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低血压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226例次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治疗中发生低血压49例次,发生率为21.68%。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失血是最主要因素。上机前对病情实施系统评估,勿仓促上机;个性化调节各参数和使用抗凝剂;术中严密监测,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干预,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2例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男性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肝性脑病分别为II°,IV°,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MELD评分为52.83和56.72。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肝移植术式均为背驮式。1例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示肝移植可有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衰竭者。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8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装置,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各类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机,我院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的经验,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的3例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2例男性,1例女性,术前均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MELD评分分别为56.72、31.90及52.83,肝性脑病Ⅱ°~Ⅳ°,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均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病例3停用免疫抑制剂11d,病例2和病例3痊愈出院,病例1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术前、术后人工肝支持改善内环境、术中及时补充凝血物质和术后有效控制感染是保证肝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良好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全新策略,是继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后的有效替代方法。目前细胞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源性肝细胞在与肝衰竭患者血浆直接接触的交换过程中容易丧失功能,如何提高细胞材料在肝衰竭血浆中的耐受性是今后应用于临床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霍枫  汪邵平  李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4):265-266,270
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支持是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目前肝衰竭病死率仍较高,生存率不足50%.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获得广泛认可.然而由于供肝匮乏以及严格的技术准入制度,肝移植治疗被多数患者和医生认为遥不可及,临床医生在制定肝衰竭治疗方案时很少会考虑肝移植方案.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我国国情以及我们的经验,谈谈如何合理选用肝衰竭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静脉滴注高渗溶液,控制透析脱水量,提高透析液钠的浓度,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器、灌流器型号和管路等,从而预防并治疗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结果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8例,共行3320例次血液透析,232例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其中186例次(18%)在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经治疗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治疗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者的不同症状,掌握发生的规律,及时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是治疗组合型人工肾中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短期内可迅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 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大量出血,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肝衰竭 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三种方法。本文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肝功 能衰竭患者凝血项变化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e adsorb system, 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以下简称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DPMAS组(69例)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组(75例), 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两组患者, 实际配对每组各6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DPMAS组患者行DPMAS治疗, PE组患者行PE治疗。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不良反应, 计算人工肝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清除率、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升高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和末次人工肝治疗结束后28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干预肝衰竭凝血项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短期内可迅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大量出血,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三种方法.本文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项变化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士红  宫立众 《护理学杂志》2002,17(10):798-799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对肝功能衰竭(下称肝衰竭)病人起暂时支持治疗作用,因此,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支持治疗手段,为病人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而创造条件,成为肝衰竭治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肝衰竭和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对44例肝衰竭患者(包括12例行肝移植者)进行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或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44例肝衰竭患者,经ALSS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血氨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TNF-α、IL-4、IL-6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30例重型乙肝肝衰竭患者存活18例,存活率为60.0%;6例肝脏移植术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成功接受肝脏移植;6例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2例;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肝衰竭者,死亡1例。结论ALSS通过全面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毒素、NO和细胞因子,对肝衰竭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对等待肝脏移植的肝衰竭患者发挥过渡性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病人体外有效的肝支持治疗手段.肝细胞材料作为生物人工肝的主要生物成分,其功能表现决定了肝支持的治疗效果,能够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是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最终目标.该文就目前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功能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简称人工肝 )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装置 ,这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在各类人工肝装置中 ,以体外培养肝细胞作为生物成分的新型生物人工肝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 ,己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 (人肝细胞、哺乳动物肝细胞或肝细胞株 )置于体外循环装置 (生物反应器 )中 ,患者血液 (血浆 )流过生物反应器时 ,通过容器内的纤维素半透膜或直接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从而达到人工肝支持的目的。生物反应器是生…  相似文献   

16.
MARS人工肝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例48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单次或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氮、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水平。19例患者中1s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治疗;1例因免疫抑制剂中毒经MARS人工肝治疗症状改善;1例移植肝功能好转;1例晚期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肝性脑病症状得到缓解。因各种原因不愿再行肝移植。出院后2周死亡;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未能等到肝移植而死亡。治疗成功率为89.s%。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为使患者能过渡到肝移植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严重肝损伤疾病,而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其有效性与实用性有待于理想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进行评估。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制备急性肝衰竭猪模型的外科手术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肝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良性病变的外科肝切除组织中获取有活性的成人肝细胞,对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介入法行脾脏内移植。结果2例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其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例1术后第3 d胆红素上升,术后第4 d出现肝昏迷而自动出院;例2于术后1周黄疸指数再次升高,术后40 d死亡。结论成人肝细胞脾脏内移植治疗肝衰竭,技术上安全可行,且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如何增强移植后肝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将是维持受体肝功能持续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四类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肝衰竭(ALF)19例、亚急性肝衰竭(SALF)2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58例、慢性肝衰竭(CLF)8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18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并发症,经系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临床治愈23例,好转103例,无效19例,死亡41例。住院时间7~103 d,平均38 d。治疗有效(临床治愈加好转)的126例患者中,18例脱落,其他患者随访至今,随访期间死亡32例。结论根据四类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各类肝衰竭患者危险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在肝衰竭等器官衰竭的临床救治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被证明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规范和更新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等多家单位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在2016年版指南的基础上更新形成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治疗指南(2023年版)》。本指南从治疗模式选择、抗凝方案应用、护理及其操作、适应证与相对禁忌证、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对应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救治重症患者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