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火器性颅脑盲管伤中,部分伤员因金属异物停留在脑深部或功能区[1,2],给手术取除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设计了一套徒手逐步定位法,对颅内异物多方灵活定位,配合磁性导针予以准确取出,现介绍如下。1 方 法1.1 逐步定位法1.1.1 确定异物数目:术前摄标准头颅正侧位X线片和头颅CT,明确颅内异物部位和数目,剃头找出射入口。1.1.2 测定体表投影: 参照CT及X线片显示金属异物的位置和形状,标记出其在头皮OM线上的相应层次,前、后位置由所在的CT层面上分别测出,即异物到前、后颅骨外板的水平距离。异物初步定位后标予铅…  相似文献   

2.
双线式体表定位引导法在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用于颅内病变微创穿刺的简易体表定位引导法。方法 应用YL 1型微创穿刺针对72例脑出血共 95个靶点实施定向穿刺。在CT片上设定入颅点及穿刺路径。测出入颅点至正中线的体表弧线距离、穿刺路径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计算靶点所在平面与基线的距离。根据测算结果 ,分别划出靶点所在的轴位面及穿刺路径在体表的投影线。在双线引导下实施简易的立体定向穿刺。结果 体表定位误差约 5mm ,穿刺路径定向误差约 10°。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颅内病变的体表定位及微创脑出血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角尺分规定位法并总结其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33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采用角尺标画实际CT扫描基线、病灶上下界和中心层面,分规通过弦距定位法标画病灶前后界,进而标画病灶体表投影,以此针对不同病变采取开颅手术或血肿穿刺引流术;术中记录角尺分规定位法操作时间、与术中实际所见的准确率,以及与校准CT和(或)MRI的误差。结果共33例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角尺分规定位法准确定位病灶,平均操作时间为(3.70±1.17)min。其中,20例开颅手术患者(急性硬膜外血肿14例、脑叶出血5例、脑转移瘤1例)根据病灶体表投影设计骨窗,并据此骨窗中心找到病灶,定位准确率达100%(20/20);13例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亚急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和丘脑出血11例)定位靶点后贴体表标记,经CT校准,预设靶点与体表标记之间的平均误差为(3.71±1.62)mm。结论角尺分规定位法仅需角尺和分规工具,操作简便迅速、准确可靠,对于急诊患者的术前定位和手术治疗,该定位方法实用性较强,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定位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微创手术治疗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急诊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形式通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导入工作电脑,应用3D Slicer软件行脑内血肿及头面部皮肤三维重建,设置参考点后将图像导入智能手机,通过手机相机功能实现简易增强现实技术,描画脑内血肿体表投影后,在血肿边缘粘贴标记物后复查头颅CT,分析各标记点与血肿实际边界的距离偏差。结果 42例共粘贴标记物168个。标记物与血肿距离偏差在0.04~7.20 mm,平均(3.10±1.10)mm;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90±1.19)mm、(3.02±1.31)mm、(2.66±1.27)mm、(2.43±1.41)mm。头皮标记物与脑内深部血肿实际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可为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微创手术提供可靠及较准确的体表定位指导,可作为脑内血肿定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简易立体定向穿刺法粉碎清除颅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我院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自创立体定向方法对6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施行了微创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穿刺部位准确,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1定位方法①行CT扫描,找出血舯面积最大的层面,利用CT机光标,用龙胆紫在血肿侧头皮上标出血肿面积最大的层面线,并将此线向前后延长至前后正中线,作为头皮定位线。采用弦距定位法在定位线上确定好穿刺点。②用一根直径2~3mm的铅丝沿头皮定位线拓出血肿侧的头颅轮廓,要求前、后端达到前后正中线。③取一张干净的废X-线胶片(或薄有机玻璃板,以下同),用其一边作为脑内血肿面积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穿刺路径立体定位标记线的画法,解决穿刺方向问题.方法 根据三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它们的交线也相互垂直的基本原理,先在穿刺平面CT片上作穿刺路径OG的延长线和矢状位的正中线AP相交于E点,然后通过E点,作冠状位的直线FE垂直于AP;再在头表标出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和穿刺水平面的立体定位标志线.通过正中矢状面和冠状面在头表的交点B,标出穿刺路径在头表的标记线OB,它和穿刺水平面的标记线OF共同构成穿刺路径的立体标记线,引导穿刺方向.