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4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大鼠,观察NE对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观察NE对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1)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烧伤前注入NE剂量的加大,BN2、BN3组脑组织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明显,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剂量NE刺激时,脑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烧伤后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N1、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NE刺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表达增强,BN2、BN3组与烧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能够诱导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可能是烧伤后促进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痢疾志贺菌F2a-12脂多糖刺激下,大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对人结肠癌上皮细胞系Caco-2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大鼠小肠IEL与Caco-2共培养,并用F2a-12LPS刺激共培养细胞。通过检测短路电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及透射电镜来反映上皮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共培养后跨上皮电阻增加,但在LPS刺激后显著降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2mRNA表达在共培养后增加,LPS刺激后共培养细胞ZO-1mRNA表达显著下降;透射电镜下可见共培养后细胞间紧密连接显著增强,但在LPS刺激后共培养细胞间的连接几乎消失。首次在电镜下发现上皮细胞与IEL间有连接样结构的存在,为其相互作用提供了形态学的证据。结论:IEL对上皮屏障功能具双向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增强,但在感染信号存在时降低。  相似文献   

3.
陈军  肖光夏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1):690-691
肠黏膜屏障中机械性屏障最为重要 ,其结构基础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其相邻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导致肠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 ,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1,2 ] 。在维护肠黏膜机械性屏障完整性结构中 ,肠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和系统地了解烧伤后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的变化 ,笔者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株IEC - 6为模型 ,动态观察了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间的特有成分E -钙黏附蛋白 (E -cad herin ,ECD)表达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肠黏膜上皮…  相似文献   

