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66-170
骨性Ⅲ类错是一种以上下颌骨发育不调、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反为特征的错颌畸形。其畸形因素更多源于颌骨,单纯通过正畸手段移动牙齿难以取得较好矫治效果,临床上常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从根本上纠正颅颌面畸形。传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因其疗程长、治疗环节复杂,易出现偏差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反复发等不良影响。本文报道1例数字化技术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患者的案例,结合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并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2.
廖圣恺  李建成  张凯  徐锦程  徐涛  黄全顺 《安徽医学》2011,32(12):1972-1974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颌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陈旧性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3年3月采用正颌外科技术及坚强内固定治疗11例陈旧性下颌骨骨折.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模型外科、确定截骨部位及坚强内固定以恢复相对正常的咬合关系.术后根据X线检查结果确定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咬合关系、咬合力及颞下关节张口度等体征确定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4~30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时X线提示骨折均愈合.10例咬合关系、咬合力及张口度良好.其中1例虽张口度及脸形良好,但咬合关节欠佳,内固定固定8个月后予正畸矫形后恢复良好.总体优良率达90.9%.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及坚强内固定为陈旧性下颌骨骨折提供二次解剖复位,对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张闭口功能和颜面外形能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邓文正 《广西医学》2007,29(10):1528-1529
目的 评估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颅颌牵引治疗下颌骨单发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43例下颌骨单发性骨折患者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颅颌牵引复位技术,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均参考Champy的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周张口度均大于37 mm,X线复查下颌骨愈合情况良好,均未见错位愈合、骨愈合不良和假关节形成.治疗组出现3例咬合关系不良,占6.98%;对照组出现10例咬合关系不良,占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骨单发性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颅颌牵引复位技术疗效显著,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减少了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过程,并与同期2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0%(17/21),畸形复发率为4.8%(1/21);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58.6%(17/29),畸形复发率为10.3%(3/2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平衡及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分别采用正颌联合正畸和正颌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可明显改善咀嚼功能,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38例陈旧性颌面骨折,运用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按正颌外科常规,术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取模;头影测量及模型外科等,术前制作咬颌板,手术均采用标准的正颌外科截骨线进行,精确复位后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颌间固定2周~3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拍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咬颌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创口均1期愈合,术后经颌间牵引,咬颌关系和外观基本恢复伤前状况.结论: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此法具有稳固性好,咬颌关系稳定、感染率低的优点,目前是治疗颌骨骨折错位愈合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昭霞 《中外医疗》2013,32(2):44+46-44,46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成人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前收治的34例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单纯种植义齿修复,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患者采用正畸联合种植修复进行治疗,为联合组,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总合格率高达95.24%,对照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前牙错颌畸形及牙列缺损,咬合功能良好,效果美观,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牙齿整齐与牙齿咬合情况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牙齿整齐、牙齿咬合良好人数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69.23%(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应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牙齿整齐度及牙齿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12例成年牙颌面畸形的患者,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初步体会:①为了排除干扰,谐调上下牙弓的长宽高度,术中顺利地进行截骨块的移动和术中、术后建立良好的咬关系,必须根据需要进行术前或术后的正畸治疗;②坚硬内固定技术有许多钢丝内固定无可比拟的优点,应在正颌外科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③正颌外科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遗留的牙颌面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体会。方法7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49例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进行治疗(配合治疗组),27例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单纯内固定组),术后3个月检查咬合关系及下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配合治疗组有4例(8.2%)咬合关系不良,10例(20.4%)下颌运动功能障碍;单纯内固定组有7例(25.9%)咬合关系不良,1例(3.7%)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但在早期下颌功能恢复方面不如单纯坚固内固定术。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同时应注意下颌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为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通过口内或口外颌下切口手术复位骨折,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35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及张口情况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32例手术切口Ι期愈合,3例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处理Ⅱ期愈合。X线摄影拍片观察骨折复位良好,无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术后3个月张口度>3.5cm35例,咬合关系良好31例,4例出现咬合干扰经调合后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郭树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88+1690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术修复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均I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0例患者术后轻度咬合紊乱,经处理后恢复。结论: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修复下颌骨骨折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伴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对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根据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制作!板,术中截骨后根据板后退旋转下颌骨,用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使上下颌颌骨处于术前设计好的咬合状态,增加术后!关系的稳定性,使术后牙齿咬合于理想的位置。结果:术前正畸疗程为4~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均达到个别正常。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侧面由凹面型变为垂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骨性反伴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邢葳  栾艳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3):155-156
下颌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它是由于下颌骨过度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下前牙突出及容貌的不协调。在生长发育期一般采用口腔正畸的非手术疗法矫正,对正畸无效或严重畸形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改善。按照现代外科正畸理论原则合作配合,进行下颌前突畸形的正颌治疗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我科对10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行下颌前突矫正术,由于行正颌外科手术后需做颌间结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正颌联合正畸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88例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后,咀嚼功能评分与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矫治后无1例复发。结论正颌联合正畸能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属于理想的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及其优缺点。方法 口内切口,采用小型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2例下颌骨骨折。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示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评估其愈合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50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2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mm,X线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 口内入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径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及骨间钢丝固定优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为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通过口内或口外颌下切口手术复位骨折,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35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及张口情况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32例手术切口I期愈合,3例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处理Ⅱ期愈合。X线摄影拍片观察骨折复位良好,无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术后3个月张口度〉3.5cm 35例,咬合关系良好31例,4例出现咬合干扰经调合后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取术前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明确骨折部位及程度,经手术切开复位并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正畸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4~18个月的随访,双侧颜面部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结论手术复位后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正畸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