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通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60-1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7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17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其中有13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16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1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段局限性切迹,24小时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 26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20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6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 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判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特点。方法:对22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结肠显著积气,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分为4型。结论:腹部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钡灌肠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不典型X线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 h复查。  相似文献   

4.
戚绍林 《当代医学》2007,(23):168-16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 对我院2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 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钡灌肠X线表现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肠腔呈漏斗状膨大,并移行至呈巨管状的结肠,6例出现钡剂潴留,部分患者的结肠上方肠腔内仍有因粪便积留形成的粪块影.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均未见溃疡等表现.结论 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便于术前选择手术方法 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戚绍林 《当代医学》2007,(12):168-169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 对我院20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 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钡灌肠X线表现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痉挛段与扩张段之间肠腔呈漏斗状膨大,并移行至呈巨管状的结肠,6例出现钡剂潴留,部分患者的结肠上方肠腔内仍有因粪便积留形成的粪块影.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均未见溃疡等表现.结论 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便于术前选择手术方法 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分析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7例新生儿中,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扩张及低位不完全性梗阻12例,无明显异常15例。钡剂灌肠发现(直肠直径/乙状结肠直径)1。而先天性巨结肠最易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造成病变部位近端的扩张与远端狭窄的受累部位比值的倒置(图2)。本组17例,见于短段型及常见型。为此,测量直肠、乙状结肠横径比值对新生儿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苍松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43-143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中腹部平片示结肠瘀张9例(36.0%),结肠梗阻13例(52.0%);钡剂灌肠检查短段型1例(4.0%),常见型17例(68.0%),长段型2例(8.0%),全结肠型3例(12.0%),阳性符合率92.0%(23/25)。24小时随访钡剂潴留有24例(96.0%),扩张段肠黏膜出现大锯齿状改变1例。结论:规范运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等方法可以为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很有价值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8.
郑爱萍 《当代医学》2014,(12):60-61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该病X线检查的表现。方法对7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通过平片确诊;7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其中69例稀钡灌肠确诊,2例全消化道造影确诊。结论对患者通过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清晰地显示出来,诊断结果可靠,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X线在TCA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小儿TCA的腹部平片及钡灌肠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腹部平片均显示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小肠淤张、结肠少气或无气,结合临床可提示巨结肠可能;钡灌肠显示:结肠框变小10例,整个结肠壁较平坦、僵直、缺乏正常的柔韧度与活动度9例,部分结肠壁不光整、呈现齿状突起5例、钡剂逆流、末端回肠扩大9例,24h钡剂潴留8例。钡灌肠正确诊断TCA10例,诊断准确率达76.9%。结论腹部平片异常可提示巨结肠,是诊断TCA的首选方法;钡灌肠可以正确诊断TCA,是目前诊断TCA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正确合理使用检查方法、掌握TCA影像特征表现.对早期诊断TCA具有萤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华  潘正航 《华夏医学》2007,20(3):469-470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改良后结肠造影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X线腹平片上都有肠胀气扩张等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X线钡灌肠均可见明确的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常见型19例,占57.6%;短段型7例,占21.2%;长段型5例,占15%;超短段型合并肛门狭窄1例,占3%;不典型巨结肠1例,占3%。结论:X线结肠造影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钡灌肠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6例充盈像时均未见到明显的狭窄段及扩张段。 7例排钡像观察到狭窄段及扩张段 ,但狭窄段不典型 ,7例观察到相当于狭窄段处肠管略僵直的管壁。直肠壶腹部较相邻结肠窄。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造影时X线表现不典型需加照排钡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3-923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对3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X线平片及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典型的X线表现,可以明确本症的诊断。结论钡剂灌肠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可靠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巨结肠是儿童最常见的结肠病变。由于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使病变肠段不能松弛,呈痉挛状态,粪便通过障碍。近端肠管逐渐扩张肥厚。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平片、钡灌肠检查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X线诊断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各种X线征象的认识,以求早期诊断.方法:对60例不典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腹平片、钡灌肠结肠造影、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60例典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资料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患儿日龄越小,其钡灌肠结肠造影的X线征象越不典型,但在对比分析中找出几种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结论:可将几种有诊断标准意义的X线征象进行综合,提出诊断标准供参考,并提出几点钡灌肠结肠造影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仿真内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e,CTVE)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诊先天性巨结肠的33例新生儿术前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8例确诊者行CTVE三维重建,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33例患儿均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检查确诊24例,CTVE三维重建8例均阳性,诊断分型与钡灌肠一致。结论 CTVE是一种无创显示结肠病变的诊断方法,可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钡灌肠方法和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经钡灌肠检查确诊20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5.2%。结论:钡剂灌肠检查为诊断本病首选、有效、简单的方法,且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9.
黎强  林丽琴 《华夏医学》2001,14(1):42-43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较为少见 ;有关文献报道亦少 ,现就资料保存完整的 1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10例中男 7例 ,女 3例 ,日龄 3~ 2 4d。 10例于术前均采用透视、X线平片及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一次性诊断 4例 ,复检诊断 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表现 :便秘 6例 ,进行性腹胀 5例 ,胎粪排出延迟 8例 ,腹泻与便秘交替 2例。体征 :腹部膨隆 7例 ,直肠指检空虚 6例 ,紧手感 4例 ,拔指后多无粪便排出 ,腹壁可扪及粪块 2例。2 结果2 .1  X线透视及平片  X线摄片显示小肠充气扩张…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症18例X线所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平片(17例)显示:中上腹小肠胀气伴液面15例,直肠少气或无气16例,无1例结肠胀气,钡灌肠(18例)显示:结肠细小5例,结肠宽径正常13例,但肠管形态多不正常(包括僵直9例,锯齿状改变7例,结肠短缩12例,直肠壶腹消失14例),排钡延迟11例,钡灌肠检查对鉴别小肠闭锁,胎粪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及其它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