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后合并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经验,为头颈部淋巴水肿的干预提供借鉴。方法对5例头颈部淋巴水肿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手法淋巴引流和压力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患者住院16~20 d出院。治疗前颈围(46.4±3.4)cm,治疗后(42.4±2.7)cm;治疗前患者细胞外水分比率(38.4±0.5)%,治疗后(37.5±0.5)%,头颈部水肿和组织水肿程度减轻。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测量,基本维持了出院时的效果。结论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技术是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后淋巴水肿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74名妇科癌症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分别接受绷带治疗(n=35)和远红外线+绷带治疗(n=39).1年后评估患者淋巴水肿肢体积液量、淋巴水肿肢体周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记录阴道、腹股沟-盆腔淋巴结变化情况,以...  相似文献   

3.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慢性淋巴水肿的新方法.方法 50例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对体表(包括躯干和肢体)淋巴系统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做轻柔的按压和按摩.50例中原发性淋巴水肿29例,继发性21例;下肢患病42例,上肢患病8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和测量肢体周径检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50例患病肢体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肢组织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和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肢体周径与组织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检验表明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s=0.774,P<0.01).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的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改善患肢的外形,是治疗慢性淋巴水肿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六步综合消肿疗法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轻度水肿25例,中度68例,重度12例,均由获得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格的专科护士给予包括皮肤护理、舒缓瘢痕组织、徒手淋巴引流、空气压力波水肿治疗仪治疗、绷带加压包扎、功能锻炼的六步综合消肿疗法,每天1次,20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 治疗20次后,患者患肢最大周径值、节段细胞外水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生物电阻抗值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 结论 六步综合消肿疗法可以改善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均接受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均治疗2次)。分别于阻滞前、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测量患侧腿围,记录患侧腿围缩小值。采用Inbody720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阻滞前及第2次阻滞后1周时的组织水肿程度;观察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阻滞。1例术后出现短暂下肢无力,余无不良反应。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患侧下肢各测量点腿围均不同程度缩小,且各测量点第2次阻滞术后第1、7天腿围缩小值均高于第1次术后第1天(P均0.01)。第2次阻滞后1周组织水肿程度较术前降低(P0.01),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1),患侧下肢肿胀感、紧绷感、疼痛感、麻木感均消失。结论 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下肢淋巴水肿作为其手术并发症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继发的下肢淋巴水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各种术式的应用情况、适应证、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并提出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套入术治疗20例下肢淋巴水肿。术后1~8年随访,优良率达70%。对淋巴管染色距切口的距离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淋巴管水肿患者的疗效判定和术后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5 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 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起,收治76例盆腔肿瘤根治术后的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70例,直肠、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男性6例。按照健患侧下肢周径的差异,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2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20天d)的CDT治疗,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和肢体周径测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肢的水肿明显减轻,组织内水分比率显著减少(P<0.01),周径比率显著缩小(P<0.01)。3组中,中度组和重度组的水分下降更为显著,重度组的周径缩小最为显著。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是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手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适用于各期手术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包括重度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1岁.因发现右下肢渐进性肿大16年,于2007年7月29日入院.患者于5岁时,右下肢无明显诱因出现肿大,当时无寒战、发热及皮肤破溃等症状,并随年龄增长日益加重,并出现局部皮肤溃烂,患者于外院行烘绑、加压包扎及支持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行走困难,右膝关节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严重受限,右下肢呈巨大象皮肿样外观,自右大腿根部至足背增粗如桶状,皮肤表面粗糙、质硬、小腿前侧局部皮肤破溃,有清亮液体渗出.  相似文献   

11.
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和发病率的增加,癌症治疗后的淋巴水肿已经成为继发性淋巴水肿的主要病因。正确、合理的治疗对淋巴水肿预后十分重要。近年来,淋巴领域的治疗进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绷带包扎方法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压力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 将62例接受综合淋巴消肿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8”字包扎组(20例)、“5”分包扎组(21例)和联合包扎组(21例),在手法淋巴引流后分别采用“8”字包扎法、“5”分包扎法和联合包扎法,治疗20次后比较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患者满意度和绷带包扎松散发生率。 结果 三组肢体周径比率、组织水分比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患者满意度中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包扎组包扎松散率为0。 结论 三种方法用于淋巴水肿均有较好效果,其中联合包扎法具有舒适度高、不易松散的优点,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淋巴水肿已有报道,但对乳癌根治术后所致的治疗效果报道甚少。对64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每天微波照射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经过二个疗程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2年。结果显示:症状明显消退,患侧肢体的水肿消退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丹毒”样发作的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也有显著差异(P<0.01);患肢的弹性得到恢复。无一例出现治疗后并发症。认为,对乳癌根治术后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采用微波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是保守治疗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淋巴水肿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与治疗手段的迭代更新,已有的大量证据表明,无论客观测量还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脂肪抽吸术均能为慢性晚期淋巴水肿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脂肪抽吸术用于治疗淋巴水肿患者的原理、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口服复方中药组方淋巴方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239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服用复方中药组方淋巴方,治疗前、后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程度,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结果 患者服用复方中药淋巴方治疗1个疗程后(1个月),患肢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0.05),患肢周径明显缩小(P<0.05)。长期随访显示,患者主观感觉改善明显,丹毒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水分与周径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r=0.738,P<0.01)。结论 复方中药淋巴方可有效减轻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  相似文献   

16.
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53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接受烘绑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程度,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结果烘绑治疗后,患肢组织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06),患肢周径明显缩小(P=0.000)。长期随访显示,患者主观感觉改善明显,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减少了水肿复发。烘绑治疗前后水分与周径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r=0.356, P=0.01)。结论烘绑疗法可有效消除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亦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9例,在上肢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0.8~1.0MPa负压下将瘀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弹力压迫疗法.结果:随访6~15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远红外线(FIR)治疗乳腺癌相关的淋巴水肿的肿瘤安全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切除术后5年以上,且伴有1年以上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分为FIR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FIR治疗和绷带加压保守治疗.观察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相关结构的超声检查,并对治疗后1年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通过体外试验观察F...  相似文献   

19.
淋巴水肿至今仍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治愈, 甚至是无法治疗的。通常,完善的体格检查和排除性的诊断技术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而并不需要专业的诊断技术。从淋巴水肿综合保守治疗,到以核素淋巴显像、MRI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到以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吸脂术、淋巴结移植术为代表的外科手术的开展,淋巴水肿的诊断与治疗已有较大进步。针对淋巴回流梗阻,淋巴管功能损害,组织间淋巴液淤滞、脂肪增生、纤维化的病生理改变,分期手术治疗,包括一期肢体减容整形手术,二期肱动脉旁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绝大部分病例可明显缓解。当前淋巴水肿诊断治疗理念变化显著,积极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满足淋巴水肿患者康复需求,促进淋巴水肿专科护理发展。方法建立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护理专科门诊、综合消肿治疗、院内外会诊、疑难病例国际远程会诊、淋巴水肿治疗师临床培训及"互联网+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综合消肿治疗量、院内会诊量、护理门诊量等不断增加,中心建立1年后患者满意度从97.2%上升至99.1%。结论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提升了淋巴水肿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推动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