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方法调查对象为海淀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随机抽样、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71.4%,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7.8%,糖尿病患病率为20.96%,男女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大患病率增高,但各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下降患病率12.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肥胖率23.2%、缺乏锻炼率12.76%,吸烟率18.64%,饮酒率15.0%,吸烟、饮酒在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患病率较高,我们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其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南宁市健康体检老年人胆石症患病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为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1年全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2 257名(男1 294名,女963名)的胆石症患病率,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60~69岁,B组70~79岁,C组≥80岁,采用SPSS for window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该组老年人群中胆石症总的患病率为12.5%,除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各1例外,其余全部为胆囊结石。(2)男性和女性胆石症患病率分别为8.2%和18.2%,女性胆石症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各年龄组胆石症患病率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各年龄组间胆石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胆石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93岁组患病率最高。男性各年龄组间胆石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体检老年人胆石症以胆囊结石为主,胆管结石所占比例小。女性老年人胆石症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老年人胆石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卢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控制情况,描述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10年卢湾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面对面调查方法,共调查600例调查对象,其中45~59岁328例,60岁及以上272例。结果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0%vs 42.33% χ2=0.17,P=0.676),45~59岁年龄组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7%vs 51.50%,χ2=20.60,P=0.00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监测对象高血压控制率低于2010年卢湾区社区管理高血压一般对象(25.5%VS54.8%,χ2=79.39,P=0.000)。结论卢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老年人,本次监测对象中高血压患者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甘肃省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基线患病情况,了解其发生、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样本,运用标准问卷与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完成调查,采用Spss 16.0分析数据。结果甘肃省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加权月患病率为6.7%,其中城市月患病率7.2%,农村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月患病率男性6.3%,女性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年龄别月患病率最高者为0-4岁组(15.1%),其次为5-14岁组(8.9%),45-64岁组最低(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全年加权月患病率有明显季节性分布,夏季最高(8.3%),其次为春季(6.5%),季节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P〈0.05)。结论甘肃省社区人群中急性胃肠炎患病水平高于全国水平,省内东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地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市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确定慢性病干预的重点人群和危险因素,制定综合防制措施、评价慢性病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有资料收集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奎屯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3.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6.8%、21.3%,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2.08,P〈O.05);奎屯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5.2%,男性患病率4.8%、女性5.6%,高血脂患病率8.3%,男性患病率9.5%、女性7.3%,男女性别组糖尿病及高血脂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58,Х^2=2.45,P〉0.05);社区居民前三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为饮酒、超重、缺少运动等。结论奎屯市处于慢性病预防控制关键期,通过健康促进、患者管理等手段,树立健康观念,降低慢性病发病、病残和病死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居民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为本地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管理指标依据。方法选本地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8个点年龄≥18岁以上居民3 252人,调查基本情况、体格检查并检测血糖,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结果 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4.95%,其中18~34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0.67%,35~4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3.04%,50~64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6.57%,6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8.80%,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P〈0.05);家庭妇女患病率最高为6.89%,医务工作者患病率较低为1.82%,不同职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6,P〈0.05);糖尿病患病率与喝酒(χ2=4.08)、体重指数(χ2=16.89)、肥胖(χ2=24.17)、糖尿病家族史(χ2=2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5)。结论平凉市崆峒区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较高,3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增速较快,虽然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但已有向小年龄延伸趋势;加强本地区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规范开展健康档案建档、随访、干预工作,可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快速增长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在总结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兵团实际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方法分别在1998年、2004年和2010年对新疆兵团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了3次横断面调查。结果1998、2004和2010年新疆兵团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10%、5.260%和9.650%,糖尿病患病率为0.740%、1.690%和2.730%,冠心病患病率为1.140%、1.270%和2.310%,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0.810%、0.980%和1.460%,显示近十几年来兵团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不考虑年龄老龄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2010年较1998年分别上升了380.100%、268.900%、102.600%和80.200%;1998年、2004年和2010年兵团居民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15.582,P〈0.05;Х^2=35.778,P〈0.05;Х^2=19.508,P〈0.05),均是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003,P〉0.05;Х^2=2.623,P〉0.05;Х^2=0.928,P〉0.05),1998年不同性别冠心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357,P〉0.05),2004和2010年均是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新疆兵团居民主要慢性病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在针对性的防控工作中,女性的高血压、冠心病防控应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建议兵团今后加强健康体检或筛查,提高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确诊率,实施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减缓新疆兵团主要慢性病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慢性病伴发的抑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西安地区部分年龄大于60岁的慢性病住院患者和病情稳定的社区老年人群,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已确诊的各种慢性病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7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为40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28%。