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中亏损企业面已达32.1%,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数量有的有所增加。国家经贸委医药司负责人撰文指出,加速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国现有的医药流通格局,主要是沿袭多年来计划经济管理下的4级批发模式,机制僵化、效率低下,不仅束缚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影响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医药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现在应加大医药流通领域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8月14日讯: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获悉,该省县级公立医院中医药价格改革后,县级公立中医院业务收入增长,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门诊均次费用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平稳合理增长,医药费用增幅有所减缓。数据统计,2013年县级公立中医院医疗收入比上年增长18.58%,总诊疗人次数比上年增长6.68%,出院人数比上年增长12.30%,门诊中医非药物治疗总人次比上年增长11.62%,  相似文献   

3.
1997年,湖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68亿元,增长17.4%,比1994年翻一番。医药商业销售总额32亿元,增长10.3%。过去的一年,湖北省医药系统坚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影响全局的大事,在落实上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发展。 解放思想 湖北省医药系统坚持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来对待医药经济改革与发展。注重更新观念,找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倡借鉴别人的经验,开阔和丰富自己的发展思路。一些地市和企业率先行动,在推进集团战略,经营结构调整,营造发展大环境等方面迈开大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改革,OTC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中药企业将面临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各个企业都想争夺各种资源,如研发资源、医药流通渠道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来降低风险;也有一些企业却倾向于专业化的经营,做强主营产品,推出强势品牌。笔者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对中药企业未来之路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对中药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分析2003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8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6%,完成销售收入7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7.52%,中药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组建于1955年,隶属于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为国家二级企业。现有员工2,000人,下属6个商业分公司、27个批发部、28个零售网点、2个制药工业企业、1个中药饮片厂、1个中药研究所和1所职工学校。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国有大型医药商业公司。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润1.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33%和31.23%。  相似文献   

6.
中小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在我国医药市场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医药企业应面对加入WTO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审时度势,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以现实或潜在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创新并保持长久的活力。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GSP国家强制规范的实施,国内中小医药商业企业逐步由多而乱向少而精转变。规范后的一些医药商业企业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则显得更加不适应。其中主要原因除了行业规范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中小医药商业企业在产品经营战略上不够清晰,经营方法不太得当。  相似文献   

7.
1.全国国有中药商业总购销简况1.1 全国国有中药商业1997年总购进额268.44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中药材总购额为65.32亿元,增长5.2%,中成药总购额为186.47亿元,增长13.95%。1997年全国国有中药商业总销售3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中药材总销售88.86亿元,增长6.8%,中成药总销售额225.65亿元,增长14.3%。1997年总购销均比上年有一定增长,中药材、中成药总购销也比上年有增长,中成药总购销增长继续大于中药材。1.2 1997年度国有中药商业总购进额前10名为:广东33.98亿元;浙江31.9亿元;江苏27.25亿元;上海26.11亿元;北京  相似文献   

8.
宁波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浙东沿海,为浙江省最大的中药专业公司和中药股份制企业。几年来,公司顺应改革开放形势,跳出药业传统经营模式,坚持走中药现代化之路。确立“药业为主、贸工结合、综合经营、统筹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实施“农工贸一体、调批零合一、内外贸并重”的发展战略,促进了企业效益持续增长。1996年公司销售总额达3.5亿元,比1990年增长2.8倍;外贸出口3000万元,比1994年增长49倍;实现利润2000万元,比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中药材生产和中成药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60~70年代中药出口额呈快速增长,其60年代平均增长率为23%;70年代平均增长率最高达50%;进入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中药出口增幅明显回落,年均增长率仅为4%;进入90年代增长幅度仍较缓慢,均为8%。1998年出口仍不景气,出口药材数量、金额分别比上年下降23.7%和17.7%;1999年1~4月份,出口药材、中成药的数量和金额均比上年同期下降10%以上。中药出口占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中药出口长期以来以原料和加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公司副总经理龚家申在全国药品供应交流会上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呈现以下4个特点: 1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突出表现在医院医疗用药稳定增长,以上海市为例,自1994年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以来,市内40家医院用药水平仍然持续上升,1994年比1993年增长20.7%,1995年比1994年增长25%,1996年上半年较同期增长22%左右。再有就是居民个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1996年1~3季度人均月保健支出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9%。以上情况表明,人民经济能力的增强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完全消化了当前医改对医药市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元四辉 《中药材》2001,24(4):310
记者从3月15日召开的“2001年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0年广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快了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使全市医药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66.75亿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4.5%;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51.55亿元,同比增长13.84%;完成工业增加值17.84亿元,同比增长16.5%。医药商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先来看1996年度美国最大的14家制药企业的状况。从这14家企业的收入平均为73.16亿美元,平均比上年增长8%;平均获取利润为13.68亿美元,平均比上年增长4%;收入利润率平均为15%,资产利润率平均为12%,平均每家雇员3.4万人。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医药总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上规模、抓技改、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医药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元~7月份,全省医药工业实现产值23.67亿元,销售21.1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15%和43.64%,产销率比去年同期增长5.51%个百分点。上半年利税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为21.9%。  相似文献   

14.
1.1医药行业利润增幅明显放缓据全国医药统计两数据,截至2004年11月底,国内医药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077.5亿元,同比增长17.3%;产品销售成本为2045.6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同期销售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3.5%,而上年同期为35.2%,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同期营业、管理及财务三项费用分别为444.2亿元、266.3亿元、5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5.7%、6.4%,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为24.8%,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医药市场空前淡化,不少医药经营单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广东省乐昌市药材公司却稳步发展,生意兴隆,去年实现总销售额1100万元,累计盈利51万元,今年首月开门红,销售和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92%和114%。在县级同行中堪称“一枝独秀”,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赏。该公司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树立  相似文献   

16.
一、中药材产销概况 99年上半年的中药市场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生产发展较快,需求稍有增长,多数品种货源宽松,市价跌多升少,整个医药市场景气回落。大中型企业效益较好,中小企业,特别是商业企业效益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南市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综合效益第一原则,1994年实行“全风险目标责任制”的工资改革内部分配模式,一年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4.5%,职工收入增长了59.7%。收到病家表扬信212封,锦旗、镜框、字画29件,上升了105.82%,拒收礼品80人次,计人民币5710元,病人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流通体制将发生重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经贸委医药管理司司长于明德介绍,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已近2 000亿元,医药流通体制改革长期滞后,医药产品经营单位仅限于国有和集体性质的企业,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迟迟未能建立完善的流通和市场竞争机制。中国现有医药批发企业1.6万多家,年营业额超过2 000万元的不足400家。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平均利润不到1%,销售成本却高达12%以上。旧有的四级站经营网络中许多单位亏损严重,丧失自我发展能力。面对医药流通企业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格局,迫切需要建立医药流通新体制。中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扶持建立5到10个多元化经营、年销售达50亿…  相似文献   

19.
医药商业企业的仓库是储存医药商品的重要场所,是保证医药商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瓦房店市医药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仓储的建设和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以后,公司以增强质量意识为基础,以提高仓库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争创国家级“四好仓库”为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瓦房店市公司的仓库大部分建于50、60年代。随着医药经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管理手段、仓房条件、养护设备、安全措施、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等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医药物流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医药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医药物流是医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医药物流市场前景美好: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1].但是现在医药流通领域利润却越来越低.目前医药批发业毛利有12.6%,而费用却占到12.5%;我国医药行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在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全面开放后的几年内,随着跨国医药商业企业的进入,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便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加快物流发展,协调更多的上下游客户,优化医药行业整个供应链,才能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