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眼科行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的16例16眼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视网膜完全复位11眼(68.8%),限局性视网膜脱离3眼(18.8%),完全脱离2眼(12.5%)。术后视力光感-0.04者11眼,≥0.05者5眼。结论 应用硅油填充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伴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复发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对眼球穿通伤后合并感染性眼内炎不伴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以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分组治疗30只眼球穿通伤并发感染性眼内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予以静脉、结膜下及眼药水途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 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追踪随访3~12个月,2组30只眼细菌性感染全部控制,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性提高,联合眼内注药组19只眼,其中4只眼(21.1%)发生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组11只眼,其中术后1只眼(9%)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能有效控制炎症,稳定视网膜功能,对一些视网膜情况不佳或炎症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术中应用硅油。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34眼)感染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除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结果 33眼的眼内炎症得到控制(97.06%)。2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5.00%),4眼限局性脱离(12.50%),3眼完全脱离(9.38%),另1例眼内炎未控制(3.12%)。56.3%的患者视力可以达到0.02以上。结论 医源性裂孔是感染性眼内炎术后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视网膜脱离出现后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同时,应从各个方面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报告6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3例,其中coats病7例、眼内炎3例)并对其诊断治疗、误诊原因以及影响视网膜母细胞瘤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18例(18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异物摘出术,联合角巩膜缝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凝,C2F6或硅油填充术,术后给予足量的抗生素,随访3-6月。结果:术中眼内异物均摘出成功。16例感染控制,1例真菌性眼内炎和1例铜绿假单胞菌眼内炎因感染术后未能控制而摘除眼球,术后视力光感-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出血,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前膜形成。结论:采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结合术后足量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眼内炎,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1%~2%,通常会由于检查不到明显的肿块而误诊为内源性眼内炎,本文报道1例以眼内炎为首发症状的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对其组织病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外伤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3眼)因眼球穿孔伤和(或)异物伤所致感染性眼内炎病例。应用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并填充硅油,术中于灌注液中加入低浓度的万古霉素,未进行玻璃体腔内注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有效控制炎症,硅油填充下无视网膜脱离发生。15例(65.22%)硅油取出,其中11例(9例Ⅰ期)硅油取出后植入IOL,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外伤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硅油填充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利于视网膜复位和炎症控制,有效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王兰杨文利胡士敏王景昭【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39.7R770.426.43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失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眼内炎的诊断与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黎晓新  张正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946-950
感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科急症,炎性反应迅速波及眼内组织和液体,包括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乃至巩膜,甚至角巩膜和眼眶组织,发展为眼球周围炎(panophthalmitis)。即使大量给予抗生素并进行手术治疗,仍然无法避免丧失视力。因此,及时发现眼内炎,判别病原体,给予正确处理,对于挽救患者视力或者减少视力损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外源性重度眼内炎的效果及硅油填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外源性重度眼内炎的16例(16眼)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术后视力提高11例,无提高3例,最终因视网膜脱离致眼球萎缩2例。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五例唐宗教,赵素贞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小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我们遇到5例,临床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先天性青光眼,角膜葡萄肿和眼球萎缩各1例,报道如下。例1女,3岁。右眼红痛1周,检查:右眼球结膜充血,虹膜有后粘连,瞳孔不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B型超声检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儿童感染性眼内炎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应用,检验分析早期超声检查所见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关系。 结果:B型超声检查患眼玻璃体混浊程度、有无纤维条索形成以及视网膜有无脱离,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眼B型超声检查是儿童感染性眼内炎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34-1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化疗和局部治疗处理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以避免放疗。背景:外源性放疗是治疗中等和大的,或危及视力的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明显增加了毁容以及在种系RB1突变儿童中继发恶性危险性。大的和伴有玻璃体内播散灶的肿瘤对放疗反应很差,按照传统惯例,化疗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无效的,可能是由于很多视网膜母细胞瘤过度表达了抗多种药物蛋白-P糖蛋白。介入方法:我们采用化疗(即:长春新碱-鬼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眼内容剜出的病理学分类以进一步探讨眼内容剜出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眼病理室存档的22例(22只眼)眼内容剜出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感染性眼内炎12例(54.55%),其中真菌性眼内炎7例;眼球萎缩7例(31.82%);角巩膜葡萄肿2例(9.09%);绝对期青光眼1例(4.55%)。结论感染性眼内炎尤其是真菌性眼内炎是眼内容剜出的首要原因,早期正确的诊治可避免眼内容剜出。  相似文献   

16.
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视网膜母细胞瘤(NRb)与视网膜母细瘤(Rb)的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回顾分析了24例病理检查为NRb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NRb占临床诊断Rb总病例的12.8%,病理诊断主要为Coats病、转移性眼内炎、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等。除仔细收集临床资料,密切结合辅助检查外,必要时细针抽吸活检和应用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家系及其放射治疗效果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邹海兰北京军区总医院放射科吴安玉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眼内的恶性肿瘤,目前已证实RB的发生是由于第13号染色体的长臂q14的部位癌抑制基因发生异常。此病约25-30%是双侧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治疗后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眼内手术的结果,并且对眼部及全身结果进行评估。设计:回顾性非比较性病例研究。患者: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后进行眼内手术的连续45例患者。主要结果测评:(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复发,(2)需行眼球摘除术,(3)全身转移。当不存在上述评测结果,总结果判定为满意,而当存在1项或更多结果,则判定为不满意。结果:34例患者(76%)仅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单纯巩膜扣带术,或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1种手术,而11例(24%)患者接受了2种或更多的联合手术。总计16例患者(36%)获得的最终视力好于20/200。不满意的结果包括有14例(31%)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16例(36%)眼球摘除术,3例(7%)全身转移。5例(20%)接受白内障手术,5例(63%)接受巩膜扣带术和9例(75%)接受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结束与眼内手术的时间间隔在结果满意的患者中为26个月,而在结果不满意的患者中为6个月。结论:在某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对治疗后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进行眼内手术有充分理由。在大多数病例中,白内障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然而,巩膜扣带术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可能伴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眼球摘除术和全身转移的高风险性,因此有理由采用谨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必须重视感染性眼内炎的危害和诊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必须重视感染性眼内炎的危害和诊治夏瑞南罗成仁眼内炎(endophthalmitis)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发生频度较高者为感染性眼内炎。眼内感染性炎症可源于内眼手术之后,眼球壁穿通性外伤,或角膜巩膜疾病的穿破等引发的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眼球内的感染。另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临床诊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3例(193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致病因素、病原学、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中外伤性眼内炎137例(71.0%),铁器类、木制品和物体类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眼部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35例(18.1%),以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为主;内源性眼内炎15例(7.8%),以不明原因的病例为主;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6例(3.1%)。181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1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眼部手术后及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易感因素的比例较高,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0.02者占比为86.2%,治疗后无光感~0.02者占比为62.9%、≥0.10者占比为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治疗前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外伤性及眼部手术后患者,内源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视力大部分无光感。结论 外伤性和眼部手术后眼内炎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两种主要类型,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感染性眼内炎经不同的方式积极治疗后可以控制感染,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