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阿乐)对轻中度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AS斑块的消退效果;方法 46例轻中度高血压(新发或未系统治疗)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12周,以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颈动脉IMT及AS斑块消退情况;另以健康自愿者30名,与观察组姓别、年龄相匹配,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大部分(70%)患者的血压达标,血脂异常纠正,颈动脉IMT及斑块厚度(Crouse)积分明显缩减(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乐治疗12周,可使轻中度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颈动脉IMT及AS斑块有明显地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阿伐他汀和烟酸肌醇脂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阿伐他汀和烟酸肌醇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 12周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含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IM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检查。结果 :阿伐他汀组治疗 12周后的TC ,TG ,LDL C ,FIB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HDL C明显升高 (P <0 0 5 ) ,颈动脉IMT明显变薄 (P <0 0 5 ) ,TT ,APTT均有显著延长 (P <0 0 1)。PT明显升高 (P <0 0 5 )。烟酸肌醇脂组中HDL ch、FIB颈动脉IMT ,TT ,APTT ,PT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伐他汀调脂疗效优于烟酸肌醇脂 ,且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 ,并改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入院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12周后Ⅱ组颈动脉斑块IMT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qd口服,强化组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qd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普通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较普通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强降脂作用,通过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阻断并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罗秀忠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47-1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普罗布考250mg,2次/d。同时根据需要予以其他正规降压、抗血小板、降糖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以及TC、TG、LDL—C和HDL-C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组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C、TG、HDL—C及LDL-C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消退狭窄性颈动脉粥样斑块,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对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面积(Smax)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缓释烟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和IMT以及Smax较之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缓释烟酸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调脂效果,有效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89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降压治疗,其余2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他汀药物治疗,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1周,给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结果给药后3个月3组患者的颈动脉 IMT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6个月各药物组颈动脉 IMT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治疗组之间颈动脉 IM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两者他汀药物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近两年内经我院确诊的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治疗,B组仅给予舒心降脂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A组的降压疗效优于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74%)也低于B组(1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舒心降脂片在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方面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阿斯匹林组及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组(强化降脂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较阿斯匹林组明显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较常规剂量组IMT、斑块面积及血脂CRP水平改善更明显(均P<0.05),与另外2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降低CRP及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使用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及单纯抗血小板聚集药,并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  相似文献   

11.
周泉  杨瑜莹 《医学争鸣》2004,25(23):2167-216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及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非调脂作用 .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 4 6例口服辛伐他汀 2 0mg ,Qd ,12wk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IMT、血脂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原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变 .结果 :血脂紊乱组治疗 12wk后的颈动脉IMT变薄 (P <0 .0 0 1) ;TC ,TG ,LDL C ,FIB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0 1) ,HDL C升高 (P <0 .0 0 1) ,TT ,APTT均有显著延长 (P <0 .0 0 1) .PT升高 (P <0 .0 0 1) .结论 :调脂作用的辛伐他汀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干预、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 ,改善凝血系统 ,减低血液黏稠度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Qd,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atrix metalloprtease-3,MMP-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检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及12周后的TC、TG、LDL-C、hs-CRP、MMP-3、TNF-α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2周后HDL-C升高(P<0.05)及颈动脉IMT变薄(P<0.05)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比较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8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B组应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并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③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t=11.10~24.00,P〈0.01),12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t=0.35~1.34,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IMT有显著降低(t=2.04、2.65,P〈0.05),TC、TG、LDL—C无显著改变(t=0.20~0.64,P〉0.05),B组TC、TG、LDL—C、IMT均显著降低(t=2.83~14.10,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3~7.34,P〈0.05)。④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比较,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3次/d。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顿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留取血标本作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血脂分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并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12周后,TC、TG、LDL—C水OF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HDL—C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颈动脉IMT均变薄(P〈0.05),但治疗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及较强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可逆转或延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前、中、后凝血机制6项指标,了解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在61例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患者于手术前期、术中无肝前期、无肝期40分钟、新肝期30分钟、新肝期90分钟和术后,检测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2聚体(D-D)、血小板数(Plt)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PT、APTT值高于正常,Fbg、Plt、TT、D-D值接近正常.术后2周内6项凝血指标均超高于正常.新肝期PT和APTT值高于无肝期,新肝90分钟时高于新肝30分钟.术后约5~15天PT、APTT、Fbg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围肝移植术期中,新肝期凝血机制异常显著,术后2周内应加强凝血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G、T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40/44),优于对照组的52.3% (23/44) (P <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脂指标,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方法检测患者临床指标及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粥样斑块阳性的HD患者年龄、病程、HD时间、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平均IMT显著高于斑块阴性组患者,而患者血浆白蛋白(A lb)显著降低.HD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病程、A lb、TG、LDL、CRP显著相关.结论HD并AS患者CRP、颈动脉IMT显著增高,A lb显著下降;HD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病程、A lb、TG、LDL、CRP相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血脂水平可能减少HD并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30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在PE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浆抗凝血酶原III(antithrombin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肝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PT、APTT、TT、PTA,AT-III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80%,其中早期为93.75%、中期为80%、晚期为25%。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早期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及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