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B组(31例)采用全身麻醉,自控镇痛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0.3 mg,丁丙诺啡0.6 mg,胃复安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2组负荷量均为5 mL,持续速度2 mL/h,自控镇痛泵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比较2组VAS评分、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实进数.结果:2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和BCS舒适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8 h用药总容量、自控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实进数低于B组(P< 0.05).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可较好控制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经硬膜外用药量较经静脉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手术80例,随机分为PCIA组与PCEA组,每组40 例。待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内导管后连接镇痛泵。于泵注后6h、12h、24h、36h、48h进行随访评估。比较 两组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级、自行按键次数、不良反应及术后1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 后镇痛效果均确切,其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级、自行按键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和 术后1周肺部感染的发生率PCIA组显著高于PCEA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经硬膜外自控镇痛 优于经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肝胆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了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肝胆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硬外镇痛组,用0.75%布比卡因40ml 吗啡8mg 氟哌啶5mg;B组为静脉镇痛组,用吗啡10mg 氟哌啶5mg。各组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40ml,持续输注速度为5ml/h,记录术后4、8、12、24、48h静息镇痛评分VAS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印象评分。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对镇痛总体评价明显差于硬外自控镇痛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结论肝胆手术后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其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A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泵入静脉自控镇痛;B组38例给予氢吗啡酮泵入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使用情况(自动进药量、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术后即刻与术后48 h 致炎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术后24 h、72 h谵妄发生率。结果:B组自动进药量、按压次数及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均较A组少(P<0.05)。两组术后6 h VAS、Ramsay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2 h与24 h VAS、Ramsay评分较术后6 h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毕即刻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48 h IL-6、MCP-1、HMGB-1水平较术毕即刻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48 h谵妄发生率(5.26%、2.63%)均较A组(21.05%、18.42%)低(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与A组(18.4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舒芬太尼,氢吗啡酮泵入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明显,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蔡弥松  张作锋  许铿 《大医生》2023,(11):35-37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硬膜外镇痛)和观察组(40例,进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PCIA)。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镇静评分、麻醉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24 h、36 h及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2 h(P <0.05);两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迟于对照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液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进妇科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A、B、C患者分别给予氢吗啡酮1μg/(kg·h)、2μg/(kg·h)、3μg/(kg·h)。观察记录术后患者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观察组B和观察组C术后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泵需求按压次数低于观察组A(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 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C。结论临床上氢吗啡酮2μg/(kg·h)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阵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曲马多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评价曲马多镇痛的用药途径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 4 8例 ,随机分成静脉 (PCIA)和硬膜外 (PCEA)术后镇痛两组。记录两组PCA的按压次数 ,曲马多的 2 4h用药总量、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镇静评分和VAS评分 ,取其平均数进行比较。结果 :硬膜外组曲马多 2 4h用量明显多于静脉组 (P <0 .0 1) ,VAS评分、无效按压次数 ,硬膜外组高于静脉组 ,两组镇痛效果都较好 ,副作用发生率相似。结论 :曲马多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达到镇痛目的 ,单独应用时静脉镇痛效果比硬膜外效果好 ,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8.
612例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和术后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术后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儿612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Ramsay改良分级法、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进行镇痛镇静效果评定.观察并记录自控静脉镇痛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48 h内按压自控镇痛的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效果优良率达98.33%;无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6%,幼儿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患儿(P<0.01),联合麻醉的患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患儿(P<0.01);单纯局麻的患儿椎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高达11.48%,与单纯全麻的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后路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后路组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后路QLB(每侧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PCIA,对照组单纯给予PCIA。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舒适度、镇静情况、血清泌乳素、5-羟色胺水平,记录两组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产妇活动状态、静息状态术后2、6、12、24 h VAS评分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产妇对镇痛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5-羟色胺水平均降低,两组泌乳素水平均升高,且后路组术后5-羟色胺、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行后路QLB联合PCIA镇痛满意,产妇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黄亚男  钱静 《全科护理》2021,19(21):2943-294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急性疼痛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1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0例,两组病人均行蛛网膜下隙麻醉.A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B组病人术后镇痛方式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静息状态、主被动活动时的疼痛评分及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静息和主被动运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镇静过度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人头晕、恶心、呕吐等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且择期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1(K组)、实验组2(KN组),每组15例。