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腹茧症五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茧症临床并不少见,但术前诊断困难,疗效欠佳。1986~1996年,我院共收治5例。本文着重就本病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方法作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11~56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8个月。5例均有反复发作腹痛,伴腹部包块、呕吐、无排便排气。查体:全组腹部均呈中度膨隆,触之腹壁“韧”,有“揉面”感,可及局限性包块,4例肠鸣音高亢,1例减弱。发作时腹透均有多个气液平面,其中2例碘剂、3例钡透示小肠蠕动“波幅”较正常人小,位置较固定,加压或改变体位后肠管不易分离,其中1例肠管固定,蠕动“波幅”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病例2例曾有腹部手术史,4例表现为急、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因胆总管结石,术中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行粘连松解、肠排列术等,术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腹茧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当遇到无法解释的急、慢性肠梗阻患者时,应考虑本病可能;放射学检查能协助诊断,手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则能确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3):211-211
腹茧症是临床少见的一种腹部疾病,术前诊断困难,常因合并其他腹部疾病而误诊。2001年至2006年共收治6例腹茧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茧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腹茧症首由1978年被正式命名,迄今文献报道仅57例。其特点是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质韧厚硬的纤维膜外裹,病因不明。临床以腹部包块或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手术松解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腹茧症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患,由Foo等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腹茧症的原因不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我院1996~2004年诊断并治疗腹茧症病人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茧症203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20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7例,国内文献报道196例。结果患者男:女为1.2:1,平均年龄33岁。临床表现以急、慢性肠梗阻为主者147例(72.4%),腹部包块53例(26.1%)。术前检查包括X线腹部拍片163例,B超85例,CT68例,钡餐透视32例。术前6例(3.0%)诊断为腹茧症。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纤维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172例(84.7%),同时小肠部分切除34例(16.7%)。同时阑尾切除5l例(25.1%);单纯阑尾切除2l例(10.3%)。术后再次并发肠梗阻55例(27.1%),保守治愈37例。再手术18例。192例(94.6%)治愈,死亡11例(5.4%)。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有肠梗阻表现者宜行手术治疗。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腹茧症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8年期间收治的9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5例以急、慢性肠梗阻症状为主要表现,结合CT、彩超、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2例术前诊断为腹茧症.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成功.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26±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及10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其余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患者反复有肠梗阻表现而梗阻原因不明或出现腹部包块,需结合合理的影像学检查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手术是本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腹茧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  夏学德 《普外临床》1995,10(6):380-381,345
  相似文献   

9.
腹茧症7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回顾性总结腹茧症7例的临床资料,7例腹茧症术前全部被误诊。术中见小肠部分(4例)或全部(3例)被一层灰白色光滑的、质韧而厚的纤维膜包裹,纤维膜与肠管及肠管与肠管之间粘连疏松;大网膜缺如;手术松解粘连,切除部分纤维包膜;切除的包膜术后作病理检查,7例均为纤维组织。提示:腹茧症术前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术中可见为小肠全部或部分被一层灰白或淡黄色的质韧而厚的纤维膜包裹,切除的包膜术后作病理检查,如为纤维组织,即可确诊。治疗方法为手术松解粘连,切除部分纤维包膜。  相似文献   

10.
腹茧症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5例(38.5%),空肠16例(24.6%),回肠24例(36.9%),其中恶性肿瘤47例(72.3%),良性18例(27.7%)。本组常见症状为腹痛(70.7%),消化道出血(46.2%)和腹部肿块(13.8%)。术前误诊率为36.9%,其中空回肠肿瘤误诊率为59.5%。65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后死亡2例。随访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5.5%。本组均手术治疗,19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6例,捷径手术5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其余均出院。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9.5%。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BUS,CT及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3例创伤性膈疝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2例(52.2%),漏诊10例(43.5%),术中漏诊1例(4.3%)。全组治愈20例(87.0%),死亡3例(13.0%)。术中漏诊1例,因肠绞窄脓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提高认识、动态观察病情和X线胸片、及时全面的手术探查可降低误诊率。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数创伤性膈疝可以治愈,死亡同膈疝本身无关,延误诊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附5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15年来收治的桥本病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中误诊率为78.4%。37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其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1.1%;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共6例,占手术患者的16.2%,经服用甲状腺素片制剂后症状消失。结论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检测以及术中冷冻切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对合并有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怀疑有癌变、或伴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压迫症状、或甲状腺素片制剂抑制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恰当的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22.2%。术前误诊率为77.8%,多误诊为其他肖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易导致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提高腹部损伤的诊断治疗水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腹部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介绍腹部损伤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腹部损伤中多发伤多,死亡率高,腹部损伤的诊断要注意临床征象和采用简易可行的检查方法,避免延误诊治;应注意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新进展,并加强实践,以不断腹部损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肉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全部误诊,能手术切除者仅3例。本组病人治疗后平均生存6个月;3例手术切除者术后分别生存4年,6个月,3个月;单纯剖腹探查最长存活4个月,平均15个月。结论 肝肉瘤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误诊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2 1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 5 1~ 88(平均 67.8)岁 ;临床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 ,便秘等 ;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 ,甚至扭转 ,常伴横结肠或乙状结肠冗长。经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患者均获痊愈。切除结肠病检示慢性炎症。随访 6个月~ 6年 ,临床症状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对结肠脾曲综合征认识不足及未行钡灌肠检查是长期误诊的主要原因。行手术松解结肠脾曲 ,切除伴发的冗长的结肠 ,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 ,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肠套叠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1971—2001年收治的40例成人肠套叠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血便或便秘。全组病例有腹痛、腹块、血便三联症者仅占17.4%(7/40)。急性肠套叠者易发生肠绞窄,慢性肠套叠者多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早期易于误诊。本组3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死亡1例;另1例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 B超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帮助。肠道肿瘤、息肉、炎症和解剖学异常为本病的主要诱因。肠切除术是根除病因、防止复发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阵发性腹痛55例,恶心呕吐34例,腹部包块38例。引起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5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