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关系。方法 UAP患者78例在PCI术前测定血清hs-CRP,分为hs-CRP增高组和hs-CRP正常组。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hs-CRP增高组MACE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组(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和hs-CRP增高的易发生MACE;hs-CRP对PCI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58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24h血清hs—CRP的变化;并对UAP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以评价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与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UAP组术后24h血清hs—cRP浓度与术前的差值高于对照组[(1.08±0.89)mg/L:(0.36±0.29)mg/L,t=7.483,P=0.000];PCI术后血清hs—CRP≥3.0mg/L的uAP患者1年内首次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高于hs—CRP〈3.0mg/L者(χ^2=1.267,P=0.260)。结论PCI术后24h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UAP患者1年内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正常对照组43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CRP),并按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分成2组:CRP高水平组(CRP>3mg/ml,n=31例),CRP的低水平组(CRP<3mg/ml,n=24),并对2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高水平组急性心脏事件(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P低水平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心脏事件与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反应蛋白对预测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治疗的UAP患者84例,采用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连用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χ2=5.13,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发生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用于治疗UAP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作用与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金英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293-29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0例uA样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健康体枪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后均测定血清hs-CRP水平;评估两组患者hs-CRP水平及hs-CRP水平对UA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样本术前与术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0.01)。②两组样本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16.35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hs-CRP变化对其预后有显著影响,可作为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CRP<4.0 mg/L的60例患者为A组,CRP≥4.0 mg/L的58例患者为B组,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A组6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源性猝死1例;B组58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源性猝死3例;2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含量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可能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分别为P〈0.01,P〈0.01),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在不稳定型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与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UA患者临床资料,保持随访1年。依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n=21)与未发生组(n=99)。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超声心动图指标、实验室指标等基线资料。分析CRP、HbA1c对UA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CRP、HbA1c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HbA1c升高是UA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RP、HbA1c对UA患者发生MACE预测价值的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沈彩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11):921-921
目前研究表明冠心病 (CHD)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刺激有一定关系 ,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和发展[1] ,本文通过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治疗前及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后炎症蛋白CRP的浓度变化 ,以了解UAP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本组病例采集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患者。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而诊断的UAP患者 43例 ,其中初发型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42~ 6 9岁 ,平均 5 7.1岁 ,恶化型心绞痛 17例 ,男 9例 ,女 8例 ,年龄 39~ …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使血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中的炎症急性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其中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一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脂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糖耐量减低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病人90例,分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各45例,正常对照组41例,进行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扣血脂的变化分析。结果合并糖耐量减低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糖耐量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血脂代谢也有明显变化。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减低时,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存在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3.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组间差异,观察hs-CRP水平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应冠心病的不稳定程度,并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洛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药物治疗2周时的血浆CRP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LDL-C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在降低UA患者血脂的同时,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焦虑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UAP的患者96例,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分为轻度焦虑障碍组(50~70分)、重度障碍组(70分以上)和对照组(无焦虑)。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并用COULTER-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并统计三组患者的年住院次数及年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患者hs-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住院次数和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UAP患者的焦虑相关,可作为临床U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UAP患者随着焦虑的程度变化可能加速MPV增大和活化过程,其可能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PCI组)及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患者45例(非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d、术后2d、术后4周血清CRP并进行比较。结果(1)术前比较:PCI组和非PCI组无差异(P〉0.05);PCI组、非PCI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非PCI组以及正常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无差异(P〉0.05);PCI组术后2d、术后4周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介入治疗可以加剧局部炎症反应,但随着血管开通,药物联合应用,炎症反应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估抗炎效果的指标。方法:根据危险度将UA患者分为II、II、II级,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UA患者(n=125)入院及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以正常健康者(n=50)血清标本为对照组。结果:UA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7.75±2.26mg/L及6.32±2.71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6±0.69mg/L)(P<0.01);随危险度分级的提高,患者的hsCRP水平相应增高,分别为3.45±1.79mg/L、7.47±2.66mg/L和12.32±2.34mg/L;经治疗出院时,除I级差异不明显外,III、II级患者hsCRP水平降低显著(5.93±2.81mg/L,P<0.05、9.33±3.02mg/L,P<0.01)。结论:UA患者hsCRP平均水平明显比正常人高,并随危险度分级提高而增加,治疗后除I级外水平下降明显,显示抗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琳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12-313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UA)进行介入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U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进行hs-CRP测定,同时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s-CRP测定,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对80例UA患者随访3a后观察预后情况。结果UA组患者较健康体检组手术(检查)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手术(检查)后健康体检组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UA组患者手术后hs-CRP水平较术前及健康体检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a结果,1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7例,发生率为29.8%;2组发生心血管事件3例,发生率为13.0%。2组患者随访3a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26.41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A患者hs-CRP水平较健康者增高,且介入治疗后hs-CRP水平升高,可根据3.0mg·L^-1作为预估患者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并探讨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患者52例(PCI组)及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50例(正常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结果:PCI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5.78±2.63mg/L、8.09±3.24mg/L和2.89±1.32mg/L;正常组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分别为1.52±0.73mg/L、1.54±0.69mg/L和1.51±0.80mg/L。两组术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术后2天、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2天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加剧了局部炎症反应,随着血管开通,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