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窗为切换点序贯治疗AE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ICU给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作为序贯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后拔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为AECOPD合并呼衰的患者3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又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窗在AE-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通气行有创-无创切换可降低再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1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控制,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PPV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拔管后应用NIPPV患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PP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PP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序贯无创通气(NIPP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PP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程序化撤机策略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进行非程序化组(回顾组)与程序化组(前瞻组)对照研究: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撤机的策略,患者先接受筛选,随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直接断开呼吸机,仅给予吸氧,SBT为30~120min;通过SBT患者即可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程序化组与非程序化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0±12天和38±35天(P=0.10).两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0±11天与44±33天,程序化组明显低于非程序化组(P=0.02).程序化组撤机成功率为86%(12/14),高于非程序化组36%(5/14)的撤机成功率(P=0.02).程序化组死亡率为14%(2/14),远低于非程序化组64%(9/14)的死亡率(P=0.02).结论 应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及SBT方法可以减少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减低COPD患者的死亡率.程序化撤机策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需要在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 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5.8±4.2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2.4±8.6d)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9d和12±8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VAP发生率(4.7%)、再插管率(6.2%)均较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21.8%、16.4%)显著降低(P<0.05),住RICU时间(10±7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5±11d)显著缩短(P<0.0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与晚期气管切开(late tracheostomy,LT)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行气管切开需长时间机械通气、GCS<9分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67例.依据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d为ET组81例,>7d为LT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特征、PDT前后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PDT后住ICU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创伤指数和开颅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显著缩短了PDT前机械通气时间[(5.16±1.33)d∶(11.64±4.25)d,P<0.01)]、PDT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5.0d∶17.0d,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8.0d∶26.0d,P<0.05)以及PDT后住ICU时间(中位数16.0d∶21.0d,P<0.01)和ICU住院时间(中位数21.0d∶32.0d,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死亡率(17%∶14%,P>0.05)和住院死亡率(25%∶2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ET组60d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住院率较LT组显著降低.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行早期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序贯治疗的时机。方法抽选我院6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待病情有所控制后,分别以患者自主呼吸试验时间(30 min、2 h和24 h)为气管拔管时机,开始NIPPV序贯治疗,比较各时间点NIPPV序贯治疗后的脱机成功率。结果3组气管插管前MAP、RR、HR、pH以及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30 min组、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0%、80%、85%,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与3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2 h组和24 h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2 h时,即可拔管予以NIPPV序贯治疗,脱机成功率高,并且不增加48 h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方法及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老年重症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组( n=44)和对照组( n=44),对比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序贯组患者的住ICU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重症AECOPD患者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方法,由有创通气改为无创通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对其他脏器功能保护,特别是心脏功能的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有创无创无隙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撤机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6例进行有创无创无隙通气治疗,患者经有创通气过渡至无创通气之后进行撤机拔管,对照组26例患者进行常规有创通气治疗,患者经有创通气至撤机拔管,对两组患者撤机情况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插管与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通气后120 min的HR、p H及Pa CO2等指标与拔管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拔管之后立即进行有创无创无隙通气治疗可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4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例):采用呼吸机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n=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d病死率和ICU住院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节省ICU住院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8例,根据NPPV治疗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期治疗组69例和延迟治疗组56例,另外43例未采用NPPV的设为对照组。治疗3 d后观察3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的变化,同时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PaO2均有所改善(P〈0.05);3组之间比较,NPPV早期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最明显,延迟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小(P〈0.01)。NPPV早期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短或低(P〈0.05或P〈0.01);早期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纠正缺氧,改善CO2潴留,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伴有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加压包扎、肋骨牵引和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0年~2009年收治的46例连枷胸伴肺挫伤的临床资料。治疗分组:A组(牵引治疗组)12例、B组(包扎治疗组)13例、C组(手术固定组)21例。C组治疗方法包括在胸腔镜指引下行止血、肺修补及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呼吸机通气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伤后第3天疼痛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增高(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需呼吸机支持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1),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低(P0.05),疼痛指数下降(P0.05)。结论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稳定胸壁,改善连枷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率,减轻疼痛程度,从而缩短病程,但是对死亡率无影响。总体上,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1分级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异氟醚(I)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及维持麻醉,Ⅰ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Ⅰ组在手术牵拉过程中血压、心率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P〉0.05)。且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1组相比恢复快,清醒程度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黄安宁  陈娜  丁莉莉  胡彬 《武警医学》2008,19(2):153-156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时间及血浆中应激物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16 )和芬太尼组(F组,n=14),于手术各时间点分别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术后苏醒时间和镇痛效果,并测定各时点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F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S组大(P <0.05),S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F组,但镇痛时间长于F组,S组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较小.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长时间的胸外手术中,可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苏醒较快,但镇痛效果维持时间长,体内应激性物质产生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8例高血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右旋美托咪啶组):开放上肢外周静脉后,静注右旋美托咪啶1.0 μg/kg,10 min泵完,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后,持续由麻醉机吸入七氟醚1~1.5 MAC,右旋美托咪啶0.5 μg/(kg·h)静脉泵注至缝皮,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醒后拔管.B组(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40 μ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 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后,继以七氟醚1~1.5 MAC吸入,咪达唑仑50 μg/(kg·h)泵至缝皮,待自主呼吸恢复后清醒拔管.检测并记录患者入室后(T1)、插管后即刻(T2)、清醒后准备拔管前(T3)、拔管后即刻(T4)的血压(B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A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B组(P<0.01); A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与T1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B组T2、T3、T4时BP、HR和血浆NE、E值均明显高于T1(P<0.01).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辅助全麻用药,能维持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和拔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抑制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已行气管切开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处理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排痰药物、无菌吸痰管吸痰、机械排痰、体位引流等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抗生素应用时间、住ICU时间、10天脱机成功率及2月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P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位脊髓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单次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的复苏质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R)组和右美托咪啶(D)组。麻醉诱导以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静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2ng/mlTCI,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后插入加强钢丝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以2ng/ml瑞芬太尼TCI和吸入七氟醚。R组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到拔管,D组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改为右美托咪啶0.5wg/kg。记录手术结束前5min(T0),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平均血压(MAP)和心率(HR);记录麻醉复苏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咳嗽反应、拔管时间。记录PACU停留时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痛、寒颤和恶心呕吐等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ASA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T0、T1时点D组MAP升高,T4时点D组MAP降低(P〈0.05);T3、T4时点D组HR降低(P〈0.05);D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麻醉恢复期咳嗽增多(P〈0.05);R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高血压、疼痛、恶心呕吐增多(P〈0.05)。结论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减轻全麻复苏期咳嗽反应较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有效,但右美托咪啶复苏期呼吸循环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EV1、FVC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经1周的治疗,NIPPV组较非NIPPV组改善程度更大。NIPPV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在依托咪酯脂肪乳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依托咪酯脂肪乳输注速度,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以抽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和维持麻醉。Ⅰ组根据BIS值反馈调整依托咪酯脂肪乳速度维持麻醉深度,使BIS值维持在40~50;Ⅱ组以0.6~1.2mg·kg-1·h-1持续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麻醉时间(T1)、手术时间(T2)、BIS达90的时间(T3)、苏醒时间(T4)、拔管时间(T5)、PACU停留时间(T6);统计麻醉药用量;记录并发症。结果Ⅱ组切皮前、切皮时、术中探查时、缝皮时各时间点的BIS值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T4、T5、T6均明显比Ⅱ组缩短(P〈0.01);Ⅰ组依托咪酯总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BIS监测下,依托咪酯脂肪乳用量少,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PACU停留时间短,能达到快通道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