结果 2005-01~2008-08我们采用该方法 共实行穿刺23例,其中小脑1例,丘脑3例,基底节15例,脑叶2例,脑室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偏差<0.5cm.结论 在头颅表面设计穿刺路径立体定位标记线的方法 ,解决了穿刺方向的定位难题,填补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它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不添加任何辅助设备,只做了方法 学上的优化,符合视觉生理,能完全满足各种角度穿刺的要求,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CT病灶颅表指示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三维坐标原理设计了 CT病灶颅表指示器 ,使得 CT片上病灶在头颅表面明确地透视出来 ,以便在术前精确地知道从颅表具体的某一点进入颅内多远 ,多大角度可达到病灶中心 ,并避开大脑的重要结构 ,从而手术更安全、更准确。一、构造与功能 :该仪器由下述构件组成 :( 1 )底尺及底尺固定带 :用于定位基准线 ,底尺与 CT扫描基线 OM平行并吻合 ,通过尼龙搭扣固定于头部。( 2 )竖尺 :用于 Z轴的距离测量。 ( 3)滑动尺 :用于 Y轴的距离测量。 ( 4 )卷尺 :滑动于底尺固定于眉弓中点间用于测量中央沟及外侧裂在正中矢状线上的定位 (见图 1 )。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精准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资料。术前手术穿刺部位和血肿侧颞部贴电极片,CT扫描并用3D-Slicer软件对头颅CT DICOM格式数据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穿刺路径、测量穿刺深度、血肿体积。投影三维重建模型(包括电极片和血肿模型)与患者预贴电极片位置吻后,标记血肿体表投影、穿刺路径投影,术中激光指导穿刺方向,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清除血肿。结果根据术前3D-Slicer软件重建结果投影,结合激光定位,均成功穿刺血肿达目标位置,并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85min,平均(32±3.5)min;术中失血5~15ml,平均(8±2.6)ml;术后CT复查提示血肿残留平均约(2.12±2.00)ml,血肿清除率达95.67%±4.07%;住院时间8~35d,平均(19.40±7.65)d;未发现颅内再出血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激光定位可为HICH内镜微创手术提供精确的穿刺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注册方式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导航注册方式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提高导航的准确性。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切除颅内病变73例,采用经头皮标记物、经体表解剖标记点、激光注册仪注册,计算不同注册方式产生的平均坐标误差(mean fiducial error,MFE)和预期准确性(prodlctra a.curacy,PA),计算不同体位所产生的平均坐标误差(MFE)。结果经激光注册组MFE(0.983±0.081mm)和PA(0.472±0.058)明显小于经头皮标记物和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P<0.01),仰卧位及仰卧位头侧下经激光注册组MFE(0.671±0.047mm)明显小于经头皮标记物和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P<0.05、P<0.01),侧卧位及俯卧位下经头皮标记物组MFE(1.137±0.077mm)和(1.122±0.069mm)明显小于经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和经激光注册组(P<0.05)。结论应用激光注册法导航精度高,仰卧位时应选择激光注册法,仰卧头侧位时激光注册法与头皮标记物注册法都可用,而侧卧位和俯卧位时,推荐使用头皮标记物注册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双源CT辅助下测量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对AC-PC平面的定位情况,达到更加准确的在成人体表勾绘出AC-PC平面。方法通过测量我院326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成人头颅的256层高分辨率双源CT扫描仪数据,输入手术计划系统,以获得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与AC-PC线在矢状平面投射夹角、前后联合间径长度、外耳道中点至平面垂直距离等常用参考值,以便获得扫描时精准的AC-PC平面。结果采用平行于听眦线进行的CT 2 mm层厚的扫描中,AC-PC点全都存在同一层面中;在以平行于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进行的CT 4mm层厚的扫描中,AC-PC点全都存在同一层面中。听眦线与AC-PC的夹角为(1.6±0.7)°,相距(48.4±4.2)mm;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与AC-PC的夹角(2.3±0.3)°,相距(15.8±2.8)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眦线及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在现有的CT扫描基线中与AC-PC连线平行度均较高,临床上实用性均较强;二者相比较,鼻翼耳郭软骨下缘线可作为更理想的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CT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12.
