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KAI1/CD8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 ,收集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5 5例 ,癌栓 2 2例 ,肝内转移癌 4例 ,肝外转移癌 1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6 1% (95 /15 5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KAI1/CD82蛋白 ,仅有 32 % (7/2 2 )癌栓呈阳性表达 (P <0 0 5 )。不伴有肝外转移、肝内转移及癌栓形成肝细胞癌中KAI1/CD82蛋白表达率分别高于伴有肝外转移 (P =0 0 38)、肝内转移 (P <0 0 1)及癌栓形成者 (P <0 0 1)。KAI1/CD82蛋白在包膜完整与无包膜 (P <0 0 5 )、癌灶直径 <5cm与直径≥ 5cm(P <0 0 1)及血清AFP <4 0 0 μg/L与AFP≥ 4 0 0 μg/L (P =0 0 36 )肝细胞癌中表达率差异亦有显著意义。结论 肝细胞癌KAI1/CD82蛋白表达丧失可能与癌灶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TRTmRNA及MDRmRNA在人肝细胞肝癌 (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5 8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TERTmRNA和MD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8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44 .83 % ( 2 6/5 8)和 5 .17% ( 3 /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DRmRNA阳性率分别为 60 .3 4% ( 3 5 /5 8)和 3 2 .76% ( 19/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TRTmRNA ,MDR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大小等明显相关 (均P <0 .0 5 ) ,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 (P >0 .0 5 )。MDRmRNA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门静脉癌栓无关 (P >0 .0 5 ) ;而hTERTmRNA与术前化疗无相关 (P >0 .0 5 ) ,但与门静脉癌栓有关 (P <0 .0 5 )。结论 hTERTmRNA和MDRmRNA可能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术后复发有关 ,故可望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和肝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yclin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同一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CyclinE在 45例肝细胞癌 (HCC)及 3 0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其中门静脉癌栓形成者 12例 ,有转移者 11例 ,肝内肿瘤播散或有卫星结节者 12例 ,肿瘤包膜侵袭者 19例 ,以上 4项中有任何 1项阳性或 1项以上阳性者归入侵袭转移组。结果 CyclinE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 3 5 .6% (16/ 45 ) ,癌旁肝组织无阳性表达。CyclinE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血清甲胎蛋白、肿瘤大小、包膜形成、肝外转移及癌灶数目无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 ,癌栓形成有关 (P <0 .0 5 )。CyclinE在侵袭转移组较非侵袭转移组表达增高 (P <0 .0 5 )。.结论 CyclinE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分化及侵袭转移有关 ,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5例新鲜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MRPmRNA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检测 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MRP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对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RPmRNA与MR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4 .0 0 % (11/2 5 )和 45 .0 0 % (2 7/60 ) ,均以中、低表达为主 ,明显高于癌周肝组织中MRPmRNA和MR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2 8.0 0 % (7/2 5 )、2 6.67% (16/60 )〕 ,P<0 .0 5 ;5例复发性肝癌的MRP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呈增高的趋势。在RT PCR检测的 2 5例患者中 ,该两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P<0 .0 5 )。肝细胞癌在体外对化疗药物 5 FU、DDP、ADM、MMC及CTX的敏感性分别为 (15 .80± 7.63 ) %、(18.45± 9.5 9) %、(17.95± 7.99) %、(16.60± 8.69) %和 (17.40± 10 .14 ) %。MRP蛋白表达阳性者对 5 FU、ADM的敏感性低于阴性者 (P<0 .0 5 )。结论 MRP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在肝癌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MRP基因表达有助于预测化疗反应和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和肺耐药蛋白基因 (LRP)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检测 5 4例HCC和 2 4例癌旁组织及 1 2 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的两种基因表达。结果 MRP和LRP在 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HCC组织中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 (P< 0. 0 5 )。HCC中两种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r= 0. 3 1 2, P <0. 0 5; r= 0. 3 2 8, P< 0. 0 5 );其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并且其表达阳性组患者化疗后AFP有效率和平均生存期分别高于和长于阴性组 (P< 0. 0 5 ),但LRP与平均生存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HCC多药耐药 (MDR)与两种基因表达有关,起源于内源性耐药;检测其表达对预测化疗耐药具有指导意义;MRP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组织中p16,p2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p16,p2 7蛋白在肝细胞癌 (HCC )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检测 49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16,p2 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示 49例HCC中 ,p16,p2 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6.73 %和 40 .82 % ;而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9 .80 %和 91.84%。p16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5 ) ,高分化I~II级中p16阳性率为 5 5 .5 6% ,显著高于III~IV级的 2 5 .81%。p2 7蛋白表达与HCC有无淋巴结、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提示 p16与p2 7蛋白的表达缺失在HCC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2 7蛋白可作为衡量HCC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中hMLH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的hMLH1mRNA表达分别为62 .5 % (3 0 /4 8)、10 0 .0 % (2 3 /2 3 )和10 0 .0 % (2 5 /2 5 ) ,蛋白表达分别为60 .41% (2 9/4 8)、91.3 0 % (2 1/2 3 )和10 0 .0 0 % (2 5 /2 5 )。hMLH 1表达与肝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hMLH1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为(3 .5 62±0 .2 3 3 ) %。结论 hMLH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功能缺陷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E-钙粘附蛋白 (E- Cad) ,CD4 4 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高压锅抗原修复免疫组化技术。结果 正常肝组织 E- Cad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 (P<0 .0 5 ) ,CD4 4 V6仅在肝癌组织中见到表达 ,E- Cad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包膜是否完整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正相关 ,与有无门静脉瘤栓形成密切负相关 (P<0 .0 5 ) ,CD4 4 V6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无门静脉瘤栓形成密切正相关 (P<0 .0 1) ,单因素分析显示 E- Cad、CD4 4 V6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P<0 .0 5 )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 E- Cad、CD4 4 V6、门静脉瘤栓、肝癌细胞分化程度可作为影响预后的指标 (P<0 .0 5 )。