时至清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师徒传承作为主要模式延续其血脉.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格局剧变,中西方文化猛烈撞击,为中医理论及其传承模式开辟了新的方向.晚清至民国,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存亡命悬一线,受西方医学及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医教育改革浪潮之中,积极探索中医教育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丁甘仁、恽铁樵、张锡纯等老一辈,他们开门授业,开办中医学堂,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开中医私人办学及函授教育之先河,为中医的传承发展立下汗马之功,并为后来的中医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20.
前代遗留的医方真迹,是存世数量极少的医药文物,十分珍贵。在中医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笺笺一方,保存了当年有关中医、中药、工商、税收、纸张、印刷、书法、患者、医者等等信息。本文仅就有关中医药学传承方面拟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