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鳃裂囊肿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CT表现(其中第二鳃裂囊肿13例,第一鳃裂囊肿1例,合并感染4例)。结果:单纯鳃裂囊肿表现为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呈上、下走行的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壁薄,轻度强化;伴有感染时,囊壁不均匀增厚,部分囊壁有明显强化,囊内密度增高,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粘连;癌变时囊壁结节样增厚,甚至呈实质性占位,并可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重建图像,病变显示得更加清晰,易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可提示是否合并有感染及癌变。  相似文献   

2.
鳃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CT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鳃裂囊肿15例,复习有关献,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鳃裂囊肿均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的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左侧8例,右侧7例。注射造影剂后无强化现象。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囊肿邻近结构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结论:CT可定位定性地诊断鳃裂囊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均为第2鳃裂囊肿.根据Bailey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CT与MRI表现为颈侧部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或后外移位,颈动脉鞘内大血管向内或内后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结论 CT与MRI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其中"气-液征"是新生儿期鳃裂囊肿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鳃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鳃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本组12例中3例为第一鳃裂囊肿,9例第二鳃裂囊肿,本组无第三、四鳃裂囊肿病例。鳃裂囊肿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囊壁薄,囊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移位。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易于做出准确诊断。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更加全面直观显示病变,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儿鳃裂囊肿的临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第1鳃裂囊肿2例,按Work分型,I型1例发生于右侧外耳道下方,II型1例见于左侧鳃腺区;10例为第2鳃裂囊肿,按Bailey分型,I型2例,II型5例,III型2例,IV型1例.第2鳃裂囊肿典型表现为类圆形薄壁囊性包块,囊肿压迫颌下腺向前移位,胸锁乳突肌向后外方移位,颈动脉鞘向后移位.2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4例合并感染可见囊壁增厚并明显强化.结论 CT对鳃裂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提示是否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临床资料完整,并经实验室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脑囊虫病的CT表现。结果:本组60例中,脑实质型39例;脑室型5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表现;脑膜型11例;混合型5例,各具不同的脑囊虫病CT表现。结论:CT诊断脑囊虫病,特别是发生钙化的脑囊虫病具有优势,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鳃裂囊肿的少见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鳃裂囊肿的不常见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MR/表现。男6例,女4例。年龄15-70岁,平均37.4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MR平扫检查。其中6例还作了增强检查,4例作了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 10例均为第2鳃裂囊肿,其中Bailey Ⅰ型4例,Bailey Ⅱ型6例。少见的MR/表现包括囊内出血(2例)、囊壁异常增厚(4例)、囊液固化(2例)及合并癌变(2例),这些表现使MR/诊断产生困难。结论 MR/形态或信号表现不典型的鳃裂囊肿,诊断时需结合其发病位置,以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前缘等典型部位最有帮助。如出现囊壁增厚、边缘不清以及周围血管累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时,则高度提示癌变。  相似文献   

8.
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9例,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3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结论:CT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钢 《放射学实践》2002,17(1):23-24
目的:确定CT对肺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包虫病的CT表现。结果:单囊性9例,多子囊型1例,多囊型3例,6例合并感染,CT表现为气-液平面及内外囊分离,2例有外伤史,患者表现为多囊型,结论:肺包虫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不仅可显示病变,而且可以显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肺炎样型16例。其中仅2例典型叶段分布者,3例叶段实变为主及4例蜂房样者提出了弥漫型肺泡癌的诊断,弥漫结节型、肿块型及散在斑片影均未能有效提示诊断。结论:弥漫型肺泡癌表现类型多样,典型叶段分布的多发结节、有血管造影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单/多叶段实变、蜂房状浅淡密度等较有特征性,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及CT表现.方法: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痛变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和CT特点.结果:48例中甲状舌管囊肿21例(43.8%),颈淋巴管瘤18例(37.5%),鳃裂囊肿9例(18.8%).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腮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高频超声和CT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MR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鳃裂囊肿病人(第一鳃裂囊肿2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的CT或MRI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耳前区反复感染或瘘,其特征为瘘道与外耳道平行;第二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CT和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  相似文献   

13.
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ileyⅡ型第二鳃裂囊肿在MRI上的特征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总结其特征讨论其形成机制。结果:本组11例全部为BaileyⅡ型;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囊腔在T1WI上呈低、等、高信号(其中低信号7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2例),T2WI常呈等、高信号(等信号2例,高信号9例);DWI均呈等、高信号(等信号3例,高信号8例);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并发感染者囊壁增厚、强化;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后内移位,颌下腺受压移位;脂肪抑制序列可更清楚的显示病变与周围关系。结论:对于BaileyⅡ型鳃裂囊肿,磁共振图像具有明显的信号特征及部位特征,对术前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物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MRI、CT、MRA和DSA表现。包括腮裂囊肿4例、颈静脉球瘤3例、颈动脉体瘤4例、神经鞘瘤3例、鼻咽癌侵入咽旁间隙5例。15例行MRI检查、9例行CT扫描、3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检查。结果:MRI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能清晰显示,并可见具有特征性的副神经节瘤瘤内纡曲、匍行的低信号血管影。颈静脉球瘤的CT特征性表现是颈静脉孔的扩大和骨质破坏。MRA和DSA对肿瘤血管的显示十分清楚。结论:MRI对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优于CT,若能结合CT、DSA、MRA等其他影像学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the CT findings in a patient with a lateral neck mass histologically shown to be a schwannoma but having certain radiographic features commonly considered pathognomonic for a type III second branchial cleft cyst. Our case, therefore, represents an exception to this long-established rule.  相似文献   

16.
颈部间隙囊性肿块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颈部囊性肿块的MR I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肿块,其中淋巴结病变12例,脓肿2例,涎腺病变4例,神经鞘瘤3例,甲状舌管囊肿7例,鳃裂囊肿9例,囊性水瘤5例,皮样囊肿1例,喉气囊肿1例。结果增强CT和MR I可以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淋巴结病变为液化坏死所致,有较厚的囊壁;涎腺囊性病变表现各异;先天性囊肿常表现为光滑、薄壁和无增强的肿块,多数囊肿具有特定的解剖位置,如甲状舌管囊肿主要位于颈前中线和舌骨水平,第二鳃裂囊肿多位于颌下腺后方和颈动脉间隙外侧,囊性水瘤最常见于颈后间隙,皮样囊肿位于口底。结论MR I和CT影像学检查能准确评价肿块的性质和位置,对诊断和术前理想方案制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