C组患者术后硬膜外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组应用含0.1 mg/kg氯胺酮的0.9%氯化钠注射液4mL;KN组应用含0.1mg/kg氯胺酮和5μg/kg纳洛酮混合液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硬膜外给药后,3组均开始应用吗啡静脉镇痛泵,并记录和比较3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吗啡消耗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恶心/呕吐次数、呼吸抑制、深度镇静及晕眩情况。结果: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K组和KN组患者术后3 h吗啡消耗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KN组术后6 h、12 h、24 h吗啡消耗量低于C组(P0.05)。K组术后12 h的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少于C组(P0.05);KN组术后3 h、6 h、12 h、24 h的恶心/呕吐次数均少于C组(P0.05)。各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深度镇静,晕眩病例散发。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吗啡的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及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盐酸曲马多+岁哌卡因硬膜外白控镇痛与盐酸曲马多+芬太尼静脉白控镇痛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补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I~II级、年龄3~8岁的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n=30):盐酸曲马多+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毕前30min硬膜外给予盐酸曲马多0.5mg/kg+0.125%罗哌卡因3m1,术毕盐酸曲马多1rag/kg+氟哌利多0.05mg/kg+0.125%布比卡因,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泵入1ml/h,PCA 1ml/次,锁定时间为10min;B组(n=30):盐酸曲马多+芬太尼静脉白控镇痛(PCIA),盐酸曲马多1mg/kg+芬太尼0.001mg/kg+氟哌利多0.05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静脉泵入1ml/h,PCA 1ml/次,锁定时间10min。观察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两组术后1h、3h、6h、12h、24h、48h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B组的VAS评分、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在术后1h、3h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A组(P〈0.05),在其他时间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有5例嗜睡,6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P〈0.01)。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PCEA与PCIA的效果相当,但PCIA的副作用稍大,PCEA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Ⅱ级且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例,术前均无心、肺、脑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8),全麻组(n=8),硬膜外阻滞组(n=8)。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0.375%布比卡因;全麻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选用0.5%布比卡因。分别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为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即刻(T3)、术后72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es,TA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结果:(1)vWF:T2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T3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间无显著差异。(2)FIB: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3)DD:T2时全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4)TAT: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减少因手术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活化、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高凝状态,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溶状态,故这两种麻醉方法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降低围术期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镇痛在急诊下肢骨折手术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摆放体位前30S内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1ug/kg,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1;对照组(B组):摆放体位前不给任何镇痛药物,每组30例。记录入室后15min(T1)、摆放体位前(T2)、摆放体位后即刻(T3)及穿刺结束时(T4)MAP、HR、SpO2;每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体位摆放过程中VAS评分;评估患者满意率。结果:与T1时比较,A组T2~3时MAP、HR均下降(P〈0.05),B组T3~4时MAP、HR均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3~4时MAP、HR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SpOz未见明显变化;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体位摆放过程中VAS评分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有效缓解股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疼痛,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T1组、T2组和C组,每组30例。于术前、术毕,T1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T2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和曲马多50 mg混合液,C组注射0.9%氯化钠液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镇静/醒觉(OAA/S)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组术后15 min时OA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P0.05),术后30 min、1 h时3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组术后0.5、1、2、4、6、12 h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24 h时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组拔管时心率、血压较T1、C组平稳。结论: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麻醉恢复平稳,镇痛效果优于单用曲马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可乐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均行PCEA,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镇痛药液配方:A组用吗啡2mg和罗哌卡因150mg;B组用可乐定100μg、吗啡2mg和罗哌卡因150mg;C组用可乐定200μg、吗啡2mg和罗哌卡因150mg。监测术前和术后血压(BP)、心率(HR)和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emesay镇静评分,记录24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镇痛药总用量。结果:术后24h VAS评分: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5)。B组和C组24h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镇痛药总用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1),且C组低于B组(P〈0.01)。A、B、C组镇静评分别为2.5±0.4分、2.9±0.7分、3.9±0.7分,(P〈0.05)。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后BP、HR均降低。结论:可乐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PCEA不仅能发挥良好镇痛作用,而且能降低术后血压,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昂梅鲜  刘宗民 《天津护理》2001,9(6):274-275
为解决手术后创伤性疼痛问题。本组210例手术后患者,其中静脉组83例,适用于全麻、臂丛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术后病人。硬膜外组127例,适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手术后病人,选日本产奥贝泵充填量100ml,注入速度2.0ml/h,连续输注50h。奥贝泵持续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舒适无痛,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术前宣教,术后妥善固定,认真观察镇痛效果,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镭  徐军美  杨昭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30-303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B组)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M组)硬膜外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8、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呕吐、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3分。呕吐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22.5%,B组发生率较M组低。尿潴留发生率B组为7.5%,M组为55.0%,B组要低于M组。满意率B组为90.0%,M组为72.5%,B组的满意率要高。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布比卡因较吗啡复合布比卡因更适合于作为硬膜外术后镇痛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年龄6179岁,ASA分级为Ⅰ79岁,ASA分级为Ⅰ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IL-6、TNF-α浓度小于A组(P<0.05),IL-10浓度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