女性、文盲、重体力劳动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脑力劳动者(P〈0.05),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慢性胃肠疾病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胃肠疾病者(P〈0.05),其余各类疾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胃肠疾病相关,提示应该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关怀,以预防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区老年人主观性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耳鸣的分布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常住人口中抽样,对114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耳鸣问卷调查,并做出评估。结果 被调查人群的耳鸣患病率为29.6%(标化患病率:全国29.7%,江苏29.8%)。耳鸣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但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性别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男29.9%,女29.3%,P〉0.05),农村人群耳鸣患病率(31.8%)高于城镇(25.1%)(P〈O.05)。有意义的耳鸣患病率为2.5%,年龄、性别及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耳鸣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耳鸣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老年人耳鸣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新疆地区2053例30~80岁维族居民行横断面调查,筛查IFG人群,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LDL-C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该IFG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9.8%(613/614)。高TG血症患病率为85.5%(525/614),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为72.5%(445/614)和40.7%(250/614),男性高于女性(75.0% vs 70.1%,52.4% vs 29.9%,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29.8%(183/614),男性低于女性(28.0% vs 3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TC、2 hPG。 结论 维族IFG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为99.8%,其中LDL-C升高的患病率为40.7%,其危险因素为年龄、TC和2 hPG。  相似文献   

11.
B型超声对社区中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型超声技术在社区诊断中老年人群脂肪肝的诊断、发病情况及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3210名中老年进行体检筛查,同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本组中老年人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1.0%(674/3210)。女性检出率18.06%(280/1550),男性检出率23.73%(394/1660),男、女脂肪肝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等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老年应注意饮食平衡及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预防脂肪肝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探讨其在PBC中的阳性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62例PBC患者、4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41例肝病对照组(LDC)患者、144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SCA的IgA和IgG亚型.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ASCA-IgA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4.1%,高于溃疡性结肠炎(UC)组11.6%(χ2=5.5,P<0.05)和健康对照组0(χ2=10.5,P<0.01),与AIH组(20.5%)、LDC组(14.6%)和克罗恩病(CD)组(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A-IgG在PBC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1.1%,明显低于CD组27.6%(χ2=8.9,P<0.01),高于健康对照组0(χ2=10.5,P<0.01),与AIH组(15.9%)、LDC组(7.3%)和UC组(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A-IgA和IgG同时阳性的PBC患者仅占6.2%,显著低于CD组17.2%(χ2=6.3,P<0.05);ASCA-IgA或IgG阳性的PBC患者占29.0%,显著低于CD组44.8%(χ2=4.8,P<0.05),高于UC组(χ2=5.9,P<0.05)和健康对照组(χ2=13.3,P<0.01).抗GP210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SCA阳性率高于抗GP210抗体阴性PBC患者(38.6%和23.8%,χ2=3.9,P<0.05);抗线粒体抗体(AMA)、抗SP100抗体阳性和阴性PBC患者间ASC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CA-IgA阳性PBC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LD)、IgA、IgM、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ASCA-IgA阴性PBC患者,而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和胆碱酯酶低于ASCA-IgA阴性PBC患者(P均<0.05).ASCA-IgG阳性PBC患者与阴性患者间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CA并不是IBD特异性自身抗体,在PBC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以IgA亚型为主.ASCA-IgA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有关,而ASCA-IgG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是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是否可提高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将278例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根据其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损伤控制性手术组和确定性手术组.根据梗阻性疾病的良恶性分层分析,比较其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结果 损伤控制性手术组11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2%,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组16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38%,术后病死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良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术后病死率为0;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6.3%和4.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恶性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5%,术后病死率为0;应用确定性手术治疗组分别为35.29%和10.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降低老年人梗阻性胆道疾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提高老年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脂肪浸润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受理的117例符合心肌脂肪浸润(又称脂肪心)诊断的尸检案例.进行大体观察和HE镜下观察.结果 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增生程度的肉眼分级与心肌脂肪浸润程度的镜下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_s=0.57,P<0.01).心肌脂肪浸润程度与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有心肌脂肪浸润的心脏伴有心肌萎缩率达39.32%(46/117),其中轻度组伴心肌萎缩率(13/63,20.63%)显著低于中度组(22/39,34.92%;χ~2=12.14,P<0.01)和重度组(11/15,73.33%;χ~2=13.42,P<0.01).心肌脂肪浸润性猝死占心原性猝死的21.43%(6/28).结论 心肌脂肪浸润并不是年龄老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伴随的病理学改变.心肌脂肪浸润常导致心肌萎缩,可引起心原性猝死.  相似文献   

15.