4.
人肠上皮细胞内毒素低反应性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对内毒素(LPS)刺激低反应性的机制,用ELISA法检测LPS刺激肠上皮细胞18h后IL-8的分泌水平,用RT-PCR及RPA法检测肠上皮细胞LPS跨膜信号转导相关受体TLR4,TLR2,CD14和MD2 mRNA的表达及LPS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刺激不能引起肠上皮细胞IL-8的分泌,而IL-1β刺激却能引起其分泌;人正常肠上皮细胞TLR4,TLR2,CD14和MD2mRNA的表达均较弱,LPS刺激后,TLR4,CD145 CD14和MD2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而TLR2的表达无显著变化,说明肠上皮细胞对LPS的低反应性与细胞表达LPS相关受体低表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证实TLR4,CD14,MD2在介导LPS跨膜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内皮细胞凋亡的因素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Ars),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烧伤血清、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与上述物质孵育24小时后检测凋亡水平及ICAM-1.bcl-2,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rs可使内皮细胞发生剂量依赖的凋亡增加(与对照相比,P<O.01),但是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有限,细胞凋亡率在15%以下。除10%烧伤血清外,所有处理因素都内皮细胞ICAM-1表达降低。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降低、p53表达增多有关,结论:Ars,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p53表达来影响内皮细胞凋亡,并且抑制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聚集、滞留机制及参与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应用生物力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观察了烧伤病人血清对培养人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间粘附力,以及P-选择素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1)严重烧伤后早期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有聚集;(2)肝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烧伤血清作用下粘附力以2小时为最强;(3)肝细胞正常情况下无P-选择素和ICAM-1表达,烧伤血清作用后ICAM-1表达增强。肝窦内皮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P-选择素和ICAM-1表达,烧伤血清作用后表达增加。结论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渗出和聚集及加重肝脏功能损害,是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猪源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大鼠烧伤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脓毒症组与烧伤脓毒症治疗组,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全血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葡萄糖及乳酸浓度的改变。结果经BPI治疗后,大鼠全血细菌计数、血浆内毒素、血清TNF-α、葡萄糖及乳酸浓度明显降低。结论BPI对烧伤脓毒症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深入阐明严重烧伤早期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引直民早期损害的发生机制,本实验应用培养于微孔滤膜上的小牛瞌 及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选择性通透屏障模型,观察了30%Ⅲ度烧伤大鼠血清对其影响,结果发现,烧伤早期烧伤血清刺激后EC单层对Hanks液或白蛋白液滤过流量、滤过系数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肠源性内毒素在烧伤后诱导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0%Ⅲ度烧伤,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并观察门静脉血浆内毒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及腔静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烧伤后TN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迅速增加,其动态变化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极为相似.烧伤后腔静脉血清中ALT、LDH及肝组织中IL-8、MDA水平亦显著升高.结论:肠源性内毒素是导致烧伤早期肝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这种损伤效应是由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可能也参与了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热打击对肠黏膜屏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肠上皮细胞株Caco-2建立肠屏障模型,检测经37~43℃热打击后细胞的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及对大分子物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升高,TEER值降低,HRP通透性增加,37℃热打击细胞的TEER值和HRP通透性与39、41、43℃热打击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打击温度从37℃到41℃,occludin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于41℃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43℃时随热打击时间延长,occlud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随热打击温度(37~43℃)升高,细胞凋亡逐渐增加(P<0.05或P<0.01).结论 热打击可造成肠上皮紧密连接的明显破坏,细胞凋亡增加,从而破坏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热打击后肠黏膜单层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Caco-2细胞株建立肠上皮机械屏障模型,加入Gln培养24h,43℃持续1h热打击.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ln(0.4、0.7、1.4、2.1、2.8m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后续实验选择最适合浓度;Transwell法测定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和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采用考马斯亮蓝对细胞骨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0.7mmol/L的Gln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最强,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纯43℃热打击组,0.7mmol/L的Gln可抑制单层上皮细胞TEER的下降和HRP通过率的升高(P<0.01),增加occludin和ZO-1的表达,有益于维持细胞骨架的正常结构.结论 0.7mmol/L的Gln可减轻热打击对单层肠上皮细胞结构的破坏,保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肠上皮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分别于休克前、休克90分钟及复苏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取小肠上皮,用Western-blot法测线粒体UCP2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MP)、线粒体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中UCP2含量增高 (P<0.05);(2)UCP2可降低MP并抑制线粒体内ROS产生,但UCP2对线粒体内ROS产生的调节作用受MP影响;(3)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组织中ATP含量明显下降,是对照组的20.81%,复苏后24小时,其水平仍低于正常.结论 UCP2可能参与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失重对肌肉功能的影响,观察了中长期模拟失重时大鼠骨骼肌细胞内Ca2+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比目鱼肌、腓肠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结果是悬吊15、30d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线粒体Ca+2含量增加,肌浆网Ca2+-ATP酶活性降低,说明中长期模拟失重肌细胞内Ca2+转运功能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是影响肌肉收缩特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照射对兔眼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小肠肠粘膜屏障和消化吸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8Gy^60Coγ射线全身性一次照射后随机分为放射损伤对照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组,设1、3、5d3个时相点,检测肠通透性、血浆内毒素含量、葡萄糖吸收能力及肠上皮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变化。结果 8Gy ^60Coγ射线照射后1、3、5d肠通透性和葡萄糖吸收能力、蔗糖酶、乳糖酶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血浆内毒素含量在1、3d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组肠通透性、血浆内毒素含量、葡萄糖吸收能力和蔗糖酶、乳糖酶活性分别在3d和5d时恢复正常。结论 胰高血糖素样肽-2可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肠粘膜屏障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游泳训练为有氧运动模型 ,观察运动对衰老大鼠肝脏线粒体活性氧 (ROS)产生的影响及ROS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MPT)的作用 ,以探讨运动延缓衰老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方法 :1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 (C ,n =6)和衰老训练组 (T ,n =6) ;测定肝脏线粒体ROS生成、MDA含量和MPT。结果 :T组肝脏线粒体ROS生成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 (分别P <0 .0 5和P <0 .0 0 5 ) ;T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PTP)半时开放时间较C组延长 ,即对Ca2 + 的敏感性降低 (P <0 .0 5 )。线粒体PTP半时开放时间与ROS生成和MDA含量呈负相关 (分别为r=-0 .494和r=-0 .479,均P <0 .0 0 1 )。结论 :有氧运动训练可能通过降低衰老组织线粒体ROS产生和减轻氧化损伤 ,而降低线粒体PTP开放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腹部创伤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损害过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上,进行胃肠粘膜电位(PD)、血流量,肠粘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测定以及荧光标记菌示踪和组织形态学等观察.结果:腹腔感染大鼠胃肠粘膜PD和血流量显著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道荧光标记菌大量移位于肠外器官.血PAF水平也显著升高,且与胃肠粘膜损害程度呈一致性相关.而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明显减轻胃肠粘膜病理损害和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率.结论:腹部创伤后腹腔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出现广泛损伤和肠源性感染发生,而PAF是导致这一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表达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核转录因子对编码呼吸链亚基的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mRNA量的改变,用Western-bl...  相似文献   

18.
反复下体负压致意识丧失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多次发生+Gz致意识丧失对脑的影响及其机制,观察了反复下体负压(LBNP)致意识丧失对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雄性SD大鼠,麻醉后置于-4.0kPa的下体负压舱内,至脑电波消失2min后恢复常压。分别于一次和三次LBNP作用后1h利用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通透性的变化。一次LBNP致意识丧失组大鼠脑皮层组织变化不明显;三次LBNP致意识丧失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大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骨髓,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体积分数为10%的正常大鼠血清(N组)和烧伤后3天大鼠血清(B组)的F-12培养基培养24h,然后以含有5705种基因的寡核苷酸微阵列检测两组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MSCs对比,有4种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组类固醇敏感基因-1(Ssg-1)表达减弱,而磷酸二羟基丙酮酰基转移酶(Gnpat)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基因和与骨形成蛋白-2可诱导激酶的序列有部分相同的一条EST表达增强。结论烧伤后大鼠血清刺激MSCs可使其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MSCs受到刺激后参与创面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