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传统医学尿诊看代谢组学对中医证型规范化的潜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医学尿疹特别是中医和藏医尿疹对疾病的证候诊断虽然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且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的优势和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但却显得比较笼统和粗糙。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尿疹的研究就是将传统医学尿疹经验与代谢组学进行关联和对比研究。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尿液综合分析,不仅可以提高传统医学尿疹的证候诊断水平,对于系统研究尿疹的诊断方法,继承传统尿疹遗产,以及对中医证型诊断规范化和进一步阐明中医证本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藏医尿诊的研究就是将藏医尿诊经验与代谢组学进行关联和对比研究。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尿液综合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藏医尿诊的证候诊断水平,对于系统研究尿诊的诊断方法,继承藏医尿诊遗产,基于尿液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对健康人体和不同证候病人的尿液进行动态研究,进而与藏医理论紧密联系,有可能为藏医尿诊理论的客观化、定量化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厥心痛"范畴,临床上痰阻心脉证较为多见。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重视,近年来对冠心病痰阻心脉证的证候特征研究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文章从冠心病痰阻心脉证的四诊客观化研究、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对冠心病痰阻心脉证的证候特征进行概述,以期为冠心病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新兴的系统生物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即时性特点;研究步骤包括:样品采集、预处理、数据采集、分析及解释;与中医证候相通性体现于整体性、差异性、和即时性。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寻找证候标志性代谢产物是目前研究热点,可初步确定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指标,亦可通过标志性代谢产物相关代谢途径,探索证的物质基础。不仅能区分同一疾病不同证侯,亦能区分同一证侯不同亚型;对具有"动态时空"特点的证候研究具有明显优势,对具有共同代谢表型疾病分型亦有很大潜力;可剔除变化与方证无关物质,明确证候中发生相应变化物质,研究药物作用靶点、药代动力学规律、证候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做为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随着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的深入研究,其与中医的证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同的特点(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将成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有力的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文献描述和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对HIV/AIDS中医证候的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46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患者,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CD4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证候规律。结果各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感染的患者多见脾虚湿蕴证,性接触感染者多见血热生风证,静脉吸毒感染者多见血虚风燥证。结论艾滋病中医证型有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脾虚湿蕴证,不同感染途径在各证型的分布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并对A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AD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可见肾虚、心虚,实证可见痰浊、血瘀等。以标准规范的证候要素为基础,具有中医特色的AD诊断标准及证候量表已使用于临床。AD的生物学研究可为中医证候微观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进而制定出与AD整个病理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金属(半金属)元素在机体内具有较多的生理生化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金属元素与中医证候及中药药效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从金属元素在中医证候、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效、中医组方原理、中药炮制理论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以介绍;指出目前从金属元素入手进行中医药研究的不足,介绍系统生物学“组学家族”成员—金属组学的概念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集明以前历代医家之大成,蕴藏着丰富的精神疾病诊治经验,首次对癫狂痫从症状上进行了明确的鉴别诊断。破门户之偏执,着折衷之先鞭,参合己见,着眼临床实用,力求创新,对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疾病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及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防治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招标领域之一。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临床检查虽然无阳性体征,但其关于身体各部位不适的主诉与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常超出临床检查结果,而且给予常用的西医药物治疗多难以奏效,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论治脑外伤后综合征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王永炎院士提出,脑外伤后综合征以瘀血夹风上扰脑神为主要病机。在脑正清颗粒方的基础上,通过中药配方免煎颗粒加减,开展脑正清颗粒加味辨证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弥补了现有脑外伤后综合征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相互影响,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药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对蒙医学脉诊方法与中医学脉诊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脉诊在两个传统医学体系中均是比较重要的诊断方法,而且蒙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渊源关系,中医脉诊的内容经过藏医学的吸收传入蒙古地区成为蒙医学诊断方法之一。在此过程中诊脉部位、诊脉时间、诊脉前的准备、按脉手法以及脉诊与脏腑的关系、病脉象等均有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张培 《天津中医药》2009,26(4):343-345
对比现代物理学与中医,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特性即整体性、变化性和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连性也在中医学中有体现,就这些特点,对现代物理学与中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药膳养生是人们维持生命健康与延续的手段,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根据不同证型来辨证施膳,不同时令因时施膳,不同体质因材施膳,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以食补达到使人们身体康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常用的3 个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药学名词》的选词及分类,对3 个术语标准的选词量、选词内容、分类结构情况均进行了比较,发现各个术语标准虽然各有特色,但相互间兼容性和一致性均不强,需要建立更加权威的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以方便临床和科研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