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NSTEMI住院患者302例,其中死亡32例(死亡组),存活组2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院内死亡相关因素. 结果 两组性别、既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已知肾功能不全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死亡组并存≥3种慢性疾病、入院心率>100次/min、入院心功能高Killip分级(Ⅲ、Ⅳ级)、入院血白细胞>10×109L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院24 h内空腹血糖水平及入院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重新评估肾功能状态后,死亡组肾功能不全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并存肺部感染者高于存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显示,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eGFR评估的肾功能不全、并存肺部感染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并存多种慢性病是老年NSTEMI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eGFR评估肾功能不全、并存肺部感染是老年N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保守治疗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状况达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胃癌保守治疗患者118例,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是否达标将其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保守治疗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未达标患者,体质量≤60 kg以及肠内营养耐受者均明显多于未达标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保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胃癌分期、体质量水平以及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是影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实施肠内营养之前,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在COPD中的变化和在气流受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41例为COPD组,另外选取健康吸烟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多因子流式分析方法,测定2组人群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基质金属蛋白酶2、3、9(matrix metalloprotease-2、3、9,MMP-2、3、9)、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XCchemokine ligand-10,CXCL10)、Clara细胞蛋白16 (Clara cell protein 16,CC16)、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sRAGE)含量,完善肺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MMP-2水平较对照组减低(t=19.960,P<0.05),MMP-3(t=44.592,P<0.05)、CXCL10(z=-0.263,P<0.05)较对照组升高;2组SP-D、CC 16、sRAGE、MMP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吸烟量等因素后显示MMP-3与COPD相关(OR=l 368,P=0.045,95% CI:1.008~1.858).在COPD患者中偏相关性分析发现MMP-3与FVC% pred、FEV1% pred、FEV1/FVC、MMEF%均无相关件(P值均>0.05).随着疾病加重血清MMP 3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MP-3可能在气流受限中起作用,有可能对COPD有诊断价值,但本研究中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妊娠相关蛋白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内支架术6~12个月后进行复查的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其中前降支病变62例,回旋支36例,右冠状动脉3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测定PAPP-A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PAPP-A组(PAPP-A≥12.11 mlU/L)66例和低PAPP-A组(PAPP-A<12.11 mIU/L)66例,通过血管内超声波(IVUS)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体积.结果 13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再狭窄42例(31.8%),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患者PAPP-A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的患者,分别为(18.14±2.26)mIU/L与(10.95±2.12)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PAPP-A组再狭窄率为42.4%(28例),低PAPP-A组为21.2%(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新生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及0.54,P<O.05).结论 PAPP-A与内膜增生有关,PAPP-A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内膜增生而引起支架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病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102例,均经超声检查颅外段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计算颈动脉斑块指数(PI),同时检测骨密度(BMD);根据BMD检测结果 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将两组的部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IMT、PI及颈动脉狭窄率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方法 和偏相关法分析有关因素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两组血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血磷、空腹血糖、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IMT、PI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102例患者中,检出颈总动脉(CCA)狭窄>50%的48例,其中骨质疏松组41例,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7例(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HDL-C、IMT、PI、CCA狭窄50%对骨质疏松有影响,其中以IMT、PI、CCA狭窄>50%的OR值较大(分别为17.13、99.33、289.13),颈动脉病变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颈动脉病变存在内在相关关系,对于老年患者两种疾病的综合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情况,为推进疟疾消除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淮安区3个镇,每镇选择1个村、1所小学和1所初中,对其中18岁以上居民、 4~6年级小学生及初中生进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305人,中、小学生618人。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为89.97%,其中中、小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5.94%和9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为80.98%,低于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生对“预防疟疾方法”知晓率最高(96.74%),“疟疾治疗药物”知晓率最低(68.93%);居民知晓率最高的是“疟疾传播途径”( 95.08%),最低的是“4·26疟疾宣传日”( 64.26%)。除“疟疾传播途径”和“预防疟疾方法”外(P均>0.05),学生和居民其余单项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虽然淮安市淮安区人群疟防知识知晓率达到了相关要求,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疟疾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生、女性居民及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