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对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痢疾志贺菌F2a-12脂多糖刺激下,大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对人结肠癌上皮细胞系Caco-2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大鼠小肠IEL与Caco-2共培养,并用F2a-12LPS刺激共培养细胞。通过检测短路电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及透射电镜来反映上皮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共培养后跨上皮电阻增加,但在LPS刺激后显著降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2mRNA表达在共培养后增加,LPS刺激后共培养细胞ZO-1mRNA表达显著下降;透射电镜下可见共培养后细胞间紧密连接显著增强,但在LPS刺激后共培养细胞间的连接几乎消失。首次在电镜下发现上皮细胞与IEL间有连接样结构的存在,为其相互作用提供了形态学的证据。结论:IEL对上皮屏障功能具双向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增强,但在感染信号存在时降低。  相似文献   

2.
小肠屏障功能监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通过对创伤后小肠屏障功能几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到一种适合临床推广的快速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 北京地区雄性成年山羊32只,随机分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组(H组,n=6),创伤内毒素血症组(E组,n=6)和创伤失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组(M组,n=20),模拟临床创伤、缺血再灌注(I/R)、感染脓毒症的实验模型。同时监测二胺氧化酶(DAO)、肠粘膜下pH((pHi)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并参照血浆内毒素(LPS)、TNF和病理形态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当日血浆DAO活性可呈一过性升高,M组在输入内毒素后再度升高呈双峰型,H组术后第一天开始DAO渐趋下降,E组自手术当日开始逐渐升高。M组L/M较E组增显著;创伤、休克末和输内毒素后小肠pHi持续降低。血浆DAO的变化与L/M和肠粘膜pHi的变化呈高度相关(r=0.951和-0.553,P<0.01-0.05),三种肠功能指标与 浆LPS和TNF的变化高度相关,并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相一致。结论 创伤缺血再灌流,单纯输内毒素均可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这种损伤是短暂和可逆的;创伤缺血再灌注流复合内毒素血症对肠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明显加重;DAO活性、L/M和肠pHi均能敏感地反映出创伤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和逆转情况,但以DAO法更快速敏感,且能反应出肠上皮修复情况,又不平加病人痛苦,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军  肖光夏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1):690-691
肠黏膜屏障中机械性屏障最为重要 ,其结构基础是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其相邻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导致肠黏膜上皮完整性受损 ,是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1,2 ] 。在维护肠黏膜机械性屏障完整性结构中 ,肠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和系统地了解烧伤后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的变化 ,笔者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株IEC - 6为模型 ,动态观察了烧伤血清对肠上皮细胞间的特有成分E -钙黏附蛋白 (E -cad herin ,ECD)表达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肠黏膜上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放烧复合伤所致造血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体外照射及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对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影响。同种小鼠烧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对基质细胞贴壁率和基质祖细胞 (CFU F)集落形成的影响 ,以及放射损伤复合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 2 2 )g ,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烧伤小鼠血清的制备 :根据公式S(cm ) 2 =9 13W2 / 3(W =体重 ,g)计算动物体表面积 ,背部剪毛后 ,3%凝固汽油烧 7s,致 1…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颗粒对创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服用谷氨酰胺 (glutamine ,GLN)颗粒对创伤、烧伤及大手术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 ,将受试患者分为谷氨酰胺组和安慰剂 (甘氨酸 )对照组 (P组 ) ,每组 6 0例 ,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组口服或管饲谷氨酰胺 0 .5g·kg-1·d-1,P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 ,疗程为 7d。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屏障功能、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 ,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高。与P组相比 ,谷氨酰胺组患者用药 7d后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5 92 .5 0± 185 .2 3) μmol/L]明显高于P组 [(4 0 7.4 1± 190 .2 2 )μmol/L) ],增幅达4 5 .4 % (P <0 .0 1)。谷氨酰胺组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明显改善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 [(1.2 2± 0 .4 5 )U/ml]、内毒素含量 [(0 .2 1± 0 .0 9)U/ml]、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 (0 .11± 0 .0 7)明显低于P组 [分别为 (2 .2 7± 1.90 )U/ml、(0 .2 7± 0 .0 9)U/ml和 0 .2 3± 0 .13],降幅分别为 4 6 .3%、2 2 .2 %和 5 2 .2 % (P <0 .0 5~ 0 .0 1)。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肺血管通透性、血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和尿素氮、肌酐的含量,对烧伤后不补液、立即补液和延迟补液3种条件下大鼠心、肺、肝、肾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烧伤后不补液和延迟补液组内脏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立即补液对心、肝、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肺的保护作用不明显。