简易定位法手术治疗颅脑肿瘤(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自2001年5月起采用简易病灶定位法对大脑半球浅面的病灶进行术前定位和设计手术切口,至2004年5月完成相关手术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病变部位:额部30例,顶部16例,颞部12例,额顶部2例。病灶大小1.5~4.0 cm,平均2.6 cm。1.2 方法手术前1 d依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剃除全部或部分头发,洗净头皮,然后参照术前影像学资料(MRI或CT),对照病灶位置,搜集相应头颅的解剖标志,如中线、矢状缝、上项线、中央沟、侧裂池、岩骨、横窦等。尽量准确推算出该病灶在头皮的垂直投影点,在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盔式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小血肿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把定位仪放在患者头颅上行CT扫描 ,根据CT片中血肿与定位仪 4个游标的参照关系确定穿刺点。然后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小血肿 5 0例。结果 术后 1个月有41例肢体恢复到ADL1、ADL2 ,9例达ADL3 ,无死亡。结论 应用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小血肿有定位准确、简单 ,手术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CT扫描常发现位于脑深部的低密度小病灶,定位困难,影响了诊断和治疗。我们在CT引导下行徒手穿刺病灶并作肿瘤细胞学检查,本组共9例。具体操作是:根据CT测量结果先在体表贴—小的金属物作为标记,行CT扫描调整穿刺点,使之更准确。再根据先测定的深度用14号脑血管造影穿刺针穿刺。复查CT确定针尖位置在病灶内,用注射器抽吸少量组织送查肿瘤细胞学检查,30分钟后再次CT扫描了解有无出血,手术结束。病理结果大部分为星形细胞瘤,其他尚有胶质细胞增生,慢性炎症。根据结果给以化疗放疗等治疗。我们认为此法具有简便安全、准确、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等优点,只要病灶直径在1~2cm均可成功,在那些尚未开展立体定向手术的单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简易实用的CT颅表定位栅。方法用较高密度的标记物-废弃介入导管.制作成栅栏状,垂直粘贴在颅内病灶大致相对颅表投影区域表面,进行CT扫描。根据CT所显示的颅内病灶和颅表标记物关系,将颅内病灶颅表投影位置或最佳入颅穿刺点非常准确直接定位标记在颅表头皮上。结果经过对5例颅内金属异物、27例脑脓肿、438例颅内血肿、132例颅内肿瘤进行术前定位,证实定位准确。结论自制CT颅表定位栅,取材容易、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无创,颅表定位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盔式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小血肿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术前把定位仪放在患者头颅上行CT扫描,根据CT片中血肿与定住仪4个游标的参照关系确定穿刺点。然后行微创清除手术治疗小血肿50例。结果 术后1个月有41例肢体恢复到ADL1、ADL2,9例达ADL3,无死亡。结论 应用定位仪行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小血肿有定位准确、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同轴直线导向颅内定向穿刺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一种简捷、准确的颅内定向穿刺方法 ,我科研制了一种简易定向穿刺器 ,经临床使用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一、穿刺器设计原理及构造1.设计原理 :头颅两侧分别设置穿刺点和瞄准点 ,两点连线恰通过颅内病变中心 (靶点 ) ,根据同轴直线导向原理设计该穿刺器 ,控制穿刺针沿此线运行 ,必能准确抵达靶点。2 .穿刺器构造 (图 1) :主要由两个滑动臂和一个带刻度横杆组成。穿刺端滑动臂下端有穿刺导向孔 ,与对侧滑动臂下端的头颅固定螺丝孔在同一轴线上。此外还有自制的与穿刺导向孔严密吻合的不同规格穿刺针。  图 1  1.横杆  2 .穿刺端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智能手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软件在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定位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幕上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直径2.0~8.8 cm。术前在病变附近黏贴体表标志物后行MRI或CT扫描,利用扫描数据对病变和标志物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其传入手机AR软件进行病变体表定位。以导航定位病变中心点为参考,手机AR软件定位的中心点与导航定位结果的距离为定位误差,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机AR定位误差为(5±3) mm,与导航定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1,P=0.01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机AR定位误差与病变大小密切相关(r=0.927,P 0.05)。本组以导航设计的切口均能覆盖AR定位病变的体表投影。结论手机AR软件对颅内幕上直径2 cm以上的病灶定位可靠、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92年开始,采用CT图像颅内病变颅表定位法,经137例颅内病变手术,穿刺证实,定位准确率达98.3%,现介绍如下:1.CT片的定位 ①在CT显示病变中心层面(图1)设其正中矢状线交头皮如AB,设病变中心为F,经F作AB垂直线交头皮为C,交AB为D,经F作CD的垂直线交头皮为E;②测出AD距离为Ycm,FD距离为Xcm;CF距离为acm,EF距离为bcm。③从定位片上测出或通过层厚乘层数计算出病变中心层面至扫描线距离Zcm。  相似文献   

20.
定向手术中靶点坐标的确定,通常是相对于定向仪参照坐标系,依靠定向仪上能显示的定位参考标志进行计算的。继CT定向手术问世后,1985年,Leksell等又介绍了磁共振(MRI)立体定向技术。由于成像原理不同,许多常用于CT和X线定位的参考标志,在MRI扫描中不能成像,有的甚至引起伪迹和图像畸变。我们通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一种能同时在MRI、CT和X线定位图像上显影的通用液态参考标志。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