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临床表现,梗塞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2例脑梗塞患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50例。对照分析了糖尿病伴急性脑梗塞患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脑梗塞程度,好转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脑梗塞伴高血糖不仅使临床表现重,脑缺血损害范围大而且预后不良。结论:脑梗塞后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估计脑梗塞范围及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平稳下降,3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徐薇 《中外医疗》2012,31(4):46-47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的救治水平。方法 48例住院患者采用2条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持续滴注小剂量普通胰岛素,0.1U/(h.kg),每1~2小时检测血糖、钾、钠和尿糖、尿酮;另一条静脉通道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结果 48例患者血糖均平稳降至7.2~11.1mmol/L,尿酮体阴性,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pH值、血糖水平与心肌酶、淀粉酶的相关性,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各45例。观察3组患者的血pH值、血糖、血淀粉酶、血脂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并分析患者血pH值、血糖水平与心肌酶、淀粉酶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的加重,其血pH值逐渐降低,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三酰甘油(TG)、血淀粉酶水平逐渐升高,总胆固醇(TC)水平逐渐降低,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pH值与TC、AST以及LDH水平呈现正相关(r=0.418、0.432、0.454,P均<0.05),与TG水平呈现负相关(r=-0.425,P=0.013);血糖水平与TC、AST以及LDH水平呈现负相关(r=-0.405、0.418、0.436,P均<0.05),与TG水平呈现正相关(r=0.432,P=0.012)。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pH值与患者的血淀粉酶、LDH以及AST水平呈现负相关,血糖水平与血淀粉酶、LDH以及AST水平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平稳下降,5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近1年我院40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胰岛素抵抗(HOMA指数)、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异常状况及相互关系,以探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年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族史、身高、体重、计算BMI、吸烟史、饮酒史、伴发疾病(冠心病、中风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测定患者生化指标(血钠、血糖、血脂)。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首先表现为头晕、头痛的临床症状分别为66.67%和62.2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FPG、Hb A1c、TC、TG和HOMA-I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IC含量四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中年人,35~45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主要症状是头晕和头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3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3例用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加强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每小时监测血糖,每2小时监测电解质、尿糖和尿酮体。结果:33例尿酮体均消失,pH值、电解质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均治愈。结论:DKA早期诊断、恰当治疗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是预防及减少其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患者果糖胺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果糖胺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果糖胺值。结果:糖尿病患者体内果糖胺与血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38(p〈0.01)。结论:果糖胺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内的血糖平均水平,并不受即时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73名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2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41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与年龄和绝经年限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对照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73名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2例和血糖控制不佳组41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与年龄和绝经年限相匹配的女性健康对照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晓微  闫雅更  董凤丽  张琳  吕和 《医学综述》2014,20(20):3790-3792
目的评价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33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是否曾在我科接受过糖尿病营养教育分为两组:受教育组680例,未受教育组656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病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各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受教育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8.74±2.84)mmol/L vs(10.29±3.23)mmol/L,(12.66±3.93)mmol/L vs(15.19±4.27)mmol/L,(8.02±1.81)%vs(8.99±1.81)%,(2.17±1.03)mmol/L vs(3.05±1.26)mmol/L,(5.19±1.15)mmol/L vs(5.70±1.36)mmol/L,(3.81±1.10)mmol/L vs(4.19±1.06)mmol/L,P<0.05],各指标的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受教育组(P<0.05),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C肽与血糖比值对糖尿病分型及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肽与血糖比值 (C/GR)对糖尿病分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19例 1型糖尿病和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和糖负荷后 30 ,6 0 ,12 0 ,180min的血糖和血浆C肽测定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个亚组 (非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 )。动态观察各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各时点的C/GR。结果 :1型糖尿病组空腹和糖负荷后各时点的C/GR均显著低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1) ,其比值的变化趋势不同于 2型糖尿病组。 2型糖尿病两亚组C/GR的变化趋势相同 ,但胰岛素治疗组各时点的比值均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P <0 .0 1)。结论 :C肽与血糖比值可作为评定胰岛功能指标 ,并且对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对该值较低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6周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了解产后DM的发生率.方法:对115例GDM孕妇于产后6周行OGTT,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糖尿病(DM)组.结果:115例产妇中血糖正常组86例,占74.8%;IGT组19例,占16.5%;DM组10例,占8.7%.结论:GDM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是发生DM的高危人群,产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早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GDM孕妇,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93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53例,随机选取同期9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褥感染、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控制理想组妊高征、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GDM应早筛查、早诊断、及时治疗,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可明显降低GDM孕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one of the common endocrinology diseases that greatly affects the health care sector and economy. Applica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has its own drawbacks and the use of non-drug therapy on treating T2DM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on T2DM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dietary therapy, exercise therapy, psychotherap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and so on. The authors mentioned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non-drug treatment f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T2DM 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Further well-designed trials with large sample size and long-term follow-up are needed to confirm current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8.
冯小兰 《河北医学》2016,(4):601-603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170例,在随访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按正常值划分,低于7.0%确定为正常组,高于7.0%确定为非正常组,探讨两组患者疾病及预后,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有无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血糖非正常组FPG、2h-PG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01).血糖非正常组患者MCE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患者(P<0.05).血糖非正常组患者的无MCE生存率低于血糖正常组患者(P<0.05).血糖控制不佳组的无MCE生存率低于血糖控制达标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保持HbA1c<7.0%,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血糖,血尿酸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60例老年对照组进行了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2h)、尿酶(UA)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TG、LDL-C、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病情控制对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合并脂代谢异常的观察组血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老年2型糖病患者血脂和血糖,尿酸代谢异常的共存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及早发现,全面纠正其血脂、水酸代谢的异常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回顾性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较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