提示,烧伤休克延迟补液后内脏功能受损的原因有多方面,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辅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膜损伤后的机制及意义。方法 大鼠在体致伤模型,采用生化法,荧光偏振法分别测定伤后24小时心肌细胞膜磷脂含量,膜脂流动性,膜酶活性及膜脂质过氧化的方法。结果 伤后1小时,膜酶活力降低;伤后3小时,心肌细胞膜磷脂含量减少,膜脂质过氧化加强;伤后6小时,膜荧光偏振度升高,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蔡黔  周红  肖光夏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688-691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mtDNA)编码的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SW-480)采用4mmol/L H2O2处理后进行mtDNA的提取,对ATP合成酶的ATPase6亚基、ATPase8亚基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同时于该时相点测定酶活性。结果 ATPase 8亚基基因在8385-8543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H2O2可导致mtDNA突变基因所编码的ATP合成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H2O2可明显损伤mtDNA编码的ATP合成酶基因,这种损伤作用最终导致其编码的酶蛋白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_3神经根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 建立兔脊髓损伤性截瘫模型,以截瘫后行S_3神经根电刺激为实验组,不做刺激截瘫兔为对照组,正常白兔为正常组.无菌条件下,采集门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动物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小肠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检查,取小肠进行电镜检查. 结果 对照组肠黏膜屏障及其他器官破坏严重,血清内毒素水平较实验组和正常组明显增高,肠道菌群移位发生率较高;实验组电刺激S_3神经根使失神经肠道蠕动增强,排出的肠内容物明显增加,同时肠黏膜破坏较轻,其他脏器损伤也较对照组轻,血清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并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移位率明显下降. 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电刺激S_3神经根能较好地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排出,良好地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减轻内毒素血症和肠道细菌移位;有利于减少SIRS和MOD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导致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基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 4mmol·L-1H2 O2 处理细胞后进行线粒体DNA的提取 ,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Ⅰ、COXⅡ、COXⅢ )基因、ATP合成酶 (ATPase 6亚基、ATPase8亚基 )基因进行PCR扩增 ,并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Ⅰ从 6 80 3~ 6 84 8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及 70 2 7出现点突变 (TC) ,在 732 9(CG)、7341(TG)、735 2 (GA)出现点突变 ,在 7337出现缺失突变 (缺T) ;COXⅡ序列在 82 19~ 82 6 0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 ;Atpase 8亚基基因在 8385~ 85 4 3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结论 :H2 O2 可明显损伤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热打击对肠黏膜屏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肠上皮细胞株Caco-2建立肠屏障模型,检测经37~43℃热打击后细胞的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及对大分子物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升高,TEER值降低,HRP通透性增加,37℃热打击细胞的TEER值和HRP通透性与39、41、43℃热打击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打击温度从37℃到41℃,occludin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于41℃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43℃时随热打击时间延长,occlud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随热打击温度(37~43℃)升高,细胞凋亡逐渐增加(P<0.05或P<0.01).结论 热打击可造成肠上皮紧密连接的明显破坏,细胞凋亡增加,从而破坏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黄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呼吸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烫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分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监测呼吸控制率(RCR)、琥珀酸脱氢酶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活力和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 烫伤后各时相点NADH和琥珀酸氧化呼吸边的RCR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色素C亦有同样改变,而烫伤对琥珀酸脱氢酶和NADH脱氢酶活力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热打击后肠黏膜单层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Caco-2细胞株建立肠上皮机械屏障模型,加入Gln培养24h,43℃持续1h热打击.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ln(0.4、0.7、1.4、2.1、2.8m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后续实验选择最适合浓度;Transwell法测定单层跨膜电阻抗(TEER)值和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采用考马斯亮蓝对细胞骨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0.7mmol/L的Gln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最强,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纯43℃热打击组,0.7mmol/L的Gln可抑制单层上皮细胞TEER的下降和HRP通过率的升高(P<0.01),增加occludin和ZO-1的表达,有益于维持细胞骨架的正常结构.结论 0.7mmol/L的Gln可减轻热打击对单层肠上皮细胞结构的破坏,保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肠缺血再灌注 (I/R)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小时后再灌注 2小时组 (I/R2 )、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再灌注同时给卡巴胆碱 2小时组 (I/RK)、夹闭后再灌注 2小时后给内毒素组 (I/RL)和夹闭后再灌注 2小时后给内毒素同时给卡巴胆碱组 (I/RLK) ,共 5个组。