结论  E- Cad和 CD4 4 V6表达对预测肝癌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主支癌栓PDGF-mRNA和E-CD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mRNA)和内皮钙粘附蛋白 (E CD)在门静脉癌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2例门静脉癌栓中PDGF mRNA基因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3例门静脉癌栓中E CD蛋白和PDGF蛋白的表达 ,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1)E CD蛋白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0 15 2± 0 0 0 36 ,0 0 5 2 7± 0 0 0 71和 0 10 0 8± 0 10 6 3。 (2 )PDGF蛋白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10 5 9± 0 0 10 4 ,0 0 5 2 1± 0 0 0 92和 0 0 10 8± 0 0 0 2 9。 (3)PDGF mRNA的表达 :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 0 12 0 7± 0 0 16 9,0 0 6 74± 0 0 0 71和 0 0 0 89± 0 0 0 0 6。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 ,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门静脉癌栓中存在有促进转移和抑制转移两方面的因素 ,E CD蛋白表达减少 ,增加了门静脉癌栓中癌细胞脱落转移 ;而门静脉癌栓中PDGF mRNA表达的增加 ,则促进门静脉癌栓中结缔组织的形成 ,阻碍了癌细胞的脱落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探讨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 (IL 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 1α)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三者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1例胰腺癌和1 0例慢性胰腺炎手术切除标本的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胰腺癌IL 8,MCP 1和MIP 1α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P< 0. 0 1 )。高分化腺癌的IL 8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 < 0. 0 5 );未转移癌三者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伴转移病例(P< 0. 0 5或P < 0. 0 1 )。结论 IL 8,MCP 1,MIP 1α三者表达均为反映胰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其预后的重要化学趋化因子;三者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共同调控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治疗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34年间因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和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性别、肿瘤单发或多发、淋巴瘤组织细胞恶性程度、肿瘤侵犯深度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手术前误诊率高。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胆囊息肉样病变:附29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手术切除和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2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肿瘤性息肉中80.1%的直径小于10mm,71.6%的表现为多发;而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且直径多大于10mm。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1) 肿瘤性息肉;(2) 年龄大于50岁,病灶直径大于10mm,病灶位于胆囊颈部,或伴有胆囊结石者;(3)伴有症状或继发结石者;(4) 经追踪观察,病灶增大。但对非肿瘤性息肉,尤其胆固醇性息肉,手术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4.
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随访等方法对87例含黏液腺癌的胃癌进行观察。结果: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性质和量,以及癌的原有病理类型不同,其恶性程度有很大差异。单纯黏液癌的肉眼类型多为Borrmann I型,腺管乳头结构黏液癌多为II型、印戒细胞黏液癌多为IV型,混合细胞黏液癌多为III型,4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的病理学分型对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组织蛋白酶D检测有助于了解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老年甲状腺癌4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甲癌)的发病规律、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0例老年甲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甲癌发病率占同期甲癌的14.2%。其病程较长,肿瘤较大。病理以滤泡状癌最多,占35%;混合性腺癌次之;再次之为未分化癌及乳头状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治术17例,全切及次全切除术13例,姑息性切除4例。必要时辅以同位素治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为52.0%。随访期死亡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 ,观察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 ,旨在探讨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5 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 10例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肠癌组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增高 ,分化良好者增高尤为明显 (P <0 .0 5 ,P <0 .0 1)。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免疫组化阳性率为 5 6.6% ( 3 0 /5 3 ) ,高分化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腺癌。胃泌素阳性胶体金颗粒见于癌细胞内不同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中和微绒毛膜表面。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 ,癌组织胃泌素表达阳性 ;大肠癌细胞形成胃泌素分泌颗粒释放胃泌素 ;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 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 ,5 5 .5 %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 SMA阳性表达 (P <0 .0 5 ) ;68.3 % ( 2 8/ 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2 6.3 % ,P <0 .0 5 ) ;组织学Ⅱ ,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 2 6/ 3 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 ( 7/ 2 1,P <0 .0 5 )。结论 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 ,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以及硒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使用生化和末端脱氧核甘酸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技术测量不同组别,不同梗黄时间大鼠肝脏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活性氧(ROS)水平及凋亡指数(AI),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 胆总管结扎3d后,凋亡细胞开始出现,7d时显著增多,均11d达高峰,14d时有所减少。单纯梗黄组(OJ)ROS水平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GPx活性则进行性下降,AI与ROS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95),于11d时达高峰。硒治疗组呈现相似变化,但各时相点上GPx活性均高于OJ组(P<0.05)。ROS水平和AI则相反(P<0.05)。结果表明,ROS促进凋亡的作用最为明显,胆红素和胆汁酸次之。GPx 则表现出显著的凋亡拮抗作用。结论 ROS是梗黄大鼠肝脏细胞凋恨的重要因素。硒对肝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及脾血管血红素氧化酶 (HO ) 1m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脏、脾动脉、脾静脉组织HO 1mRNA的表达 ,以 12例脾破裂患者作对照。结果 对照组仅有 4例脾组织可见弱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染色指数为 0 .0 5± 0 .0 1,其脾动、静脉组织未见HO 1mRNA表达。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组 18例脾脏HO 1mRNA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染色指数为 0 .68± 0 .12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脾动、静脉HO 1mRNA全部表达者 15例 ,脾动、静脉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 0 .5± 0 .1与 0 .5 6± 0 .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多种应激原刺激患者HO 1mRNA表达增强 ,HO 1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参与门静脉高压症多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