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使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选出80例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超声检查 ,经对应药物治疗7天后进行超声复检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位置、形态和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80例患儿实施超声诊断后 ,诊断出淋巴结肿大的有69例 ,比例为86.5%.这69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中其淋巴结分布在右中下腹、脐周和左上腹部位置的比例分别为62.3% 、26.1% 和11.6%.肿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有:右下腹和右脐旁有几枚大小不一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 ,边界非常清晰 ,纵横径比例大于1.经药物治疗7天后超声复检发现患儿的淋巴结肿块有明显的变小和或消失 ,与治疗前对比 ,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超声诊断 ,可以清晰的反映患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的详细情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医院应普及超声诊断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陈素 《基层医学论坛》2015,(9):1208-120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8例腹痛小儿,使用高频超声检查其肠系膜淋巴结情况。结果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83例,占60.14%(83/138),其中男47例,占34.06%(47/138),女36例,占26.09%(36/138);不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55例,占39.86%(55/138)。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反复腹痛,部分伴呕吐、发热、腹泻,经儿科医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详细记录淋巴结回声以及出现部位、数目、大小,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淋巴结内部血流状况。结果:150例患儿腹腔内均可探及3枚以上淋巴回声,呈多个或簇状分布,纵径:1.0~2.7、横径:0.5~1.3,纵横比≥2.0。CDFI: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门型或无血流型,为低速低阻型,RI:<0.7,经对症及抗炎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较前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经济、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并在抗炎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72例中65例经过抗炎治疗痊愈,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90.3%。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实时超声检查对临床疑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76例患儿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月后复查症状均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迅速、无痛苦、诊断率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4~12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发病前常有喉痛、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有  相似文献   

9.
郝洁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79-158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腹痛小儿常规行超声检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及长短轴比值(L/S)。结果182例患儿显示淋巴结肿大,其中脐周及右下腹均见肿大淋巴结者82例,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者64例,左上腹及脐周见肿大淋巴结者36例。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峥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23-1424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 78例因腹痛来我科就诊的患儿,对其腹部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肿大淋巴结及肿大者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及彩色血流情况等,并在治疗后及时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的各方面变化。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超声检查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发,分布在肠管周围,以右下腹为著。结论高频超声在快速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有着较高的价值,且对其治疗后的随访有很大帮助,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结果:56例患儿在脐周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形态多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呈低回声,皮髓质结构显示清晰,L/S〉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0~0.65。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症状缓解,10 d后复查超声显示,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径(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淋巴结长短径比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12.364、15.342、3.475、2.364,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泳  邢建华 《安徽医学》2006,27(4):289-290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超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临床疑似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8例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胰,脾,肾,阑尾后,加压探头重点扫查右下腹,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形态及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于抗炎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结果49例患儿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并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抗炎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有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的血供也明显减少。2例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阑尾回声,并被术后病理所证实,7例超声检查无异常,经胃肠道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7.5~12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多位于脐周和(或)右下腹,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椭圆形、串珠状、堆状分布,皮髓质分界较清晰,直径10~30mm,长/横径≥2。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结门型,条状规则分布。位置较深的可探及点状血流,表浅者可见自淋巴门,向淋巴结内呈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急性期时,髂窝、肠间隙可探及少量游离液性暗区。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便捷、诊断率高、无创、定位准确等优点,并具有可以对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研究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方法:对150例经临床确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炎症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分布、大小、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都有其特征性变化。结论:高频超声可以通过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分布、大小、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作出诊断,给临床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6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便捷,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文龙 《当代医学》2021,27(6):113-115
目的 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全程静脉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血液检查指标(PCT、白细...  相似文献   

17.
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次扫查中上腹、脐周、左右下腹等肠系膜分布区,重点检查脐周和右下腹,观察并记录淋巴结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供情况,经抗炎治疗后进行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内部血流的变化。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血流信号显示丰富,经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血流信号也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7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并分析其相关问题。方法:对472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结果:本组472例患儿均以急性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有上呼吸道症状者占74.58%,伴有恶心呕吐者占45.55%,27例右下腹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超声检查472例均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所有病例均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5~10d症状消失。随访425例,随访6d至6月,腹部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均明显缩小,纵横径比值(L/S)小于2。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高频彩超是首选检查方法。抗炎、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52例小儿急性非持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漏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何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侯元婕 《海南医学》2013,24(18):2738-2739
目的观察小金丸联合头孢克肟咀嚼片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67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咀嚼片,亦结合解痉止痛、改善肠道微生态药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金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丸联合头孢克肟咀嚼片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