分别测血中肠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 (DAO)、D 乳酸、D 木糖含量和肠传输。结果 I/R2 、I/RK、I/RL及I/RLK4组大鼠血浆DAO均较N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小肠DAO均较N组显著降低 (P <0 .0 5 )。I/RK和I/RLK组与I/R2 和I/RL组比较 ,前 2组血DAO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小肠组织DAO显著升高 (P <0 .0 5 )。各实验组血浆D 乳酸含量较N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给卡巴胆碱的I/RK和I/RLK组较I/R和I/RL组稍有降低 ,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别。各实验组小肠传输较N组显著加快 (P <0 .0 5 )。给卡巴胆碱后 ,I/RK、I/RLK组较I/R2 、I/RL组小肠传输稍减慢 ,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别。I/R2 、I/RK、I/RL和I/RLK组给D 木糖 1小时后血浆D 木糖含量较N组显著升高。结论 肠局部给予卡巴胆碱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所引起的肠屏障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缺氧复氧后及紫芪方血清治疗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导致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及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紫芪方药物血清治疗后,可提高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同时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损伤;紫芪方血清对IEC-6小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皂甙单体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及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失血性休克5小时组(HS)、单纯复苏对照组(RE)、复苏加Rg1治疗组(Rg),每组6只。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OX活性。结果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摄取Rhoda-mine123减少,即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单纯复苏组膜电位有轻微提高,复苏加Rg1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失血性休克5小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显著降低,单纯复苏后其活性仍然较低。复苏加Rg1治疗组COX活性较休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并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结论复苏加Rg1可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COX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Rg1提高COX活性可能和提高该酶的产量和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烧伤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及坏死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于盖玻片中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致伤组和烧伤血清致伤组,各组在相应的培养液中于37℃,5%的CO2孵育箱中培养24h。用Annexin-v-FLUOS探针标记凋亡细胞膜的磷脂酰丝氨酸(PS),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作DNA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18.
乳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8介导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烫伤大鼠肠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 mRNA(IL-1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致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随机分成烫伤对照组(C组)及乳果糖预防组(L组).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肠组织中IL-18 mRNA水平;以分光光度法检测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取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MLN)及全血检测细菌含量.结果伤后C组肠组织中IL-18 mRNA表达较伤前增强(P<0.01),并显著高于L组(P<0.05);L组在伤后8、16、24 h小肠DAO活性高于C组(P<0.05),但L组伤后24 h内血培养的细菌阳性率及MLN细菌数量均低于C组(P<0.05).结论烧伤早期肠道IL-18 mRNA表达明显过度,致肠黏膜屏障遭受损害,细菌/内毒素移位增加,而预先应用乳果糖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细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9.
DNA typing of epithelial cells after strangul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 typing was carried out on epithelial cells which were transferred from the hands of the suspect onto the neck of the victim.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16 suspect-victim combin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stimating the typing success. Alternatively to an attack against the neck, the upper arm was used for “strangulation”. PCR typ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hort tandem repeat systems (STRs) HumCD4, HumVWF31A (VWA) and HumFIBRA (FGA)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 70% for all 3 systems. In most of the cases mixed patterns containing the phenotype of the suspect and the victim were obtained. In a case where strangulation was the cause of death, epithelial cells could be removed from the neck of the victim. The DNA pattern of the suspect could b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using four STRs, demonstr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practical casework. Received: 23 December 1996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4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